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5机器人创投主题交流会举办 顶尖机器人创业者、投资人、产业代表云集)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召开之际,8月10日,“机器人创投主题交流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主会场同期举行。活动由首程控股(00697.HK)主办,旗下首程资本与产业社群平台CANPLUS联合承办。
首程控股重点关注机器人领域前沿技术方向,于2024年参与设立并管理“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规模总计100亿元人民币。在机器人相关领域,已投资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松延动力、星海图、加速进化等头部企业。
活动聚焦“机器人量产元年”这一关键节点,头部机器人企业创始人、产业领军人物与投资机构决策者齐聚,围绕核心技术突破、应用场景拓展、融资环境演进等热点话题,深入探讨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与资本赋能路径。
首程资本合伙人、参加CANPLUS创办人李青阳主持本次活动。她提到,近年来,首程控股伴随着机器人产业格局的壮大,迅速成为一名“生态级”参与者。作为百亿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管理人,首程控股已完成了近20家高成长企业布局并构建了完整的投后赋能生态。通过打造首程资本DemoDay平台,一年间举办了近10场对接会,汇聚80余优秀项目,服务超1500人次机构。
她表示,首程控股希望成为机器人企业从0到1、从1到N的全程合伙人,围绕被投企业的成长需求,提供全方位的赋能服务。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构建一个资源自由流动且能够充分交互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圈。
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教授、天石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刘云辉认为,具身智能代表着机器人发展的未来方向,但其技术复杂度远超LLM等大模型,面临挑战。
他强调,VFM和LLM为解决机器人任务规划及运动规划提供了强大工具,结合底层控制技术,有望完成许多泛化的作业任务。在落地前景方面,他认为相比于追求不切实际的“全场景通用智能”,着力提升应用场景的适应性和实现有限场景下的通用智能是更具可行性的路径。
智友·雅瑞科创平台发起人、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机器人产业生态营名誉院长王田苗表示,中国在具身智能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独特优势,学术界、产业界与政府界深度融合、相互支撑,共同打造了未来20—30年的黄金发展期。他分析了2025具身智能破局的两条技术路线:一是模仿人类智能深度泛化构建世界物理模型,从消费渗透到各领域;二是以智能定界方向,从运营切入定义载体、裁剪模型和数据,推动PMF商业闭环迁移。他预判2025—2026年下半场,后者路线将占上风。
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银河通用创始人及首席技术官智源学者王鹤指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核心在于合成数据突破。针对真实数据采集瓶颈,银河通用独创万亿级合成数据管线:通过物理仿真引擎构建多模态交互环境,生成轨迹数据并强化学习验证,结合synthetic-to-real迁移技术解决闭环视觉端到端模型训练需求。该技术支撑的具身大模型已在分拣、操作等场景实现生产力级应用,推动机器人从“演示”迈向“实干”。
微分智飞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高飞系统性阐述了团队在飞行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成果。其团队开发的密闭空间自主决策系统已在矿山、隧道等未知环境实现全自主勘探。其首创的首创飞行操作一体化机械手现已拓展至快递递送、残疾辅助等场景。相关技术深度赋能电力巡检、汽车测试航拍等产业,团队正通过VLM预训练数据集与强化学习持续升级通用决策能力。
首程资本管理合伙人朱方文预计,今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超万台,超过1000台的企业将达五六家,首程将持续围绕上游核心零部件和下游垂类应用深入布局。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纪海泉认为,相比去年看重Demo和团队背景,“谁能先量产、谁能先落地”变得更受关注。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表示,具身智能的技术范式尚未收敛,新的团队完全有可能颠覆当前的明星企业。
大阪大学共生智能研究中心石黑浩教授1997年率先开展交互型机器人研究,他认为,人类拥有专门用来识别个体的脑结构,因此最理想的人机交互界面就是“人”本身,这也是仿生机器人研究的核心意义。
同时,“2025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机器人公司TOP 20”和“2025中国最具成长潜力机器人公司TOP 30”榜单在现场发布。前者包括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动易科技、非夕科技、加速进化等;后者包括阿迷奥机器人、长木谷医疗、光轮智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