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港闻资讯 - 正文

物管|意料之外的调整,预期之中的提升

来源:金融界网 作者:中信证券研究 2021-09-23 08:33:5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物管|意料之外的调整,预期之中的提升)

来源:金融界网

作者:中信证券研究

地产信用风险导致的产业资本处置股权的威胁现实存在,且信用风险的传染使市场很难划定“信用安全区”。尽管物管公司基本面上不随地产周期变化,其估值此前却因股东层面不确定性而受到重大冲击。但我们建议投资者更关注行业内生变化,即并购机会更多、政策支持更明确、效率提升更明显、单一开发企业交付占比进一步下降——一旦信用风险边界划定,我们相信优秀物业管理公司将具备良好的向上弹性。

双重因素驱动物业管理公司股价大幅调整。

我们认为,首要原因是地产信用风险蔓延所造成的产业资本被动处置股权威胁。物业管理行业是一个非周期特征的成长行业,其收入主要不来自于开发企业,景气周期不随地产公司盈利能力变化而变化。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大量物业管理公司的股东是开发企业,或开发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当不止一家开发公司面临债务偿付压力时,市场的确会担心产业资本被动处置物业管理公司股权的风险。这种风险是在意料之外的,因为只有当信用风险在大中型地产公司中扩散时,物管板块的估值才会受此冲击。次要的因素,则是地产信用风险带来了交付规模和交付后运营质量的不确定性。

我们认为,地产信用问题的厘清,是物业管理板块未来走出低谷的最重要催化剂。

我们认为,当地产信用问题厘清,市场不再担心越来越多的地产公司走向资金链断裂,存在风险的地产公司范围基本圈定,优秀头部物业管理公司,将可能成为最具弹性的投资标的。传统上,扮演反弹先锋角色的是低信用的地产开发企业,但如今这些公司即使可以安全存在,盈利能力也会大受冲击。物业管理行业的政策方向,竞争态势,盈利能力和发展远景都令人鼓舞,只不过面临不确定的股东处置资产风险——故而我们期待这种风险消除,或可以限定在个别公司范围。

预计并购市场机会显著增加。

我们认为,地产行业的出清,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速放弃物业管理权。物业管理板块现阶段只有存量约900亿元的货币资金,基本没有股权再融资的空间。物业管理行业集中度的提升,长期而言是物管行业规模经济的必然结果,短期而言则因为并购需求和供给此消彼长而加速。我们相信,碧桂园服务并购富力物业,在区域协同,业态互补方面值得期待。我们完全理解碧桂园服务少择时,在账面资金充裕情况下追求规模的决心。但我们也判断,类似并购机会未来可能还会出现,且报价或许更低,这对于如今持币的公司,意味着机会越来越多。

政策支持行业规模化发展,优秀企业能力不断进步。

上海市发布《关于推动形成按质论价,质价相符,优质优价物业服务市场价格机制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政策鼓励市场化,规模化经营的方向。优秀企业不断提升效率,推动盈利能力、消费者满意度、劳动者报酬同时提升。大公司的增值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风险提示:

地产行业的信用风险仍在发酵,物业管理公司股东被迫处置股权的担心仍然存在。

关注行业内生变化,拥抱行业非周期化,去地产化的未来。

我们认为,行业正在加速去地产化、去周期化。这表现为单一开发企业提供的交付面积占各家公司新增在管面积的比例越来越低,存量盘拓展在各家公司的在管面积拓展占比越来越高;也表现为企业不断增加科技应用能力,挖掘C端生活服务场景,吸引优秀人才。现阶段,我们更看好国有股东背景并兼具经营能力的企业,包括华润万象生活和保利物业;当地产信用风险边界划定之后,我们认为最具弹性的是大幅调整的一些民营物业管理公司,现阶段也建议投资者提前布局,包括金科服务、旭辉永升服务、世茂服务、碧桂园服务等公司。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