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热门行业】国务院印发“人工智能+”行动意见 AI产业链顺势起飞?)
金吾财讯 | 人工智能产业再迎重磅政策催化,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要求以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意见》提到,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人工智能+”行动以系统性政策设计构建起发展新框架,从智能终端普及率目标到全产业链支持措施,为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受益于政策消息,8月27日AI概念股逆市走高,截至收盘,商汤-W(00020)涨8.9%,同时为最大升幅恒科指成份股。另外,第四范式(06682)涨5.83%,迈富时(02556)涨4.11%,汇量科技(01860)涨2.74%,金山云(03896)涨1.05%。
底层支持:算力基建
《意见》从提升模型基础能力,加强数据供给创新,强化智能算力统筹等方面要求强化基础支撑能力,并提出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优化应用发展环境。
人工智能的规模化应用,始终以强大的算力基建为核心支撑,目前我国算力的成长轨迹可谓日新月异。
人民日报引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达28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其中智能算力规模达90EFLOPS,占比32%。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在中国算力大会上透露,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 EFLOPS,存力总规模超过1680 EB(2^60字节),全国算力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42。
从全球维度看,国家数据局表示,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另据PlotSet数据,截至2025年8月中国算力占全球比重约为14.5%。
随着H20许可证重新发放,以及国产芯片产能逐步放量,此前制约算力提升的“缺芯”难题有望得到改善,这将为我国算力规模再上台阶、进一步匹配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需求提供关键保障。
核心载体:大模型
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载体,是串联底层算力资源与上层场景应用的关键纽带。
根据Openrouter数据,目前谷歌与Anthropic模型份额较高,仍占据模型调用市场半壁以上江山。在技术路径上,OpenAI相对领先,聚焦强化推理与专业领域能力。不过,市场此前预期GPT5对各模态输入有极强的原生理解并且可以把它转化成可执行的指令/多模态输出,实际并未实现。而谷歌在端到端原生多模态领先,Anthropic则强调实用性、编程场景领先。
国内大模型阵营中,DeepSeek在技术研究领域保持领先地位;阿里凭借扎实的自研实力与综合技术能力,展现出强劲竞争力;字节跳动的豆包大模型以各模态表现均衡为显著特色;百度文心大模型则针对中文场景完成了深度优化,在本土化应用中优势鲜明。
市场表现上,谷歌大模型凭借显著的性价比优势领跑市场份额,国内大模型阵营同样稳步进阶,DeepSeek系列、QWEN系列、Kimi系列等以开源为核心特色,正通过技术开放持续扩大自身市场份额。
8月21日,深度求索正式发布并开源DeepSeek-V3.1,采用混合推理架构,deepseek-chat对应非思考模式,deepseek-reasoner对应思考模式,且上下文均已扩展为128K。该版本被官方称为“迈向时代的第一步”。此次升级并非一次简单的参数优化或小范围调整,而是在模型架构、推理效率、长上下文支持、智能体能力及商业化应用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系统性革新。
从性能来看:1)编程:V3.1在Aider编程基准测试中取得71.6%高分,“霸榜”开源模型、超越Claude Opus 4,同时推理和响应速度更快;2)SVGBench:实力仅次于 GPT-4.1-mini,远超前代DeepSeek R1;3)MMLU:在多任务语言理解方面,V3.1的表现毫不逊色于 GPT-5,得分达到 88.5%。
具象形式:机器人
政策中提出的“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普及率”目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机器人技术的成熟与落地。在工业场景,搭载AI算法的机器人正替代传统设备;在服务领域,养老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等逐步进入家庭和商业场所。
中信证券认为在《意见》印发后,智能机器人行业在技术发展、配套基础设施、法规体系等多个层面将得到支持,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同时,该行看好具身智能机器人板块,认为该板块有望成为未来5-10年的最重要的科技产业机会之一。
根据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23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1.6亿美元,到2029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预期达324亿美元。根据中国通信院《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显示,2045年后,人形机器人整体进入Lv5等级,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1亿台,进入各行业领域,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
有趣的是,8月14日,首届世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国家速滑馆正式开幕。赛事吸引16个国家的280支参赛队伍、500余台机器人同场竞技。本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参赛队伍宇树科技、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加速进化、松延动力、星动纪元、星海图等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也有各大高校。赛会为期三天,于8月17日闭幕,同时在闭幕式上宣布第二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2026年8月在北京举办。
华鑫证券表示,机器人近期受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持续催化,人形机器人正经历从虚拟走向现实、由被动执行转向主动行动的历史性变革。机器人板块有望开启在新场景应用和订单引领的上升行情。
结语
《意见》中提出了6大重点实施行动,包括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从多个维度展望“人工智能+”给社会带来的新生活范式,指导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方向。
2024年以来,我国明显开始AI应用端的落地,如2024年中国科学院主管、科学出版社主办的商业期刊《互联网周刊》(CIW)联合德本咨询(DBC)、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CIS)发布了《2024全国“人工智能+”行动创新案例100》,就已经开始着重指导AI+的落地应用,以先期的案例推动应用层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此次发布的《意见》为AI应用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为新的创新驱动模式和生产要素革新提供良好的政策基础。
央广网引述专家指出,当前AI的发展已经告别炫技阶段,进入价值兑现的黄金期。六大重点行动推动全社会从了解AI、拥抱AI到用好AI,使得市场有方向、行业有信心、百姓有体感。随着行动的推进,AI不再只是工具性的加法,而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数因子,为产业注入迭代动能,带来一场指数级别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