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7年,上证指数再次于4月8日突破4000点。受牛市行情的影响,特别是2014年11月以来,伴随着资金的大量涌入,银行股作为大盘蓝筹股亦受到资金追捧。
以2014年10月31日收盘价为基础计算,截至2015年4月9日收盘,四大行A股涨幅平均接近50%。其中工商银行(601398.SH)涨幅37.43%,建设银行(601939.SH)和农业银行(601288.SH)涨幅分别为52.63%和47.26%,中国银行(601988.SH)的表现则更为强势,涨幅达60.36%。
相伴而来的是国有四大银行的市值排名整体提升。曾一度位列全球银行市值冠亚军的工行和建行,其市值排名由2013年末的第三名和第五名,分别回升至第二名和第四名,农行由第八名回升至第六名,中行由第九名升至第五名。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四大行均是A+H的股本结构,在本轮A股的牛市行情中,不同的银行市值的增长存在差异。由于A股的涨幅远超H股,因此H股占比超过96%的建行市值增长不足12%;而A股占比超过70%的工行、农行和中行这一数值则达到28%、40%和60%。
某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H股长得比较慢是因为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有顾虑,建行的H股占比高是客观事实,由于A股和H股没法互换,因此建行的市值增幅比较小。反之,如果H股涨幅超过A股,则建行市值增速最快。
A+H结构致四大行市值分化
关于四大行市值变化,还曾出现过“建行总市值超越工行成为国内第一大行”的乌龙事件。
2014年12月25日,这样的一条消息在微信朋友圈迅速传播,称建行的总市值已超过工行成为第一大行。
随后工行便辟谣,工行和建行作为A+H结构的上市公司,其市值根据当日A股和H股股价和股份数分别计算后加总。实际上,当日工行市值约为2514亿美元比建行(市值约为2009亿美元)高出505亿美元。
去年以来,四大行A股股价的强劲增幅一扫2013年末的“破净”状态。目前,建行市净率(P/B)最高,为1.28倍。中行则摘得四大行市盈率(P/E)金牌,由2013年末的4.79增至7.79倍,市净率(P/B)也与其他银行处于大致相同水平。过去一段时期,中行股价涨幅显著高于同业,其重要原因在于此前其股价估值水平P/E 和P/B 水平显著低于可比银行,因而获得较多证券分析师和买方机构的认可,尤其是受到A股市场公众投资者的追捧。
不过,和火爆的A股行情相比,四大行的H股股价却表现稳定。2014年以来,四大行H股股价平均增幅仅为11%左右。鉴于此,四大行中H股占比最高的建行市值增速明显慢于其他银行。
公开数据显示,四大行的股本结构中,农行A股占比最高,达到90.5%,H股仅占9.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建行,建行A股股本仅占3.84%,H股则达到了96.16%。其余的工行和中行A股分别占比为75.65%和71.59%。
除了股价的变化和股本结构的差异,股本规模的变化,也是造成市值变动的重要因素。2014年以来,农行和建行的股本规模一直没有变化。中行和工行由于可转债转成普通股,股本规模均有所扩大,直接提高了其市值水平。
据悉,中行与工行于2010年分别发行了400亿元和250元的A股可转债,其绝大部分可转债于过去4-5个月陆续转为A股普通股,进一步增大了两行的A股股本规模。因可转债因素,中行A股普通股增加约153亿股,总市值增加约670亿元人民币(110亿美元);工行A股普通股增加约76亿股,总市值增加约359亿元人民币(58亿美元)。
股价与业绩的普遍背离
尽管银行的股价表现较好,但是经营业绩和面临的经营压力却无法和2013年股价“破净”是相比。
近年来,国内经济增速趋缓,金融市场化改革加速,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互联网金融竞争加剧,支撑我国银行传统盈利增长的经济、市场以及监管条件正在发生变化。近期集中披露的2014年业绩报告显示, 2014年四季度,国有四大行中有三家的营业收入自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分析人士认为,银行股价上涨带来的市值的大幅提升与银行基本面之间似乎表现为弱相关。市值变化理论上取决于银行经营业绩、资产质量与竞争实力等基本面因素,实践中更多地受到资金流动性、投资情绪及预期变化等诸多市场因素影响。
一年多前,国内主要银行业绩增长稳健,盈利增速普遍在两位数时,A股市场银行股价普遍处于“破净”状态,市值表现也差强人意。近期,主要银行盈利增速普遍降至个位数,甚至面临负增长的压力时,银行股价却突飞猛进,市值水平与排名也不断攀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