首页 - 港股 - 港闻资讯 - 正文

港股IPO去年全球第一背后:单个项目保荐团规模在缩水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陈冬生 2019-01-17 08:26:4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日前,高盛亚洲(除日本)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2018年香港市场是IPO最活跃的一年,近10年来,2018年的IPO数量第一,融资额第二。王亚军介绍,2018年香港市场是IPO最活跃的一年,近10年来,2018年的IPO数量第一,融资额第二; 2018年融资额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40多个,在过去10年里排第二。

(原标题:港股IPO去年全球第一背后:单个项目保荐团规模在缩水)

证券时报记者 陈冬生

见习记者 李欣芸

2018年港交所的首发(IPO)筹资为全球第一。在全球第一的背后,香港IPO市场正发生一些深刻变革,港交所2018年完成上市架构改革,同股不同权的公司终获放行,并让部分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成为可能。

日前,高盛亚洲(除日本)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2018年香港市场是IPO最活跃的一年,近10年来,2018年的IPO数量第一,融资额第二。

王亚军介绍,从他们所承销保荐的项目经验来看,2018年香港IPO市场比较特别的是:散户买方基本都消失了,参与者基本是纯机构投资者,包括一些大型项目——类似铁塔、小米、美团等,差不多九成是机构投资者。

2018年是港股IPO最活跃的一年

港交所数据显示,2018年港股IPO募资额2778.5亿港元,上市公司207家。同时,中资企业“赴港上市”是2018年资本市场的热点,一度出现“锣不够敲”的盛况。清科研究中心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旬,去除法定节假日,平均不到1.5天即有一家公司在中国香港成功“敲锣”。

王亚军介绍,2018年香港市场是IPO最活跃的一年,近10年来,2018年的IPO数量第一,融资额第二; 2018年融资额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40多个,在过去10年里排第二。

不过,一个矛盾的现象是,虽然2018年港股IPO活跃,但二级市场的表现差强人意。

王亚军认为,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实际上符合规律。2018年,从港股大宗交易和二级市场成交量来看,在过去10年中都属相对较低的,因为二级市场减持和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规模,和二级市场的表现关联系数比较高;但是,一家企业IPO时考虑的第一个因素往往是需不需要上市以及是否需要融资,考虑第二个因素可能是能不能在一定合理价格范围成功过会发行,所以驱动IPO数量的重要因素不是大盘的整体情况。

王亚军补充说,“从决策时间点来讲,IPO有6个月到8个月的执行时间,2018年IPO企业的决策是一年前做的,最早也是半年前做的。”

港股IPO买方呈现机构占比大特点

一直以来,机构投资占比较高是香港和内地股票市场差别之一,港股机构投资者占了整个市场差不多半壁江山。

王亚军说,从他们所承销保荐的项目经验来看,2018年香港IPO市场上,散户买方消失较快,参与的主要是机构投资者,“这也是2018年香港IPO市场能够重新充满活力很重要的一点。”

在王亚军看来,散户对股票价值的认识可能受研究能力限制等因素的局限,其认购行为不能完全代表整个IPO活跃度。

与此同时,投行作为IPO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也发生一些变化。王亚军介绍,单个9~10亿美元以上的相对金额较大的IPO项目平均保荐投行数量已经降到2.4个,在历史上最多的2013年则达到4.2个,而2017年这个数字是3.8个。

王亚军预计,未来这个数据可能会升一些,但基本会介于2个至3个之间,这对中小型券商投行业务会带来一定冲击。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