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股前瞻|7.6%的“伪王座”:透视金添动漫的IP搬运工困局)
在消费升级与体验经济浪潮的席卷下,零食已不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简单商品,而是逐渐演变为承载情感、创意与社交功能的新型载体。近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的广东金添动漫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添动漫),正是这一趋势中的佼佼者。
盈利持续爆发背后的“隐忧”
招股书显示,金添动漫是中国IP趣玩食品行业的开创者及领导者,专注于提供充满乐趣且美味健康的IP趣玩食品。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全国建有5大生产基地、拥有26个授权IP及超过600个活跃SKU,包括糖果、饼干、膨化、巧克力、海苔零食五大产品类别。秉持以零食为载体、以 IP为驱动的经营理念,金添动漫不断挖掘IP与零食最佳的匹配形态,打造充满乐趣且高度定制化的IP趣玩食品矩阵。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于2024年,按收入计,金添动漫分别是中国最大的IP趣玩食品企业和中国第四大IP食品企业,市场份额分别为7.6%及2.5%。按相同资料来源,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亦是中国拥有最多IP授权的IP趣玩食品企业。
从宏观业绩来看,金添动漫无疑呈现出一条昂扬向上的增长曲线。营收从2022年的5.96亿元稳步攀升至2024年的8.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可观。更为亮眼的是其盈利能力的强化:同期,毛利从1.59亿增至2.96亿,毛利率从26.6%持续提升至33.7%;期内利润更是从3671万元飙升至1.3亿元,实现了数倍增长。
这一数据印证了两点:其一,IP趣玩食品赛道确实具备强大的市场吸金能力;其二,金添动漫通过运营优化,成功地将收入增长转化为更高质量的利润,规模效应初步显现。然而,在这份光鲜的成绩单背后,一个无法忽视的核心风险点浮出水面——对“奥特曼”这一超级IP的深度依赖。
奥特曼是金添动漫毋庸置疑的“现金牛”。在2022至2024年间,来自奥特曼IP的收入分别高达3.73亿、4.18亿和4.79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一度超过60%(62.6%、63.0%)。这意味着,在过去几年,公司超过一半的江山由奥特曼独自扛起。
值得欣慰的是,小马宝莉已经成为最成功的第二增长曲线。该收入从2022年的470万飙升至2024年的1.5亿,占比从0.8% 暴增至22.8%(2025年上半年),已成为公司的第二大支柱IP。
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金添动漫的核心逻辑已经从“赌一个超级IP的表现”转变为 “相信其持续孵化和管理多个IP的商业化系统能力” 。公司的未来,取决于其能否将这套已验证的模式,变成一台可以持续运转的“IP爆款制造机”。
增量市场中的领跑者困境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描绘了一个充满诱惑的市场图景:中国IP趣玩食品市场预计2025至2029年将以20.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2029年达到305亿元规模。在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中,金添动漫以7.6%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表面上看已确立龙头地位。
然而,这一“领导者”地位需要冷静看待。7.6%的市场份额在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并不能构成坚实的护城河。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利润空间的显现,必然吸引更多资本和竞争者涌入。目前分散的市场格局意味着,金添动漫虽暂时领先,但优势微弱,地位并不稳固。
公司的核心优势在于其IP资源库—截至2025年6月30日,拥有26个授权IP,是业内IP数量最多的企业。从奥特曼到小马宝莉、蜡笔小新,多元化的IP组合确实为其提供了产品差异化的基础。但这也恰恰暴露了其商业模式的本质困境。
金添动漫将自己定位为“IP趣玩食品企业”,但其实际扮演的角色更接近“IP授权下的食品制造商”。这种商业模式存在三个根本性挑战:
首先是价值分配的不均衡。公司需要为IP授权支付高昂费用,这部分成本挤占了本就不丰厚的利润空间。随着IP竞争加剧,授权成本很可能进一步上升,持续侵蚀企业盈利能力。
其次是核心能力的缺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建立在不可或难以复制的资源与能力上,但金添动漫的核心资源—IP—完全依赖外部授权,自身更像是一个高效的“IP搬运工”而非“价值创造者”。这种模式下,企业难以建立真正的品牌护城河。
第三是增长路径的依赖。公司增长严重依赖于获取更多、更热的IP授权,而非自身品牌价值的提升。这种外延式增长模式虽然短期有效,但长期缺乏可持续性。
面对这些结构性挑战,金添动漫需要思考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利用当前IP业务提供的现金流窗口期,完成从“IP依赖者”到“价值链主导者”的转型。比如孵化自有IP、供应链深度整合,在相同的IP授权下形成成本与品质优势及用户运营深化,为为未来的自主品牌建设奠定基础。
金添动漫正处在中国IP消费爆发的历史节点上,投资者既会关注其在快速增长赛道中的龙头地位,也会审视其商业模式的长期可持续性。公司的投资故事不能仅仅建立在“IP数量最多”和“渠道覆盖最广”上,更需要展示出从当前模式向更高价值环节跃迁的清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