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港闻资讯 - 正文

内企“借道”香港融资 监管缺口难防堵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孙媛 2011-07-13 08:23:3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关于內地企业纷纷赴港申请贷款,致使银行內保外贷业务出现井喷的消息刊发后,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事实上,在国内信贷收紧的情况下,内地企业赴港融资大潮早在去年业已涌动,随着资金的逐步到位,回流内地除通过外汇局、商务部等最多六大部委正式核准的通道外,“内保外贷”、 信托或者委托贷款、企业内部定价转移和资金结算等多种渠道遍地开花,已成为监管缺口。

本报11日关于內地企业纷纷赴港申请贷款,致使银行內保外贷业务出现井喷的消息刊发后,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事实上,在国内信贷收紧的情况下,内地企业赴港融资大潮早在去年业已涌动,随着资金的逐步到位,回流内地除通过外汇局、商务部等最多六大部委正式核准的通道外,“内保外贷”、 信托或者委托贷款、企业内部定价转移和资金结算等多种渠道遍地开花,已成为监管缺口。

香港融资短平快

近期香港人民币市场上最热的话题,莫过于东方航空、冠捷科技、晨鸣纸业比亚迪等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纷纷加入香港人民币债券的发行大军。根据香港金管局的数据,2010年香港贷款总额比上年增加29%,至9400亿港元。其中,对中资非银行类客户贷款增加4440亿港元,升幅47%。国内紧缩性货币政策环境下,内地企业对香港宽松的利率及富裕的流动性趋之若鹜。据了解,内地贷款现在需要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20%~30%,而香港贷款还可以做到年息二到四厘。

国内某银行省级分行行长最近前往香港,向记者询问哪家银行的人民币较多。该行长介绍,国内客户有需求到香港贷款人民币,他可以负责介绍,还可想办法把从香港贷来的钱挪到内地。他此次到香港便是为了踩点,寻求合作对象。“在香港贷人民币,年利率比内地至少低1%,利润空间很大。”该行长说,“在香港注册关联公司,开户,买间办公室作抵押,立刻就可以申请贷款。实在不行,也可把内地的房产抵押到香港银行的内地分行,总之手续比内地简单得多,也更为灵活。”

4月11日,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在下发给香港银行机构负责人的指引中提及,目前内地激增贷款客户主要是“内地大型国有企业、红筹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或者由省或是政府拥有公司”。除贷款融资外,香港的人民币债券市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也加速升温。今年前4个月,香港人民币债券发行总额达185亿元,超过去年的一半,而2010年全年这一数字为358亿元。目前,香港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为0.85%,远低于内地3.50%的一年期定存利率。

热钱回流渠道多

截至目前,企业资金从香港流入内地的渠道主要有:H股股本市场融资所得经审批后流入内地、外商直接投资、贸易结汇、债券集资逐笔审批回流内地等。上述回流渠道有一个共同特点:审批时间长且麻烦,需要和政府反复沟通。各种银行、券商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创新的非常规回流渠道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香港转口贸易量巨大,内地公司通过抬高出口价格、压低进口价格或者“国货再进口”等方式,将香港公司贷到的资金转移回内地的方式已是非常规做法中较常见的一种。事实上,回流实际是在关联企业内部完成,通过定价转移和内部资金结算,实现资金的往来。

“内保外贷”则需银行相助。“内保”就是境内企业向境内分行申请开立担保函,由境内分行出具融资性担保函给离岸中心;“外贷”即由离岸中心凭收到的担保函向境外企业发放贷款。要让境内企业拿到这笔贷款,则需将这笔钱通过对境内第三方企业注资或者购买股权等方式回流境内,然后再找渠道回到最终需要贷款的企业手中。目前,“内保外贷”只限于贸易项下资金境内外往来,因此银行在此间操作涉嫌违规。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内地信贷紧缩加快热钱流入。在今年一季度内地已出现10.2亿美元贸易逆差的情况下,外汇储备仍然大幅增加至3.04万亿美元。不过,热钱经由香港流向内地的非常规行为一直是中央和香港监管部门严厉打击的对象,外汇局近日对第三批“导入”热钱企业或个人的处罚情况予以公布,香港金管局也多次发信要求银行评估业务计划及资金策略,并且正在审阅和核实由银行提交的相关资料。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