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殡葬第一股福寿园上市五载的初心——专访福寿园国际集团总裁王计生)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国内殡葬服务企业福寿园(01448)在香港上市五周年之际,福寿园国际集团总裁王计生接受了智通财经的专访,谈到改革开放40年为殡葬业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份初心:“逝有所安,故有所尊,让逝者得到最好的安宁与尊重,让殡葬的优质服务也能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
不忘初心:逝有所安,故有所尊
智通财经:今年,是福寿园成立24年,也是公司港股市场上市5周年,您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是如何理解福寿园公司上市的初心?未来的战略发展目标又有哪些?
王计生:上市是为了 “做好企业,改变行业”,在自身经营发展的同时输出殡葬服务的美好理念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我们不仅有企业生产、服务、纳税、就业等基本的企业责任,也要主动承担起引导殡葬行业变革、培育殡葬良性文化的社会责任、行业责任乃至历史责任。
习近平主席在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都在一步步的实现。在“老有所养”之后,就我们这个行业而言,我认为还可以加上“逝有所安,故有所尊”,让逝者在离开这个世界时能获得应有的安宁和尊重,让生者获得释然与欣慰,可以说,“殡葬也是人们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
“逝有所安,故有所尊”是我们的初心,这个行业所做的不仅仅是与人的生理生命告别,还需要延续人的精神生命。我们一直致力于纪念和传承,努力的经营好福寿园这个文化空间,打造百年品牌。从上海刑警之魂纪念墙到安徽省公安干警警魂墙,从上海新四军广场到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从观陵山中华抗战五十年纪念园到南山福座长青堂革 命纪念堂……我们将越来越多的殡葬纪念场所,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生命教育基地。未来的福寿园会将殡葬升华到关于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平台,让哲学、医学、生死学、教育界、殡葬界等各个领域形成生命教育共同体,成为一个家庭、社会乃至国家不忘初心、面向未来的根脉和源泉。
福寿园在2013年12月19日上市,2016年12月6日正式被纳入深港通标的,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也有不少人再次用殡葬行业的“暴利说”来评价福寿园的上市,引来不少非议。但是我认为,作为企业营利、赢利、盈利都是企业责任的体现。福寿园的上市,实际上是汇聚了更多社会的资金和资源,募集的资金与每年盈利的资金又全部投入行业的发展中,依靠资本去发展企业,去满足社会需求,从而影响改变人们的生活,推动社会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福寿园并非占有者,而是管理者,并让经济发挥更大的价值,并且能够把企业盈利都用于行业的良性发展上,进一步推动殡葬服务的市场化。
福寿园上市发展宗旨与行业发展是一致的,我们在资本的助力下,相信可以为行业带来更多优化与推动,为市场提供更多选择和参考,这几年我们也在持续将运营产生的盈利投入行业发展和社会公益中,这些也是推动行业前进的基础。我们希望福寿园能够持续盈利与发展,让经济发挥最大的效能,利用资本的流动,实现企业、行业、社会多方共赢的良性发展。
赋能行业变革:环保、尊重、纪念
智通财经:福寿园致力于肩负殡葬行业改革的社会责任,请问这几年来,公司在中国殡葬行业改革方面的所做的努力主要是哪些方面?
