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频现离职潮 是薪酬太少还是行业变局倒逼?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黄华 2020-05-09 09:16: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药企频现离职潮 是薪酬太少还是行业变局倒逼?)



又有医药企业高管离职了!

5月7日,复星医药发布高管变动公告。根据公告,因个人原因,公司高级副总裁Hequn Yin(以下称“尹鹤群”)在入职一年多后向董事会申请辞职。而就在半个月前,复星医药副总裁戴昆因个人原因也提出辞职,而这距离戴昆任职副总裁不满三个月。

复星两高管半月内离职

为什么复星医药副总离职频率如此之高?根据公开信息,现年56岁的尹鹤群履历很亮眼,在复星医药时,担任高级副总裁兼中央研究院院长。此前他先后在罗氏、诺华以及辉瑞等国际知名药企中担任过研发岗位要职。

至于为什么离职,复星医药及尹鹤群并未详细说明。不过,记者从复星医药2019年年报中看到,作为高级副总裁,尹鹤群税前报酬为340.65万元,且不持股份。而同为高级副总裁的王可心税前报酬为766.6万元,Aimin Hui 为931.27万元。由此可见,尹鹤群的报酬收入在同级别的高管理中不算太高。

尽管报酬并不突出,但尹鹤群在复星履职的这一年内,复星医药在研发布局反面还是获得了不少收获。根据公开信息,2019年2月,尹鹤群加入复星医药。同一时间,复星医药新设了精准医疗产业部,负责寻找及引入精准医疗技术(产品)和服务。作为企业新成立的部门,精准医疗产业部似乎已经立功。今年2月,复星医药从凯特公司引进的CAR-T产品Yescarta,已被国家药监局正式受理上市申请。由此,复星医药成为国内在细胞疗法领域进展最快的企业。而尹鹤群此前在诺华CAR-T 疗法Kymriah项目组任职过。

针对尹鹤群的离职,外界议论纷纷,有行业人士指出,外资药企近年在华业务调整大,不少外企高管纷纷走进本土企业,但由于企业间的管理模式差异较大,“水土不服”者不在少数,尹鹤群或是其中之一。据其供职经历显示,作为药代动力学领域的专家,往往需要全程参与药品研发从最早的药物研究,动物实验到Ⅰ期临床试验,再到最后药品注册上市。这与复星医药依靠管理层决策走“买买买”外延式发展道路并不完全匹配。

比起在研发领域知名度较高的尹鹤群,复星医药另一位高管戴昆的离职也备受关注。戴昆更擅长人力资源管理,1977年9月出生的她今年43岁,于2018年3月加入复星医药,任复星医药人力资源部总经理。2020年1月21日,复星医药公告显示戴昆被任命为复星医药副总裁。与其同一时间被任命为副总裁的总计8人,其中6人2019年税前报酬均高于戴昆。戴昆2019年税前报酬为158.84万元。

记者注意到,戴昆近期还辞去了国药控股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复锐医疗科技非执行董事职务、复宏汉霖监事职务,似乎大有与复星集团“分手”之意。对于上述两位高管离职的原因、去向以及企业后续人事安排,《国际金融报》向复星医药发送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4月国内药企现离职潮

其实,离职潮不仅仅出现在复星医药,近期,众多国内医药企业均出现人事频繁变动。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医药行业内已有80余位高管离职。而在4月,更是有18位医药企业高管先后辞职,其中不乏上市药企和知名高管。

4月30日,海正药业高级副总裁王海彬女士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高级副总裁职务,但仍担任公司董事职务;4月28日,汉森制药内审负责人杨哲怡辞去前述职务,之后被补选为监事会候选人;4月27日,誉衡药业总经理张大勇辞职,企业决定聘任隆万程为新任总经理;4月24日,东阿阿胶助理总裁田维辞职且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4月23日,东北制药任职不到半年的副总经理王浩淼辞职,在他辞职的两周前,同为副总经理的郑长胜也由于个人原因辞职;4月15日,太安堂副总经理、代行董事会秘书张叶平辞职;4月11日,江中药业董事刘殿志因工作调整辞职;4月10日,泰德制药总裁孔泰离任,孙宇航为代理总裁;4月2日,人福药业董事长王学海辞职,李杰接任。

