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5亿用户+93%毛利率!万兴科技H股上市,要加码抢Adobe的蛋糕?)
2025年的夏天,AI视频创作继续以惊人的速度渗透进大众生活——中国短视频创作者账号已达16.2亿,日均产出超1.3亿条内容,"全民共创"时代已然来临。
在这场由AIGC(生成式AI)掀起的技术革命中,素有"中国版Adobe"之称的数字创意软件企业——万兴科技(300624.SZ)近日在A股市场投宣布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议案。
从2018年登陆创业板时的"数字创意软件第一股",到如今万兴科技选择赴港二次上市,背后是AI视频创作赛道的爆发、全球化战略的深化,以及“高毛利低净利”业绩谜题的待解
站在当前时点,虽说毛利率堪比茅台的万兴科技目前仍有很多质疑点,但目前确实不失为一个好的上市时点。
随着全球又一个财季报的到来,Applovin、Palantir等海外AI商业玩家再次接连发布盈喜预告宣告AI商业化兑现成效继续加速,整个海内外二级市场的AI商业叙事再次进入狂欢期,已经展现一定商业兑现能力的玩家大概率能获取更多溢价,更何况于港股,万兴科技还是一个新入场的细分龙头。
软件出海先锋
公开资料显示,万兴科技成立于2003年,于2018年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主要从事视频创意、绘图创意、文档创意、实用工具类软件产品与服务的研发、销售和运营。
历经22年的深耕与沉淀,目前万兴科技已成长为中国数字创意软件领域中全球化程度最高、产品线最完善、用户分布最广的企业之一,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用户超15亿。
作为一家全球化布局的消费类软件服务商,万兴科技已进入华为HMS生态系统。
产品矩阵上,至今万兴科技已推出万兴天幕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等AIGC底座,旗下已打造万兴喵影、万兴播爆、万兴脑图、万兴图示等明星产品,也因此一度被外界称为“中国版Adobe”。
在A股上市7年后,万兴科技为何选择赴港?答案藏在公司的战略规划与行业趋势里。
万兴科技的“全球化基因”很早便已潜伏好。可以说公司是软件企业的“出海先锋”,2007年便开始以“中国研发+海外销售”模式切入海外市场,至今其视频创意应用软件如Wondershare Filmora、文档创意软件产品如Wondershare PDFelement在北美、欧洲、日本等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
财报显示,2024年其海外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5.1%,且海外毛利率较国内高3.43个百分点;来到今年一季度这一收入占比已飞跃式增至90%+,几乎贡献了其所有收入,成长业绩修复的唯一核心引擎。
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特征,决定了其必须继续深度绑定全球市场。万兴科技副总裁朱伟也曾直言,“中国市场是最大的AIGC应用市场之一,但目前还不是一个很好的付费市场。”海外市场的付费意愿更具备优势。
其实关注万兴科技时很容易发现近期其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就已多次强调,公司一直坚持“全球运营”理念,致力于全球市场布局与开拓,已在海外市场渠道营销和海外用户运营方面建立深厚基础。
目前,万兴科技已在北美、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主要销售区域设立分公司及子公司,以开展全球各国家(地区)的产品本地化、海外品牌推广、市场拓展等工作,并建立全球协同的高效办公系统。
此次H股上市,公司明确提及“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除了能为公司提供更便捷的海外融资渠道,更能借助港股的国际投资者网络,强化其在欧美、东南亚等核心市场的品牌认知度。
AI大模型时代,需要“全球资源杠杆”
赴港上市的另一重长期战略考量,应该在于生成式AI商业化的爆发,带来了大量的成长性机会,尤其是付费优势良好的海外市场。
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显示,全球生成式AI市场预计将以37.6%的复合年增长率从2025年增至2030年的1093.7亿美元规模;全球视频生成市场将达422.9亿美元规模,2024年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5.3% 。
万兴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吴太兵认为,从文字时代到数字时代再到AIGC时代,视频内容迎来大爆发,音视频AIGC市场正在形成;而另一方面,全球音视频大模型行业竞争格局未定,行业头部效应暂未显现,且当前视频生成大模型远未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多元的AIGC解决方案是大势所趋,
未来天花板的持续扩张、新需求的形成以及绝对龙头的缺失这都预示着大量的商业机会以及极好的未来可能性。
