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港闻资讯 - 正文

李小加:迎接香港债券市场的春天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17-06-08 14:22:1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李小加:迎接香港债券市场的春天)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发表网志称,“债券通”必将为香港债券市场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新机遇,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网志全文如下

随着香港交易所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合资公司——债券通有限公司昨日在香港成立,“债券通”开启的步伐越来越近了。“债券通”是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件大事,因为它开启了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新时代。“债券通”必将为香港债券市场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新机遇,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与沪深港通类似,“债券通”以本地原则为本,主场规则优先,尽量让投资者在不改变交易习惯的前提下便捷参与两地债券市场,两地实行监管合作。

与沪深港通不同的是,沪深港通同时开通南北向交易,而“债券通”初期先开通“北向通”,即境外投资者经由香港投资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未来将扩展至“南向通”。沪深港通设有每日额度,“债券通”无额度限制。

由于债券市场的投资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很多参与股市投资的朋友们可能还不太了解债券市场。其实,从全球金融市场的结构看,债券市场才常常是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带头大哥”,因为它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为利率定价,央行制定的政策利率通过债券市场传导下来,产生不同期限和风险等级的利率价格,这些利率价格成为人们为其他资产类别(包括股票、房产、大宗商品等)定价的基准。

在国际市场上,以债券为主要构成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是规模最大的资产类别,债券市场的规模远大于股票市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球债券市场总规模为近100万亿美元 ,全球股票市场规模为67万亿美元。以全球第一大债券市场美国为例,截至2016年底,美国债券市场余额为39.4万亿美元,是当年美国GDP总量的210%。

中国债券市场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债券市场之一,在过去五年,中国市场以每年21%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总市值达8.4万亿美元(截至2016年底),仅为GDP总量的75%,无论是参照美国等发达市场的情况,还是根据中国自身的债券市场发展规划,中国债市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而且,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才刚刚起步,截至2016年底,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债券总值仅为8526亿元人民币,占比约2%,远低于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的平均水平。2016年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SDR),占比达到10.92%,这不仅为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了提供新的动力,也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参照指标:如果中国债券市场上的境外投资者持有占比上升到10.92%的水平,中国债市的开放无疑就大大提升了一步;同时,境外投资者持有占比的上升,也会相应扩大中国债券市场价格的国际影响力,因为这些境外投资者的交易和结算都是最终在中国在岸的金融基础设施完成的,真正能通过吸引外资来提高中国在岸债市基础设施的国际参与程度。

从美国、日本等国货币国际化的国际经验来看,一个成熟开放的债券市场往往是大国金融市场崛起的一大标志,也是一国货币国际化成功的基础条件。因为,只有当国家具备一定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后,外国投资者才有信心大规模地投资其债券市场;也只有当外国投资者广泛使用该国货币作为金融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上的投资计价货币和储备计价货币时,一国货币才能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

可以说,中国债券市场的成熟和开放,是中国经济和金融实力不断提升的标志,也是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神器”。即将推出的“债券通”,将创造性地方便更多海外投资者通过香港投资内地债券市场,为内地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迎来一大突破,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出重要贡献。

也许有朋友会问,中国人民银行不是早已向境外机构投资者开放了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吗,“债券通”还有什么价值?确实,目前海外投资者既可以通过申请QFII/RQFII额度的方式投资国内债市,也可以向人民银行备案后直接在内地开户参与内地债市,但这种直接进入中国内地债券市场的开放方式主要适用于为数不多但体量巨大的机构,例如央行、主权投资基金和大型金融机构等,它们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经验直接参与在岸人民币债券交易。而“债券通”像沪港通一样,主要是为全世界数量众多但体量较小或对中国了解不多的国际机构投资者服务的,方便他们从海外参与中国债券市场。

过去几十年,香港一直成功扮演着连接内地与海外市场的“转换器”作用。这一次,也不例外。内地债券市场已经是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但交易机制与海外成熟债券市场存在巨大差异,今时今日,让内地债券市场完全照海外市场进行改造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让广大海外投资者改变长期形成的交易结算习惯、并完全改用内地现行的债券市场交易机制和惯例也很困难。更加现实的解决方案是为双方提供一个求同存异的转换器,“债券通”正是这样一个转换器。在此机制安排下,海外机构像投资国际债券一样通过各大国际债券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债券的结算和托管则通过香港进行,香港金管局CMU将作为债券的名义持有人提供结算服务,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香港交易所共同负责投资者入市及交易服务。

也就是说,直接参与在岸债券市场的交易模式与“债券通”模式各司其职、互为补充,会长期共存下去。打个简单的比喻,能够直接在内地开户投资债券市场的大型海外投资机构好比是研究生,而通过“债券通”投资内地债券市场的大量海外投资机构则好比是大学生,暂时没有兴趣或能力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海外机构是高中生。虽然一些大学生会毕业而成为研究生,但也总有一些高中生会陆续进入大学成为大学生,因此,“债券通”仍将为连接中国内地与国际市场创造独特的价值!

对于香港而言,“债券通”也将为香港金融市场的发展迎来难得的机遇。众所周知,香港过去一直是企业上市融资的中心,股票定价能力很强,但要成为真正有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还必须具备为债券、货币和大宗商品等多种资产定价的能力,必须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由于香港特区政府一贯财政稳健,财政盈余充沛,香港本地主权债市场规模一直比较有限。幸运的是,我们背靠中国这个高速发展的大市场,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

如前所述,海外资金将通过香港进入内地债券市场,因此,“债券通”必将为香港带来更多国际“活水”。而且,未来“债券通”开通南向通后,内地资金也会投资香港离岸债券市场,激活香港债券市场的发展。这些增量资金进入香港之后,不仅有投资债券市场的需求,也有管理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需求。通过大力发展人民币货币期货、货币期权、人民币国债期货等定息及货币产品,我们可以为海外资金提供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让他们更加安心地投资内地资本市场。

短期来看,“债券通”不会给香港交易所带来即时的经济效益,因为债券交易大部分是在交易所以外的OTC市场进行,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债券通”将为我们逐步完善包括汇率产品、利率产品和大宗商品在内的香港离岸人民币产品生态圈提供重要的契机,持之以恒,我们就能把香港建设成为国际风险管理中心。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几年前布局的一些风险管理产品已经初见成效,例如,人民币货币期货成交不断活跃,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交易所市场流动性最好的人民币期货产品。今年我们推出了人民币货币期权和人民币国债期货试点,下半年还计划推出支持实物交割的人民币美元双币种黄金期货、LME贵金属合约和人民币指数期货。未来,我们还将不断丰富产品系列,满足市场需求。

当然,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发展往往需要时日,在刚刚推出时成交一般不会很活跃,“债券通”开通初期成交量可能也不大。但是,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们今天迈出的一小步,也许将会成就明天的一大步。

“债券通”已经为我们播下了一颗宝贵的种子,让我们共同努力,辛勤耕耘,等待收获的季节!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