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公司报道 - 正文

南向资金持续加仓中信股份(00267):低估值+高分红,双轮驱动彰显龙头韧性

来源:智通财经 2025-09-02 15:29:3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南向资金持续加仓中信股份(00267):低估值+高分红,双轮驱动彰显龙头韧性)

在内资低利率环境下,港股中的高股息类标的成为南下资金的重要选择之一。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加仓港股,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年内南向资金共流入约9909亿港币。

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之一,中信股份(00267)凭借低估值、高分红的鲜明特征,持续吸引南向资金。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港股通持仓已达12.95亿股,占自由流通股本比例跃升至26.31%,在港股总股本中的占比亦达4.46%。与年初的7.60亿股(对应自由流通股本15.37%、港股总股本2.6%)相比,持仓规模及占比均实现大幅提升,资金流入趋势显著。

在南向资金的持续加仓下,2024年初,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港股通资金对中信股份的持股占比仅1.29%,2025年初上升至2.60%,而最新数据已达到4.45%。截至9月1日收盘,中信股份年内累计涨幅约27%(前复权),市值达3282亿港元,近四年股价累计涨幅近乎翻倍。

这一资金动向的背后,不仅是股息政策的吸引力,更反映出市场对中信盈利质量与发展潜力的重新审视。

高分红政策托底,低估值凸显投资价值

在港股市场中,中信股份的分红政策堪称标杆。Wind数据,上市十年,公司累计分红超1400亿人民币(单位,下同),滚动股息率5.44%,远超市场均值。

公司明确落实《股东回报规划》,中信股份2024年度实际分红率提升至27.5%,超过规划预期,并计划在2026年提升至30%以上。上半年中信股份计划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20元,同比增长5.3%,分红总额达58.18亿元,持续以真金白银回馈投资者,显示现金流充沛和回报决心。

尽管股价上涨,估值仍处历史低位。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收盘,中信股份市净率仅0.39倍,市盈率(TTM)5.2倍,显著低于行业中位数的9.1倍。需要一提的是,中信股份每股净资产28.82港元,较当前股价折价近60%,表明市值修复空间仍然充裕。盈利能力方面,上半年实现营收3688亿元,归母净利润312亿元,依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中信股份于上半年因艾森豪股权被动稀释确认了一笔10亿元的收益。在剔除该非经常性收益的影响后,半年公司经营利润同比增长0.4%,核心经营利润保持稳健。在上半年复杂的环境背景下,这样的成绩凸显出中信股份扎实的经营功底以及稳健的业绩。

对中信股份这种“巨无霸”来说,在保持业绩韧性的同时,分红率连年增长实属难得。而中信股份常年业绩保持韧性的关键在于其实行“金融+实业”双轮驱动的独特模式,且市场对于其优势并未有充分认知。

金融业务稳健与创新并进,实业板块迸发经营韧性与转型活力

从业务结构上来看,综合金融服务仍旧是中信股份的压舱石,上半年综合金融服务板块收入1397.75亿元,占总收入比重的37.9%,同比增长2.0%,归母净利润284亿元,占总收入比重的90.97%,同比增长1.8%。

金融板块的稳增长得益于主要金融子公司利润全面增长。其中,中信银行在净息差收窄的行业性挑战下,通过手续费收入逆势增长3.4%以及强有力的成本管控(运营与风险成本双降),成功实现了归母净利润365亿元、同比增长2.8%的稳健业绩,同时资产结构持续优化,重点领域贷款良好增长,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07.53%,风险抵御能力坚实。此外,中信银行获批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加速布局股权投资市场机遇,ROE弹性远高于传统信贷。这意味着中信银行开始摆脱对息差的传统依赖,转向“轻资本、高周转”的财富管理、投行、托管等赛道。

中信证券则表现极为亮眼,各项主营业务齐头并进,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分别大幅增长20%和30%,中期利润创下历史新高。其境内龙头地位全面巩固,在承销、托管、资管等核心业务上均保持行业第一,境外业务拓展也成效显著,收入和利润均实现超过50%的高速增长,国际化布局步伐加快。

中信信托、中信保诚人寿等业务改革转型步伐加快,细分领域优势进一步扩大,上半年亦全面实现正增长。

金融板块增长与公司持续推进战略改革密切相关。2024年中信股份启动金融“强核”,依托强大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专项推进科技金融创新,通过整合股权投资、银行贷款、债券融资、保险保障等全链条金融资源,精准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目前已覆盖超过1.41万家,覆盖率高达92%以上。同时,公司在绿色金融领域表现突出,绿色信贷余额实现16.79%的显著增长,绿色债券承销规模在市场名列前茅,这不仅提升了金融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也充分彰显了其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价值与担当。

实业板块则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布局新兴领域。2025年上半年,中信股份的先进智造与先进材料两大板块在复杂外部环境下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与转型活力。

