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万亿中国移动,新帅登场)
中国移动,新帅亮相。
现年54岁的陈忠岳,正式出任中国移动董事长、党组书记。
10月28日,中移动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中组部宣布这一任命。63岁的原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到龄退休。
接棒杨杰,陈忠岳掌舵的,是一艘总资产超20000亿的通信巨轮。
1至9月,论规模,中移动收入接近8000亿元,净赚1154亿元,位居三大运营商之首;其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为6.6%,则稍逊于同期中国联通的10.9%。
履新职后,管理45万名员工,让中移动稳健前行,成为新董事长的任务。
平步青云
陈忠岳算得上是老通信人,有丰富的行业从业经历,在开拓创新方面亦有建树。
其成长足迹,现已横跨三大运营商,且均跻身高层。
他是科班出身,毕业于上海邮电学校,拥有浙江大学经管类硕士学位。
早期,陈忠岳在中国电信工作数年,在多个部门和岗位历练过,曾担任公众客户事业部总经理,管理山西分公司,2014年升任集团副总经理,时年43岁。
2021年,他迎来职业生涯的一个关键节点,调任中国联通,担任总经理、董事。
两年后,陈忠岳登上中国联通最高层,出任董事长。“陈先生具有丰富的管理及电信行业从业经验。”联通财报表示。
此番履新,他将卸下中国联通董事长等职位,执中国移动帅印,排兵布阵。
对这位专家型管理者来说,做运营商业务,轻车熟路。陈忠岳熟知5G网络、数字化、算力、AI等技术,擅长打比方。
“无论视频直播的高清实时、移动支付的便捷到账,还是大模型的海量运算、医学研究的准确分析,算力都是背后‘看不见但离不开的手’。”
2024年底,他在《奋楫数字航道建设网络强国》一文中称,算力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力。
其团队推进了若干数字化标杆项目,颇有新意。
比如为港口打造5G码头,操作人员身处码头中控室,就可以远程控制岸桥吊车,让装卸区的“机械手臂”有序运转,提升安全系数和作业效率。
站在拐点
陈忠岳入主中移动,权力重心向“少壮派”靠拢。
与他并肩作战的,有中移动总经理何飚,二人年龄相仿,且都有联通工作经历。
此时换帅,恰逢关键转型拐点,陈忠岳领衔的管理层,担子不轻。
国内传统通信需求渐趋饱和,移动电话普及率高达127部/百人,进入存量运营时代。管理层需稳住基本盘,即个人通信和家庭宽带这块传统业务。
同时,AI等新业务正在发展阶段,得花更多心思培育创收创利能力。
站在高基数基础上,推动中移动持续增长,难度显而易见。陈忠岳需要复用其在联通的管理经验和方法,让这家巨头在AI时代找准锚点,把“管道”变成“平台”,完成动能转换。
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这位经验丰富的掌舵手,相当注重科技创新,重视算力、数据、智能的融合创新和规模应用,助力运营商升级为科技服务企业。
二是,他重视品牌服务的价值,擅长琢磨“人情味”。
2024年,联通推出“通通”这一卡通形象,陈忠岳说,初衷是希望建立与用户的情感纽带,“看到通通,就能想到联通、想用联通”,并规划将其升级为品牌符号,增进与客户的连接。
到龄退休
记者注意到,中移动官网的信息公开栏,领导班子列表里,已撤下杨杰的信息,更新为陈忠岳的信息。
60后杨杰的交接棒,正式递到70后陈忠岳手上。
多位分析人士向《21CBR》记者提到,杨杰的退休,在意料之中。
按中组部和国资委的相关规定,大型央企一把手的退休年龄一般是60周岁,上限可放宽至63周岁。生于1962年7月的杨杰,早就触达上限。
回头看,杨杰掌舵的6年,对中移动带来巨大影响。
2019年,杨杰从电信调任中移动之时,其收入、利润双降。传统通信业务市场趋于饱和,流量红利快速消退,简单依靠传统要素投入来推动业绩增长,难以为继。
杨杰主持期间,对“大象”把脉开方,打出一套组合拳。
他提出“力量大厦”的战略框架,推动“三转”,即业务发展从通信服务向信息服务转变,业务市场从ToC向CHBN转变,发展方式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同时,前瞻性地升级“AI+”行动计划。
此背景下,中移动提速降费,快速扩张5G网络;激活政企市场;云和AI等新业务突飞猛进;2023年营收首破万亿大关。
中移动的收入、网络和客户规模,上一个台阶后,杨杰功成身退,留给继任者的,是新挑战:
AI时代,中移动要怎么与自己赛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