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港闻资讯 - 正文

逾九成得正收益 沪港深基金收益亮眼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受益于港股今年的上涨行情,沪港深基金表现不俗。91只名字中带“沪港深”字样的基金(A/B/C类分开统计)中,截至12月27日,超过九成取得正收益,21只沪港深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率超过30%。

(原标题:逾九成取得正收益 沪港深基金收益亮眼)

受益于港股今年的上涨行情,沪港深基金表现不俗。91只名字中带“沪港深”字样的基金(A/B/C类分开统计)中,截至12月27日,超过九成取得正收益,21只沪港深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率超过30%。

自今年6月沪港深基金新规出台以来,沪港深基金发行数量大幅下降,12月12日后,多只沪港深基金因为人员配备未到位暂停申购。但机构人士认为,沪港深基金新规的实施,能够让真正有实力布局港股的公司进行投资管理,沪港深基金的发展将更为规范。

成绩不俗

今年以来,港股总体牛市步伐坚定,恒指一路上涨,一度突破30000点,创下近十年新高。

受益于港股今年的良好表现,沪港深基金今年同样取得不俗的成绩,成为今年公募基金中的一大亮点。公募基金市场上共有91只名字中带“沪港深”字样的基金,截至12月27日,上述91只基金平均收益达20.77%,85只基金今年以来取得正收益,取得正收益的沪港深基金比例超过九成。其中21只基金今年以来的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30%,最高的东方红沪睿华港深单位净值增长66.90%。

在今年收益排名前十的沪港深基金中,东方证券资管共有5只基金上榜,占据了收益排名前十基金中的一半,其中4只基金收益超过50%。另外5只今年以来收益排名前十的沪港深基金分别属于前海开源、嘉实、银华、广发基金公司。

在持股情况方面,伊利股份是排名前十的基金持股最集中的A股标的,共有7只基金持有,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海康威视、贵州茅台、泸州老窖、新华保险、招商银行等也是持股较为集中的A股标的。而港股方面,吉利汽车是持股最多的标的,共有5只基金持有,腾讯控股、比亚迪电子、安踏体育等也被多只基金持有。

发行放缓

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通过港股通机制参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的公募基金注册审核指引》,对公募基金通过港股通交易投资港股的比例、基金经理资质等均作了规定,人员配备未到位的需暂停相关产品的申购。在经过6个月的过渡期之后,该《指引》已于12月12日起正式生效。

《指引》出台后,沪港深基金的发行受到一定影响,从新规出台后一直到10月才有新的沪港深基金发行,截至12月27日,只有5只新沪港深基金发行。5只新基金的规模都不算大,截至12月25日,除了工银瑞信沪港深精选A规模较大,达到15.06亿元,其他4只沪港深基金规模均不大,规模最小的一只只有1.09亿元。

在新规正式实施后,包括爆款东方红沪港深和东方红优享红利沪港深在内的多只沪港深基金,都因为无法满足《指引》的要求,发布公告暂停申购。截至12月27日,除了3只封闭式基金和6只处于封闭期的基金,剩下82只基金中,仍有22只基金暂停申购。

规范发展

广发沪港深新起点基金经理李耀柱表示,新规出台以来,沪港深基金发行的确有所放缓,这对散户资金通过购买新发基金流到香港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南下资金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新规对北水南下规模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短期流量的控制,将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和规范发展。

盈米财富FOF研究院基金分析师陈善枫认为,监管部门不断强化沪港深基金的投资运作,让真正有实力布局港股的公司进行投资管理,沪港深基金的发展将更为规范,可以为投资者权益提供更多的保障。

而机构普遍看好明年港股市场的投资机会。李耀柱认为,港股明年还会有一定的上涨幅度,但与今年相比,有可能会出现波动,他看好高端制造、保险、银行、与通胀相关的消费品等板块机会。陈善枫认为,对于明年的港股市场,中资金融股相较于A股有一定的估值优势,并且还有一定的盈利回升空间,值得关注。另外,伴随消费升级,有定价能力的医疗、消费和环保龙头股也值得关注。

但李耀柱也指出,明年宏观经济低于预期会影响制造业等相关板块,今年一些涨得较多但明年业绩不达预期的企业可能会下跌,这两方面的风险都需要特别注意。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