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不良率或已见顶 南下资金连日大笔买入H股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中资银行不良率或已见顶 南下资金连日大笔买入H股)

此次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受访机构预期不良贷款比率将在未来三年低于2%的水平并逐年下降。同时,吴慧莹指出,随着中资银行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消化不良贷款,“去年半年报已经显示尽管不良贷款余额仍在继续增加,不良贷款率已经开始逐渐下降”。

恒生指数连升12个交易日,再创新高。

截至1月10日收盘,恒指收报31073点,升62点或0.2%,刷新自2007年11月初以来的新高。步入2018年,港股依然升势如虹,恒指已经连升12个交易日,创下港股史上最长连升日数,累计升幅达到6.3%。

同时,此前被市场冷落的中资银行股重新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截至1月10日收盘,银行板块成为港股领涨的主要板块之一,建设银行(00939.HK)股价创逾两年半高,收市升0.8%,成交额达到30.47亿港元;中信银行(00998.HK)、招商银行(03968.HK)、锦州银行(00416.HK)的升幅均超过3%,农业银行(01288.HK)、工商银行(01398.HK)则均上涨1.3%。

以建设银行为例,过去12个月,H股股价升幅为36%,基本与恒指的涨幅持平,但却大幅落后于腾讯等科网股的涨幅。目前该行的市盈率仅为6.68倍,市账率为0.95倍,派息率则接近4.2%。

不良率或已见顶

中资银行股估值低迷、股价持续落后的最大根源在于,市场对中资银行业不良贷款问题的担忧。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界最关注的问题莫过于不良贷款。2016年有87%的受访机构指出不良贷款增加是银行业最大的压力来源,相比之下,2017年的调查显示银行高层管理人员更担心盈利增长的持续放缓。”普华永道金融业审计合伙人吴慧莹在1月10日的记者会表示。

这份调查报告由普华永道与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发布,对163家机构的1920位业内人士进行了访问。这些机构包括上市及非上市,涵盖银行业内不同类型、内地31个省市。

此次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受访机构预期不良贷款比率将在未来三年低于2%的水平并逐年下降。同时,吴慧莹指出,随着中资银行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消化不良贷款,“去年半年报已经显示尽管不良贷款余额仍在继续增加,不良贷款率已经开始逐渐下降。”

截至去年6月底,39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总计1.3万亿元,较2016年年末增加4.24%。然而,39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则下降0.05个百分点至1.6%。

同时,四大行不良贷款情况均有明显改善。农业银行实现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率“双降”,不良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减少24.03亿元,不良率下降0.18个百分点至2.19%。工行不良率较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至1.57%,是自2013年不良贷款“双升”以来首次实现“单降”。中行比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至1.38%。建行下降0.01个百分点至1.51%。

事实上,银行业资产质量“保卫战”的成果还在持续显现。根据银监会11月10日发布2017年三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连续第四个季度持平。

此外,普华永道中国北方区金融业主管合伙人朱宇认为,中央希望金融机构业务回归支持实体经济,金融机构需进行去杠杆,可能会因而面对一定的流动性风险。此外,监管机构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检查日趋严格,罚款的金额和力度也大幅超出以往惯例。

银行股受南下资金追捧

“一直以来,尽管银行业的利润增速及派息率都十分具有吸引力,但是投资者担忧企业杠杆过高导致银行面对长期的不良资产、坏账问题。然而,现在可以说最差的时间点已经过去了。这些内地银行股去年的涨幅落后大市,而且估值也处于历史低位。”贝莱德中国股票主管朱悦表示。

“银行业的估值应该有一个修复的过程,过去这些年估值越来越低,2008-2009年期间,银行的市净率超过3倍多,而现在只有0.7-0.8倍左右。一些品质比较好的银行股应该能够重回到1倍以上。”瑞银大中华区金融主管颜湄之指出。

同时,她认为,银行股估值提升将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主要有两个推动因素,首先是利率周期的反转,任何利率的增加对金融企业都是利好的,对银行的息差也有正面的影响。而且,不良资产的周期从2016年特别是供给侧的改革之后开始逐渐稳定。”

腾讯、汇丰等大盘蓝筹股一直是南下“港股通”资金的重点买入目标。然而,公开数据显示,最近7个交易日中,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不断出现在南下资金净买入前10的个股名单中。

截至1月10日收盘,港股通(沪)十大成交活跃股中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买入金额分别为2.52亿港元、2.17亿港元。

(原标题:中资银行不良率或已见顶 南下资金连日大笔买入H股)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