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股消息 | 宝济药业年内第二次递表港交所 核心产品都已于中国进入临床后期阶段或NDA注册阶段)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港交所8月21日披露,上海宝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B(简称:宝济药业)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信证券、海通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这是该公司年内第二次递表。
据招股书,宝济药业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在中国开发及提供重组生物药物,专注于攻克治疗选择有限且药物制造工艺复杂的目标病症。自成立以来,该公司策略重点在于生产生物药物,通过替代源自动物器官、血液或尿液的生化提取产品,或以其他方式升级现有治疗手段,提升治疗标准。
截至2025年8月13日,该公司已打造出涵盖四个治疗领域的自研管线,由七款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包括三款核心产品KJ017、KJ103及SJ02)及五项临床前资产组成。该公司的核心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受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包括9项授权专利及10项专利申请。该公司以底盘细胞打造技术为支持,结合药物设计及生物制造能力建立专有技术平台。该公司的技术平台使该公司能够在四个战略性治疗领域的候选药物开发中占据竞争地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到2033年,临床可触及市场规模合计将超过人民币500亿元:大容量皮下给药,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辅助生殖药物及以重组生物制药取代传统生化制品的变革性产品。该公司无法保证最终能够成功开发及上市该公司的核心产品。
就各核心产品而言,KJ017为一种高度糖基化的重组人透明质酸酶,一种经过糖分子修改的工程化酶,可分解皮肤中的透明质酸,从而加速注射药物的吸收,为实现联用药物的快速、大容量皮下给药而研发;
KJ103是一种创新性重组免疫球蛋白G(IgG)降解酶,一种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酶,可分解致病性IgG抗体,而这些抗体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键驱动因素,用于治疗由病理性IgG活动所驱动的多种免疫性疾病及病症。目前该公司正在开展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以评估KJ103在肾脏移植脱敏(一种旨在减少或清除移植受者体内预存抗体以防止供体器官排斥反应的技术方案)、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抗GBM病,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抗体攻击肾脏结构并导致严重损害)和吉兰-巴雷综合症(GBS,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攻击神经,导致肌肉无力及瘫痪)等领域的效果;
及SJ02是一种长效重组人卵泡刺激素-CTP融合蛋白(FSHCTP,一种生物工程改造的激素,与稳定肽融合以延长其作用时间),旨在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联合使用,进行控制性卵巢刺激(COS)。该公司所有的核心产品都已于中国进入临床后期阶段或NDA注册阶段。此外,该公司正积极推进多种其他管线产品,尤其是作为传统生化提取药物变革性替代品的创新重组生物制剂,包括KJ101及BJ044。
该公司建立了商业化规模的生产能力,可实现具成本效益及标准化的生产,并具备成本优势,从而使业务能够扩展至其他治疗领域并挖掘新的市场机会。例如,在大容量皮下给药领域,该公司正推行两抗(指抗体药物及抗生素)战略,即为抗体药物及化学药品(尤其是抗生素)研发皮下制剂,这证明该公司不仅有能力生产高端生物制剂,亦有能力针对使用广泛的平价常规药物实现皮下给药。该公司凭借候选药物的先发优势、广泛临床用途及可拓展的高成本效益生产能力,采取了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和辅料供应相结合的平衡业务模式。该公司根据每种候选药物的独特优势采用量身定制的方法,旨在提供一致的长期价值,同时有效管理风险及成本。
财务方面,于2023年、2024年及2025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该公司实现收入分别为693万、616万、4199万元人民币;同期,年/期内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分别约为1.60亿、3.64亿、1.83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