此外,沃森生物工程技术总监段清堂、恒康医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于美、华海药业副总裁杨永涛、海光药业副总经理黄海峰、涛生医药核心员工段少庆、佐力药业独立董事陈智敏等也于近几个月内辞职。

顺应行业变局做调整

此前,人福医药新任董事长李杰对媒体表示,企业人事变动主要是配合公司战略上的调整。此外,李杰提及“归核聚焦”会成为人福医药未来主要发展战略。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医药企业的人事调整是医药产业格局剧烈变动、医药市场格局重新塑造趋势下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医药改革不断深入。2019年,药品招投标降价、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出台、“4+7”药品带量采购扩容、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等多项政策频发,医药行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中。

“我国医药行业正处于质的改变中,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行业生态了,企业要重新战略布局,人事当然得变动。而且,医药企业的人事变动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向《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不讳地表示。

史立臣进一步指出,“当前局势下,药企经营发展考虑的事情可比从前多,研发、营销、产品结构、政策都要仔细斟酌。特别是政策,新的政策形势下,企业面对的不仅仅是公立医院,还有民营医院、药店,甚至是线上医疗,这都需要不一样的经营思路。很多企业此前并未涉足这么多领域,现在迫于竞争压力必须扩展经营思路。而面对新局面就需要新岗位,也就需要新的管理人员,一些岗位得做更替。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诸如带量采购等政策使得药企利润下滑太厉害,高管面临的压力很大,经营成绩难以完成,辞职也是有的。”

史立臣表示,新形势下,医药商业企业和医药工业企业面临的挑战并不一样,但都需要企业集中智慧,求新求变。“对于医药商业企业而言,以往的思路是‘拿区域、找代理、发展终端’,但现在两票制甚至一票制,不少经销商在票据层面就‘不存在’了。但我国上千家药企中真正拥有成熟经营队伍的药企就有两三百家,药品进医院、扩展终端这些工作还是需要经销商做,医药行业运转也离不开这些团队。所以,新形势下做好药品销售就需要经营模式改革,因此就涉及到人员调整。但对于医药工业企业而言,我国药企过去没有研发规划,但现在必须重视研发和布局。因此,一旦涉及研发布局、产品结构调整等也会引发人事变动。”

外资药企也现人事变动

在本土药企纷纷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创新的局面下,外资药企面临着全新的中国市场环境,也不得不做出选择,因此也发生了一系列高管人事变动。

例如,4月1日,礼来中国特药产品事业部副总裁朱宁被任命为礼来中国跨生化产品事业部副总裁。3月20日,阿斯利康高级副总裁、中国新药研发部负责人陈之键决定离开公司。2月26日,赛诺菲CV2业务负责人邹文辉将加入百时美施贵宝(BMS),就任免疫肿瘤销售团队负责人。这也意味着百时美施贵宝宣布“O药”销售团队负责人发生了更换。

同在2月26日,百时美施贵宝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医学部负责人骆天红离职,其职位由百时美施贵宝中国及亚洲区域医学部负责人Mark Horng暂时代理。2月21日,百时美施贵宝宣布正式完成对新基公司的收购,当日,百时美施贵宝中国任命了多位部门负责人,以及宣布了多位高管将于12月底离开公司的消息。

此外,近期,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总裁黄伟东加入亿腾医药任首席运营官。葛兰素史克(GSK)副总裁中国处方药研发和医学事务部负责人贺李镜加入和记黄埔医药。

曾经,因政策倾斜、产品优势、资本推动以及经济快速发展,外资药企在华号称“躺着赚钱”。葛兰素史克、辉瑞、诺华、阿斯利康、拜耳、默沙东等跨国制药巨头,都将中国视为全球最大新兴市场,并获得了“黄金十年”的增长红利。

但是,随着专利到期、国内低价仿制药冲击原研药,外资药企受到了不小影响;另外一方面,不断收紧的合规政策,也会促使外资药企进行转型调整,众多人事变动也由此展开。史立臣认为,“外资药企在华人事变动和本土药企的人事变动本质上都是中国医药改革下的产物,但外资药企在我国布局重大疾病和慢病这些价值高且多为常态用药的策略不会改变。并且,无论是外资药企还是本土药企,都应该在业务结构、经营思维、管理思维、产品结构、研发布局上做调整,以此适应医药改革下的中国医药行业。”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东阿阿胶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