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公司报道 - 正文

智能汽车的安全冗余不能只是选择题

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10-27 01:56:2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智能汽车的安全冗余不能只是选择题)

小米汽车与理想汽车相继发生起火事件,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两起事故中均出现了一些超出常规认知的现象:小米汽车成都起火事故中,车门无法打开,市场普遍将原因指向了其半隐藏式门把手缺乏有效机械冗余;理想MEGA在行驶途中突然起火,让高价位纯电车型的安全性问题被推至风口浪尖。

在智能汽车行业竞相追逐算力、续航与智能化的今天,这些事故向全行业提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命题:安全冗余绝非“锦上添花”的技术选项,而是必须守住的“生存底线”。

安全冗余源于工程学与应急管理领域,指的是对关键部件或功能进行多重备份,以在单一系统失效时提供备用方案,从而提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与可靠性。当前中国车市竞争日趋激烈,个别车企为控制成本,在低价车型中削减如双电源、独立信号通道等关键冗余配置,将部分安全责任转嫁给用户,寄希望于用户“熟读手册”或“自备破窗器”。

事实一再证明,新能源汽车一旦起火,火势蔓延速度远超燃油车。这使得车门应急解锁、电池热失控抑制等安全冗余设计,成为事故中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安全冗余不应被视为可有可无的“技术溢价”,而应是每一辆智能汽车的基础配置。

产业链企业的某些做法有待纠偏。例如,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不能为追求“美学”而牺牲应急开启的可靠性;在不能承诺“零自燃”的情况下,有必要通过多重防护机制为电池系统构建更严密的安全防线。

技术进步绝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创新功能的实现,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安全冗余基础之上,而非以营销话术掩盖潜在的设计缺陷。同时,国家标准的升级与企业责任的强化必须同步进行,让安全冗余既有“合规项”下的硬约束,又有“竞争项”下的软驱动。

当下,中国智能汽车产业正处在由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用户信任的建立需要长期积累,却可能因一起安全事故而崩塌。因此,安全从来不是企业的可选项,而是智能汽车时代的必答题。电动车起火事件,既可以视为对全行业的一次警示,也可以视为推动产业成熟向上的新契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