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出炉”的熔断机制在港股市场产生了连锁反应。
在熔断机制正式推出首日,A股在1月4日下午13点12分,沪深300指数跌幅达5%, 触发首次熔断,暂停交易15分钟。恢复交易短短几分钟后,当日下午13点33分,沪深300指数下挫7%, 再度触发熔断,沪深两市提早休市。
港股随即应声而落。1月4日,港股全日收市挫587点或2.68%,收报21327点,创下自1995年以来最差的新年首个交易日,主板成交则达738亿港元。当日,两只最活跃的A股ETF跌幅亦扩大,安硕A50(02823)一度跌5.7%,南方A50(02822)则下跌5.5%,成交金额曾位居首位。
1月5日,恒指收报21188点,下跌138点或0.7%,创三个月以来的收市低位,全日成交额724.35亿港元,较前一日减少约14.09亿港元。恒指连跌两日累计跌725点或3.3%。
“由于内地和香港市场联动性不断增强,一旦内地市场发生熔断停止交易,一些投资者从而转向香港市场抛售股票获得流动性,因此对港股产生一定的沽售压力。”第一上海证券首席策略师叶尚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
港股沽空交易升温
在美联储启动加息 ,中国内地经济持续放缓的双面夹击下,港股似乎走入了“死胡同”,沽空交易近日明显升温。
“我们可以看到空头在积极布局,相比圣诞假期前,沽空交易周一累计99.4亿港元,占整体大市成交金额13.4%,处于偏高的水平。”叶尚志指出。
1月5日,港股全日沽空金额93.34亿港元,同时录得1066.75万元人民币的沽空,沽空比率12.9%,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6个百分点。全日沽空金额最多为平安保险(02318),沽空额5.02亿元,沽空比率25.8%。
腾讯(00700)、安硕A50(02823)位列沽空榜第二、第三,沽空金额分别为4.62亿港元、4.31亿港元。
叶尚志称,1月4日在内地A股触发熔断休市后,港股的跌幅并无明显放大,最终香港市场的跌幅小于A股,“这表明香港的投资者构成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相对比较理性,对一些恐慌性的抛售反应相对冷静。而且,相比去年第三季度,由于A股场外配资对港股引发的套现压力,目前看来不太明显。”
专注新兴市场投资的资产管理公司East Capital创始人习卡琳(Karine Hirn)则向本报记者表示:“由于目前的熔断机制本身对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影响有限,而且港股本身的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因此,一旦由熔断机制触发市场恐慌性抛售,一些机构投资者可能会选择逆势买入。”
事实上,在新年开始首日暴跌后,海外投资者已开始积极抄底。数据显示,1月5日,沪股通录得16.21亿元的净买入,创下一个月以来的新高,每日剩余额度为113.79亿元,占比87%。港股通每日额度105亿元剩余101.61亿元,占96.8%。前一日,沪股通亦出现6300万元的净买入。
香港交易所发言人在回复本报记者查询时指出,按照“本地市场为主”的原则,当内地触及熔断机制时,沪股通便会暂停,而港股通则会正常交易。
习卡琳指出,考虑到目前A股市场过去一年每周换手率达到27%,甚至一度高达40%, 这表明很大一部分A股投资者持有股票的周期仅为两周左右。1月4日,沪深300指数在触发第一档5%阈值后,数分钟后就触及了第二档7%阈值,同时市场成交金额在最后六分钟飙升至165亿元,占当日整体成交金额的11%。
“这表明市场恐慌心理导致踩踏式抛售,如果A股市场出现频繁的停止交易,无疑会对港股市场造成负面影响。”她坦言。
市调机制预计“如期推出”
内地熔断机制出炉首日即在市场掀起轩然大波,是否会影响港交所推出俗称“冷静期”机制的市调机制?
对此,港交所发言人表示:“预计市场波动调节机制(简称”市调机制“)于今年第三季度正式推出,目前暂时没有受到内地股市熔断机制的影响。”
港交所于去年7月3日宣布,已经通过市调机制的公众咨询,并计划在2016年正式引入。根据港交所公布的咨询文件显示,市调机制将适用于证券市场的恒生指数(恒指)及恒生国企指数的81只成分股,以及衍生产品市场的恒指、小型恒指、H股指数及小型H股指数(现月及下月合约)的8张期货合约。
根据该机制,若5分钟内恒指或国指成分股单边波动10%,或恒指或国指期货单边波动5%,便进入5分钟冷静期,买卖交易必须在锁定价格内进行,超过该价格区间的买卖盘将被拒绝,市场交易仍在进行,从而保证市场流动性。
同时,当日最后的持续交易时段最后15 分钟将不设市调机制,以便收市时可以有效地进行价格发现,避免投资者因难以平仓而承受隔夜风险。
“港股的冷静期机制设置的出发点高于A股市场,而且仅对部分股票和产品适用,并不会出现股票休市的情况,从而能有效避免出现乌龙盘等事件。”辉立证券董事黄玮杰向本报记者表示。
香港金融服务界议员张华峰则表示,最重要是港交所并无计划设立停板机制,否则将扭曲香港自由市场运作,从而干扰正常市场交易。同时,他指出,香港投资者相对成熟,在冷静期后不会跟风沽货,导致出现类似内地恐慌抛售的情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