王计生:殡葬行业是中国最早提出改革的行业。从上世纪50年代起,国家就开始改革土葬,实行火葬制度,提出殡葬改革。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殡葬行业尤为突出。消费者对殡葬服务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殡葬行业作为一项“居民服务”行业,尽管实行改革已经五六十年,但相比起其他服务行业来说明显落后,“为什么”值得深思与总结。殡葬发展的目的与方向,最终的指向应是环保、尊重、纪念。这三者是互为相关,互为交叉的。
在福寿园,环保理念主要表现为“公墓变公园”,我们的理想是,建文化陵园,创陵园文化。一直以来,福寿园追循着国家主旋律和城市文化,视纪念文化为企业的基因和血液,创建了集人文纪念公园、人文纪念馆、人文研究所于一体,具有纪念、教育、研究、传承等功能的城市人文历史大平台。
生命是阳光的,也是多彩的。我们当初的设计让福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照进阳光,种上樱花、茶花、桂花、月季等花种,增添福寿园的色彩。特别是清明时节,樱花绽放,花瓣漫天飘落,营造出哀美的氛围。福寿园每年要花大量资金投入园区维护。景观造型也会经常调整变化。把公墓变成公园,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一个理念的创新。此外,福寿园还在积极研制新型智能型环保火化机,目前产品已经实现了节能减排,填补了行业空白,提高了殡葬装备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早在2006年,福寿园就开始尝试将现代礼仪和传统祭奠进行嫁接融合,一系列形式新颖、人性化、符合现代生活方式,“让告别变美丽”的礼仪安葬逐步面向大众推行,并渐渐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2008年开始面向大众正式推行,并成立“白事天使”团队,成为行业品牌。2016年,福寿园正式将“生前契约”引入,这是一个涵盖从临终关怀、殡葬服务,到纪念及死亡教育等流程内容的个性定制化礼仪服务产品,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服务理念相结合,鼓励客户自主规划、设计与管理身后事。
祭祀变纪念是我们对殡葬更深刻的理解。殡葬并不是简单的处理已逝的躯壳,而是珍藏生命的记忆与情感。为此福寿园创新了花祭、书祭、网祭等多种现代纪念方式,并建立了中国首座人文纪念博物馆。它将为生者建立一个心灵层面的意义世界,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殡葬业:比房地产走的更远更久
智通财经:殡葬产业包含墓园运营、殡葬礼仪等多元细分领域,但不少观点认为现在的殡葬产业跟房地产业雷同,都在攫取土地的经济价值,您怎么看待这两个产业的异同?
王计生:殡葬和房地产这是两个根本意义不同的行业,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产权转移存在差别。殡葬业没有二级市场,从墓园运营角度来看,消费者只有长期使用权,不能转让交易,福寿园的土地证上没有少1个平方,消费者也没有取得任何土地产权证,不存在“坟地产”、“炒墓地”的概念或事实,而传统房地产行业的房产销售则会发生产权转移。二是消费模式不同。在国家工商登记和国民经济统计报表中,殡葬业被划分在居民服务业。房地产是一次性消费,资本投入建成后,在短期内销售出去,墓地服务则是长期可持续的消费,墓地经营的关键是后期维护和服务,比如绿化、清洁、扫墓服务、追思纪念活动等。殡葬服务业的投入是持续的,并且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会体现出来。举个例子,福寿园在经营企业的同时还开办学校,我们将多年对殡葬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方法输出,希冀扶助其他的中小殡葬企业共同成长,为市场培育更多的行业精英,不断精进和创新所提供的服务,以此带动殡葬行业共同发展。因而对于殡葬企业来说,产品的销售是所有服务的开始,后期的维护管理等费用需要持续投入五十年、七十年甚至更久,这个角度看,殡葬业的路要比房地产行业走的更远更久。
智通财经:中国和全球的殡葬业市场现状和前景如何?您认为福寿园未来的主要经营方向是哪方面?
王计生:殡葬业市场是前景广阔的朝阳行业,很多数据可以佐证。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中国人口持续老龄化为殡葬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接近60%,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发展殡葬服务业,为城市的居民提供社会化、市场化、人性化的公共服务。
下一步的经营方向,福寿园会用两条腿走路,一条腿还是要勇于承担起殡葬行业变革的先行者、逝者文化的倡导者、殡葬市场的培育者的多重角色,在外部层面为公司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另一条腿则要踏踏实实走内生发展的路,继续提升殡葬服务的品质,打造附加值更高的殡葬产品,同时积极运用绿色、科技等手段丰富我们的殡葬行业,使得这一项产业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能成为根植于国人内心的和谐、绿色的逝者文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