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港闻资讯 - 正文

新引擎上市:沪深港交易所抛橄榄枝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新引擎”上市地选择题: 沪深港交易所各抛橄榄枝)

香港市场正对内地新经济企业的上市释放最大的诚意。

12月15日港交所对《有关建议设立创新板的框架咨询文件》的咨询情况进行总结,称市场支持三类公司在香港上市,第一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第二采用不同股票权架构公司;第三把香港作为第二上市渠道的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新兴产业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一大批科技创新前沿企业涌现。

这迎来资本市场的青睐。一场新兴企业资源争夺战,在沪、深、港三地交易所之间悄然打响。

上交所募资额超港交所

12月15日港交所市场咨询结果出炉,允许同股不同权或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上市。在多名香港资本市场人士看来,港交所弥补香港现有上市架构的不足,填补对新经济企业的支持。

扩大优质上市资源队伍,对港交所而言,事实上是迫在眉睫。

根据毕马威12月11日的数据统计,截至11月30日的数据,港交所IPO募集资金规模在全球跌落至第4位,仅14.7亿美元,相比2016年下滑41.2%。排在第一名的为纽交所,募资达到29.1亿美元,接近港交所的2倍。

毕马威表示,由于缺乏大型IPO项目,港交所平均交易规模下跌至近十年最低水平。

香港市场募资额骤减,与内地IPO发行加速不无关系。

根据毕马威的数据,截至11月30日,上交所IPO募集资金超港交所,达到19.7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位。

香港一家中资券商分析师18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往年有很多内地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主要因为上市渠道通畅,审核进度较快。但今年内地证监会加速IPO审核后,解决了上市慢的问题。相较来看,香港的上市审核节奏,优势不如以前。

毕马威数据显示,随着A股IPO审批加快,正在申请上市的企业数量由2016年末的681家下降至2017年11月30 日的450家。如果监管机构保持当前的审批速度,正在申请上市的企业有望于2019年末全部完成上市。

与此同时,内地证监会在年底对中概股回归的监管口径发生变化,无论并购重组抑或IPO渠道,证监会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战略发展方向、掌握核心技术、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境外上市中资企业回归。

深圳一家私募股权合伙人谈到,中概股多为TMT企业,属于新兴产业,他们若能回A,将极大增加A股的吸引力。

兵家之地:新经济

此次港交所进行的上市改革,剑指内地新经济产业,意在囊括内地创新型公司,或把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的内地新兴企业。

港交所监管事务总监兼上市主管戴林瀚11月曾表示,论新经济公司的比重,香港市场就明显跑输其他市场。过去十年新经济公司仅占港股总市值3%,远低于其它主要市场。

而2017年香港迎来内地新经济公司的上市热潮,本地投资者大幅超额认购,香港投资者对这类项目兴趣盎然。

毕马威数据显示,金融服务业虽然仍是香港2017年前十大IPO项目的主要来源,但其募资总额占比较2016年有所下降。四家“新经济”企业进入前十大IPO,反映科技正在引领经济转型,他们是众安保险、阅文集团、易鑫集团、雷蛇,分别募资13.7亿港币、8.3亿港币、6.8亿港币、4.1亿港币。其中前三家均为内地企业。

香港一名小型私募基金合伙人18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港交所危机感比较强。“主要因为香港市场是一个离岸市场,同时完全市场化;内地交易所有行政资源的支持,因此上市资源压力不大,但港交所不仅作为交易场所,同时还是上市公司,有较大的生存压力,担心上市资源不足导致交易所地位下降。”

但在港交所决意“插足”前,沪、深两地交易所早已对优质新兴企业资源竞争白热化。

上交所副总经理徐毅林12月12日表示,上交所正在推进新蓝筹行动,即“新经济+蓝筹”,主要包括传统产业中转型升级企业、新经济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他谈到将从四个方面推进,第一加大新蓝筹行动计划,走访了如蚂蚁金服、360科技等。第二与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以及券商大力合作。第三与媒体塑造“新经济、新主板”的品牌。第四加大培训力度,鼓励支持有潜力的、有能力的创新型的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而深交所副总经理李鸣钟在12月17日一如既往表示,将加快推进创业板改革。一是优化市场定位和制度安排,研究支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行业地位高、研发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创新型企业上市,提高创业板的包容性。二是积极推进新三板向创业板转板试点,加强不同层次市场间的有机联系,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

对于三地交易所吸引新经济企业的优势,多名业内人士表示难分伯仲。

深圳一家私募股权投资的合伙人18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要分两种类型企业来看。“对于优质企业来说,上市优先考虑流动性、融资能力,其次考虑上市便利性,所以内地交易所相对有优势。但对于资质一般的企业而言,会优先考虑上市便利性,其次才是流动性,那么香港市场优势更大。”

在他看来,先到香港市场上市融资,再回归A股,或将是第二种类型企业未来的首选。

前述香港小型私募基金合伙人则认为,此轮港交所进行上市改革,可能会分流较多的内地企业。第一内地大部分企业仍然有上市融资需求,在不符合内地上市条件下会选择到香港上市。第二内地的融资能力不足,从目前监管环境来看,首发融资额度与再融资规模均受到监管限制。第三香港科技板块的估值不低,能给内地新经济企业较好的估值和流动性。“我认为港交所这次可能会反超内地交易所。”

从今年新上市的企业来看,深交所收获华大基因(300676.SZ)等行业龙头,上交所表现不弱,迎来掌阅科技(603533.SH)登陆。

后续排队的上市企业更值期待。11月10日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用电池制造商之一——宁德时代披露招股说明书,拟登陆创业板,业绩规模拟冲刺创业板第一股。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连续两年在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中排名前三位。12月13日鸿海精密子公司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披露表示,申请在上交所上市。此外有尚未证实的传闻称,小米计划在2018年到香港市场IPO。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