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白云山业绩激增暗藏“隐忧” 历时4年市值几乎原地踏步)
白云山去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呈现断崖式下滑,除了医药公司商誉减值等因素以外,也有分析认为,四季度现金流和净利润极不匹配,有隐藏业绩的嫌疑
日前,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云山”,600332.SH)提交了2018年的“成绩单”。这份成绩单之所以引人关注,主要是因为这是白云山合并王老吉之后的第一份“成绩单”。
从2018年白云山财报数据来看,不管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和2017年比起来都呈现跨越式增长。其中,白云山2018年的营业收入为422亿元,同比增长101%。如此高增长看似光鲜,可细究起来还是有不少“风险”。
如此强劲的增长,让不少投资者想起了白云山曾在2015年定的“小目标”——进入“千亿市值俱乐部”。如今,四年时间已过,白云山的市值仍在600亿左右徘徊不定。而迈瑞医疗早就进入“千亿俱乐部”,恒瑞医药的市值已高达2741亿元。到底白云山何时才能圆千亿市值梦?就此,《投资者网》联系采访白云山,最终未能获得公司方面的任何回复。
业绩高增长背后有隐忧
白云山斥巨资将广州医药和王老吉收入囊中之后,使得公司的业绩大增。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18年的营业收入422亿元,同比增长1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41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广州医药和王老吉贡献的净利润分别为3亿元和8.5亿元。
乍一看,白云山2018年的业绩很亮眼,但也有券商表示“不及预期”。其中,财通证券曾分析,依照王老吉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5.6亿元的增长势头,全年净利润达到10亿可期,而实际上王老吉的净利润仅8.5亿元。同时,广州医药去年的业绩也未达标,其净利润实际为3.08亿元,约为承诺数3.87亿元的80%。
不仅如此,在这亮眼的业绩背后,还有很多“潜在风险”。比如:其负债总额高达283亿元,较2017年增长213%,其中,流动负债269亿元,较2017年上升了226%,非流动负债13.9亿元,较2017年上升78%。对于这这几项数据激增的原因,白云山的解释都是因广州医药和王老吉纳入公司合并范围所导致。
除此之外,白云山的应收账款从去年的11亿元增至109亿元。对此,白云山称这一财务数据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因广州医药和王老吉药的合并导致应收账款增加112.95 亿元。而白云山2018年存货高达92亿元,也是因为广州医药和王老吉的合并导致存货增加43亿元。而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增加会挤压资金的流动性,加大企业运营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白云山去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呈现断崖式下滑引起关注。数据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白云山的归母净利润仅为167.8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5034.9万元。为何如此?
方正证券研报表示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年底销售调整,库存控制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及研发费用等投入增加;二是王老吉药业股权收购完成后短期经营调整;三是医药公司年底商誉减值1.18亿元。
就此,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四季度现金流和净利润极不匹配,白云山的确有隐藏业绩的嫌疑。”
千亿市值梦何时圆?
白云山是一家成立于1997年9月1日的医药制造公司,主要从事资产经营、投资、开发、资金融通,并从事中成药的开发、生产,生物制品、保健药品、保健饮料的生产,以及从事中药、西药及医疗器械的批发、零售和进出口等业务。完成2013年重大资产重组和2015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份后,公司形成 “大南药”、“大健康”、“大商业”等几大板块。
白云山曾在2015年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挤进“千亿俱乐部”。彼时,白云山的官方说法是“公司将继续夯实大南药、大健康、大商业、大医疗四大产业板块的发展实力,有望成为国内首家成功迈入‘千亿市值俱乐部’的健康产业龙头企业。”
2015年6月3日(当日最高价46.56元),白云山市值为560亿元。可到了近4年后的今天,以今年3月27日收盘价计算,白云山的市值为606亿元,近四年时间仅增长46亿元。这样的增速显然难以令投资者满意。
并且,就在3月26日,广东省药监局发布《关于依法处理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盐酸环丙沙星片有关问题的公告》。公告显示,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生产的盐酸环丙沙星片在一致性评价现场核查(有因检查)时,被查出生产存在不符合《药品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上市公司白云山(600332.SH)主要负责人与白云山制药总厂领导班子被约谈。
据悉,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核查中心于2018年11月16日至20日组织对白云山制药总厂申报的盐酸环丙沙星片进行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学研制和生产现场有因检查,发现该厂盐酸环丙沙星片生产存在不符合《药品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的缺陷。对于药企来说,这样的事件也会带来一定的声誉影响。
如此看来,想要圆“千亿市值梦”,白云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文章来源:投资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