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港闻资讯 - 正文

"零首付"购车时代到来!两部门发文,“以旧换新”新政超预期

来源:金融界 作者:子宽 2024-04-05 11:36:2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零首付"购车时代到来!两部门发文,“以旧换新”新政超预期)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为推动汽车以旧换新,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根据借款人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自主确定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

"零首付"购车时代到来

《通知》明确,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商用传统动力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0%,商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5%;二手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0%。

据悉,人民银行、原银监会2017年曾发文规定,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分别为80%、85%。此次《通知》将这一比例调整为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贷款最高发放比例可达到100%,即按所购汽车价格全额发放。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可以按汽车价格全额发放贷款,即“零首付”。

同时,两部门鼓励金融机构结合新车、二手车、汽车以旧换新等细分场景,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适当减免汽车以旧换新过程中提前结清贷款产生的违约金,更好支持合理汽车消费需求。

两部门还要求各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合理确定汽车贷款具体发放比例、期限和利率;切实加强汽车贷款全流程管理,保障贷款资产安全,严防贷款资金挪作他用。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解读称,将自用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提升至100%,显著增强了消费者利用汽车贷款购置车辆的财务可行性。

业界共识认为,2024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关键节点,既是决定性的一年,也是行业转向以智能驾驶为主导的全新竞争阶段的起点。小米SU7上市发布会之后,新能源车企开启了新一轮的降价风潮。在此形势下,金融信贷领域再度加码支持,预示着车企间对客户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从产业视角看,市场竞争将趋于白热化,然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意味着更多实惠。

“以旧换新”违约金可减免超预期

董希淼提到,与此同时,政策层面积极倡导金融机构在汽车“以旧换新”业务中,对提前偿还旧车贷款所涉及的违约金给予适当减免,此举旨在减轻消费者在进行车辆更新换代时的经济压力,从而激发其通过“以旧换新”方式购买新车的积极性与支付能力。

在全国两会经济议题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明确表态,今年我国将大力推行汽车、家电、家装及厨卫产品领域的以旧换新活动。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仍在使用且排放标准处于“国三”及以下级别的乘用车总量已超过1600万辆,其中,车龄达到或超过15年的车辆占到了约700万辆之多。鉴于此,针对汽车信贷政策的适时调整实属意料之中,然而,此次调整所展现的力度之大却显然超乎了市场先前的预判。

近期,国务院发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中,明确部署推动汽车、家电、家居等耐用品的以旧换新工作,旨在促进汽车消费结构升级与循环消费,计划举办全国范围内的汽车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并依法淘汰达到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方案》设定目标,至2027年,二手车交易量相较于2023年需增长45%。同时,政策支持二手商品流通市场的发展,将持续优化二手车交易与登记流程,以便利交易行为。

数据表明,至2023年末,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攀升至3.36亿辆。进入2024年,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显现稳健复苏态势,前两个月汽车零售额增长8.7%,较2023年全年增速提升了2.8个百分点。汽车更新换代所带来的市场潜力巨大。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23年全国二手车交易总量达1841.33万辆,同比上升14.88%,实现交易总额11795.32亿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4年我国全年汽车总销量将突破3100万辆。另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24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中,换购需求占比将达到44%,至2025年这一比例或将提升至约48%。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子宽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