先进智造板块实现收入273亿元,同比增长7.1%,归母净利润微降0.2%至4.6亿元,利润小幅波动主要因中信重工定增导致持股比例阶段性下降。先进材料板块实现收入1637亿元,归母净利润52亿元,同比有所下滑,主要受上年同期艾芬豪可转债收益高基数影响,若剔除该因素,利润降幅收窄至8%,主营业务总体稳健。子公司中信泰富特钢在严峻市场中净利润仍逆势增长2.7%,南钢股份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6%,中信金属净利润大幅增长31%,中信资源贸易量大幅增长,中信澳矿在铁矿石价格下行中通过成本管控保持稳定运营。

需要一提的是,在"焕星-造星-探星"三大行动推进下,“星链”持续向新,产业进一步升级。比如中信戴卡铝车轮、铝铸件等产品销量再创新高,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排名升至第42位。与此同时,中信股份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围绕数字科技、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领域,积极开展产业并购跟踪研究,完成重点项目入库储备。今年上半年,中信海直成功开展全球首次2吨级eVTOL海洋石油平台试飞;深化 “人工智能+”行动,南钢发布“元冶”钢铁大模型,带动“AI+钢铁”转型升级。

不难看出,上述两大板块不仅在传统领域保持竞争力,更在新能源、高端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打开增长空间,体现出中信股份战略引导下的持续发展动能与产业升级潜力。

加码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厚植壮大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上半年,中信股份持续加码投入,加速成果落地。

在科技投入方面,“2+4+N”科创矩阵已展开布局:将建设以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为龙头,4个公司级科创中心为中坚,N个领域研发中心为支点的科创平台集群,形成覆盖全集团的创新底座。今年3月,香港人工智能科创中心率先成立,汇聚全球资源,重点攻关工业智能、具身智能、金融科技等前沿方向;同步启动“星河”人才计划,依托首席科学家、高级专家、青年英才三层梯队和市场化激励机制,把顶尖人才留下来、用起来。

在创新投入之下,科技赋能,场景—数据—技术闭环跑通:中信泰富特钢2200兆帕级缆索钢丝直接支撑世界最大跨度桥梁;中信重工高强度铸锻件第20次配套国之重器;华智生物“液相生物芯片”摘得2025金砖国家生物经济赛道一等奖,多项成果入围国家科技奖。

依托共享场景、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技术—产品—市场”快速循环,把实验室成果迅速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

国际化取得新突破,全球化再上新台阶

国际化作为中信长期坚持的战略方向,报告期内取得新突破,海外收入稳步提升,全球化再上新台阶。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包括港澳台)和海外资产再创新高,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海外实现营业收入658亿元,同比增长15%,境外收入占整体收入比例达17.9%,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公司境外资产1.22万亿,较2024年12月31日增长5.79%。

在跨境金融领域,公司紧抓香港金融市场扩容机遇,在债券承销、跨境贷款、资本市场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子公司债券联合承销金额同比增长58%;两家券商在港IPO保荐数量和规模均位居市场前列,成功保荐宁德时代在港上市,为近三年全球最大IPO。中信银行人民币跨境贷款余额突破700亿元,较年初增长63%,积极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在实业领域,中信境外业务同样实现稳步提升。中信建设新签约阿联酋迪拜住房、乌兹别克斯坦烧碱工厂等标志性工程;沙特利雅得社会住房项目一期预售率超90%。中信金属境外铜产品贸易同比增长36%,在全球资源布局中进一步巩固优势。中信农业旗下隆平高科杂交水稻在巴基斯坦、菲律宾市场实现增长,市占率保持领先地位。

此外,公司通过组织中外企业对接活动,主动搭建跨文化商业生态,进一步强化其作为“中外合作平台”的角色定位。中信股份举办多场中外企业交流活动,如:德国企业南京行、日本企业广东行等活动,促进了大批业务成果落地。

跳出传统出海逻辑,构建“中国能力+全球网络”新范式。中信的国际化已超越简单规模扩张阶段,呈现出系统化、生态化的新特征。其核心能力在于,通过“金融和实业”两大板块的双轮协同,不仅实现客户和渠道共享,更在战略层面将中国的资本、技术、工程与管理能力,与本地化运营高效结合,形成可持续的全球化商业模式。

在全球经济碎片化、区域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中信展现出较强的地缘适应性和产业链韧性。其国际化不再只是业务“出海”,而是通过嵌入全球关键节点、深度参与国际规则与合作,实现从“全球化中的中国企业”向“引领全球合作的企业生态”转变。比如,中信戴卡摩洛哥灯塔工厂不仅输出产能,更与当地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培养本土技术人才,并参与制定绿色供应链国家标准,这是在输出管理、标准和人才体系,实现深度融入。这一路径不仅为其带来新的增长极,也为更多中国企业高质量“走出去”提供了重要范本。

结语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中信股份凭借“金融+实业”双轮驱动的独特模式,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成长动能。南向资金的持续涌入,既是对其低估值、高分红策略的认可,更是对其综合实力、发展韧性与长期价值的坚定看好。随着科技赋能不断深化、国际化布局稳步推进,中信股份正以创新为引擎、以协同为路径,持续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未来,公司有望在稳健经营与战略转型中持续释放价值,为投资者带来更可持续的回报。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信海直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优秀,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