详细了解后,很容易发现自2024年以来,万兴科技的AI布局明显加速:
去年初,万兴科技正式发布万兴天幕1.0,即国内首个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其能力深度融入公司旗下产品,并在短剧、影视、电商、金融等行业率先开启商用探索;目前这一垂类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已经迭代并推出了2.0版本。
就在8月5日,依托万兴天幕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2.0,万兴科技正式开放Web端创作平台万兴天幕创作广场,并推出移动端AIGC应用新品万兴天幕AI App,构建起多端大模型原生应用矩阵。据悉,万兴天幕2.0基模Pangu-T2V在SuperCLUE7月榜单中居国内Top4,综合能力跻身行业“一流梯队”。
这些产品布局优势也成功贡献了业绩增长。财报显示,2024年其AI原生应用收入6700万元,同比翻倍增长,占比虽小但增长迅猛。
万兴科技方面表示,在该模型加持下,万兴天幕双端持续为用户带来低门槛、高质量、高性价比的创作体验,首月AI视频生成单条低至0.25元,加速推进AI视频进入普惠创作时代。目前,万兴天幕AI App已上线苹果APP Store及多个安卓商店,用户用手机即可开启专业级AI音视频创作。
此外,于2023年其便与微软签署云服务框架协议并接入OpenAI大模型能力,双方至今持续保持良好合作。目前万兴科技已接入OpenAI、百度等多个外部大模型,AI服务器调用次数超5亿次,技术储备覆盖从底层模型到应用层的全链条。
扩张期的“费用之痛”,只有加速商业化能化解
为了抓住时代和产业机遇,践行这一系列战略规划,万兴科技必然要有大量的前期投入。
透过其财报数据,扩张期的“烧钱”属性十分凸显。
回看自2018年登陆A股以来的一系列历史数据发现,万兴科技在数字创意软件领域一路奋进,营业收入从2018年的5.46亿元稳步增长至 2024 年的 14.4 亿元,整体大趋势向上,不过中间波动也是存在过的。
2024年其营收出现了短暂的微妙变化,相较2023年的14.81亿元下降逾2%。
利润端问题则更凸显,全年实现净利润-1.63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净利率为-10.93%,同比转负。第四季度亏损大幅扩大,主要源于全年费用的集中确认以及对子公司杭州格像计提商誉减值5906万元。
然而,即便是在业绩不太利好的境况中,全年公司投入了研发费用4.42亿元,研发费用率高达30.73%,可见其对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扩张投入同样凸显的还有销售费用,缘于市场竞争的加剧、流量成本上升及增加移动端、云端等创新AI应用新产品、新渠道投放,2024年同比增长17.42%至8.49亿元。
来到今年一季度后,公司继续加大投入。报告期内期间费用同比增加7578万元至3.87亿元;期间费用率较上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至101.94%。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9.79%,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2.94%,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8.7%。
很显然,费用激增的背后是“主动扩张”。
与低净利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万兴科技毛利率处于高位。2024 年整体毛利率达 93.22%,2025 年第一季度为 92.26%,虽同比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高毛利低净利形成明显的“剪刀差”。
这意味这种“剪刀差”能否收窄,最终取决于AI商业化的进度。2025年一季度,万兴科技AI原生应用收入占比已进一步提升至6.2%,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此外,万兴科技近期还透露,得益于去年的战略性投入,公司初步打通多端流量转化通路,今年的营销费用率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同样地,未来,万兴科技能否在Adobe、Canva等巨头的夹击下突围?关键也在于AI商业化的速度——能否将“天幕”大模型的技术优势转化为用户付费意愿,能否通过全球化布局降低单一市场风险,能否在“烧钱”与“盈利”间找到平衡点。
正如吴太兵所言,当前,AI大模型正处于性能提升与商业价值转化的关键拐点。从硬件层的算力争夺到软件层的应用创新,再到配套服务的生态构建,各环节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
不过“这一波AI技术变革刚刚开始,此时此刻谁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谁就能有更大的发展,讲终局太早。”万兴科技现在能做到就是尽一切可能,穿越AI商业化正在经历的“价值回归”转折期,赴港上市则便不失为一个好的加速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