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港股聚焦 - 正文

陈茂波:今年香港IPO总额已接近1500亿港元 A股与港股联动效应良好

来源:智通财经 2025-09-29 10:19:0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网志称,当前全球正经历一场由科技驱动的金融格局重构。港股气氛火热,恒生指数今年来累计上升超过30%。

(原标题:陈茂波:今年香港IPO总额已接近1500亿港元 A股与港股联动效应良好)

智通财经APP获悉,9月28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网志称,当前全球正经历一场由科技驱动的金融格局重构。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正在重塑资本流向与金融服务的边界,为金融市场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今年以来香港金融市场表现亮眼,新股集资(IPO)总额至今接近1,500亿港元,全球排首位,而且国际长线资金参与度明显增加。港股气氛火热,恒生指数今年来累计上升超过30%;交投创历史新高,每日平均成交额超过2,500亿港元。今年首八个月,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额更为IPO集资额的接近3倍,反映香港市场的深度与活跃度。

陈茂波指,新股活跃、资金汇聚以及交投火热,也利好了A股的表现,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出现良好的联动效应。据港交所的统计,自去年9月以来,14家H股在港上市后,其在内地相关的A股日均成交额,整体涨了28%,其A股股价亦平均上升了15%。可见,更多优质、计划出海的内地企业赴港上市,不但有助加快其国际业务的布局、增加营收、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可见度,更可让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更好的相互成就。

这些令人鼓舞的市场表现,清晰印证了香港金融体系在联通内地与全球资本中的独特价值。最近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香港与首两位(纽约及伦敦)的得分差距分别进一步收窄至仅2分和1分,继续位列全球第三、亚太区之首。香港在多个细项排名全球第一,包括“金融科技”、“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及“声誉及综合”。

他表示,要巩固这“持久动能”,就需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现时,香港、上海和深圳三地股市的总市值大致与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相等;然而,美国两大股市的总市值则超过其GDP的两倍。这对比显示我国的金融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可更广阔、更深入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也清晰地指明了香港所肩负的使命与个中所蕴含的潜力。

为此,香港正以清晰的全局视野推进金融市场各板块齐头并进,核心策略是“巩固优势”与“多元拓展”双轨并行。在持续优化股票市场、资产和财富管理、绿色金融这些传统优势的同时,全力把固定收益、货币市场、大宗商品及数字资产等新兴板块,打造成为强劲的增长支柱,致力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为全面的金融生态系统。

以固定收益和货币市场为例,它不仅是市场重要的融资与投资工具,更是帮助投资者管理风险,让其放心大展拳脚的关键环节。亚洲区对此需求尤为殷切,过去十五年区内国际债券发行额的年均增长率达16%,远超全球约4%的水平。在此进程中,香港已确立其亚洲领先的国际债券发行枢纽地位。经香港安排发行的国际债券,总额占亚洲接近三成。绿色及可持续债券的发行额更占区内约45%,正取得阶段成果。

为进一步发展这个市场,在特区政府的统筹下,相关金融监管机构合力拟备了《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发展路线图》,上周由香港证监会与金管局联合发布,围绕债券及货币市场的一级市场发行、二级市场流动性、离岸人民币业务及新一代金融基建四大方面,提出了十项具体措施,目标是将香港建设成为全球重要的固定收益及货币产品枢纽。

这个领域的发展,跟香港多年来强化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发展方向相辅相承。去年,在港发行的人民币计价“点心债”规模已达1万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大幅增加约一倍,发行人背景亦日趋多元,反映了国际市场对资产配置多元化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对人民币计价产品的需求。香港会继续通过完善互联互通机制、提升人民币流动性与产品供应;争取尽快推出离岸国债期货等风险管理工具;争取中央部委支持扩大人民币的流动性和业务资金安排、推出跨境债券回购业务等,为国际投资者长期持有人民币资产提供更完善的市场环境,同时也丰富离岸人民币的使用场景。

与此同时,香港正致力提升金融基建体系。金管局旗下的“迅清结算”(CMU OmniClear)将与港交所合作,研究让投资者在单一平台集中管理及抵押股票和债券等不同资产,包括“互联互通”下的资产。中国香港亦正与瑞士、阿联酋等地市场建立连接,并推动离岸中国国债成为更多清算机构的合格抵押品。香港证监会亦正研究交由市场建立和营运的债券电子化交易平台的可行性,并积极推动在香港建立商业回购市场和中央交易对手制度,从根本上提升市场的流动性与效率。

这些举措的落实,将有助系统地构建更有效的离岸人民币“收益率曲线”,为发行人提供更精准的定价基准参考,并更好地满足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将香港的离岸人民币生态推上新台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