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港股研究 - 正文

【首席视野】赵伟:“隐债问责” ,有何新变化?

来源:金吾财讯 2025-08-07 13:19:3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首席视野】赵伟:“隐债问责” ,有何新变化?)

赵伟、屠强、耿佩璇(赵伟系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2022 年新一轮隐债化解工作推进以来,财政部共通报 44 起“隐债问责”典例,背后透露哪些信息,2025 年“隐债问责”典例通报有何不同?系统梳理,供参考。

“隐债问责”典例,透露的信息?地方隐债监管力度加强,问责主体深入至区县级

随着地方隐债化解工作进入深水区,近日财政部再度通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2018 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办法》落地后,2021 年《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推出,推动新一轮隐性债务化解工作开启。政策指引下,2022 年以来财政部共通报 44 起“隐债问责”典例,从中或可了解地方隐债“症结”以及化债工作推进情况。

梳理 2022 年以来通报的 44 起“隐债问责”典例,可见地方隐债监管力度加强,隐债化解更深入基层、聚焦项目。2022 年 5 月问责主体涉及地方政府部门、地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地方融资平台等。2023 年 11 月,首次出现对地方金融机构主体的问责;2024 年 9 月,问责主体首次出现公办学校;2025 年 4 月和 8月的两次通报,问责主体更聚焦地方城市及区县政府。

分地区来看,“隐债问责”典例主要分布于中西部的低能级城市、问责主体深入至区县级。当前的 44 起地方隐债问责典型案例,分布于 28 省市,中西部地区如江西、河南、安徽等地低能级城市通报次数较多;高能级城市中,西安、成都、天津、重庆、厦门、等二线城市被通报。

2025“隐债问责”,有何不同?更关注基层政府行为,更聚焦项目建设带来的新增隐债

相比过往,2025年 “隐债问责”更关注基层政府行为,更体现“穿透式”监管。2025 年 2 次通报的 12 起问责案例,问责主体多为市、区、县级政府,也包括地方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等。问责体现“穿透式”监管,问责主体深入至市本级及下属区县政府,例如,成都市通过国有企业垫资实施城市有机更新项目案例,问责主体包括成都市及其 13 个区政府相关责任人。

2025年“隐债问责”更聚焦政府项目落地过程中新增隐债行为。2025 年的 12 起问责案例,更关注基层政府项目建设带来的新增隐债,例如违规捆绑包装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违规筹资、垫付资金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地一级开发项目、安置型商品房项目等。

2025“隐债问责”通报典例中,新增隐债投向出现用于支付棚户区改造贷款本息、用于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等。2024 年以来“两重”资金重点支持的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城市有机更新项目,都出现市政府及下属区(县)政府违规融资、借助国企垫资建设现象。而部分地区亦出现自身较难偿还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本息,借新还旧、化债不实等行为。

“隐债问责”背后的改革信号?地方 “三保”承压、建设资金缺位,财政关系亟待改革

“隐债问责”典例的变化,也透露出当前我国对高质量建设的重视及对地方新增隐债的严格监管。正如 7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较 4 月新增强调“严禁新增隐性债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等;且会议两度提出“高质量”,包括“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等,指引地方加快投资建设的同时亦要考虑防范隐性债务风险。

“隐债问责”中新增隐债投向,或也指向当前地方基层政府“三保”承压、项目建设资金缺位,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亟待改革。2024 新增隐债投向出现调入基层财政账户、统筹使用等,或一定程度体现出当前地方财政“三保”承压;2025 年新增隐债出现偿还棚改项目本息,借款、垫资实施高标准农田、城市更新项目等,亦体现出部分地方项目贷款偿付承压、建设资金缺位。

财税体制改革或是防范地方隐债、破解地方政府“内卷式”竞争的关键。当前,地方政府陷入“内卷”,倾向发展高税负的制造业,争夺中央对新兴产业补贴等,部分缘于土地财政退坡后,地方财力对中央转移支付依赖持续上升。从根源防范新增隐债,破解地方政府“内卷式”竞争,财税体制改革或是关键。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及的“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适

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等举措推进情况值得重点关注。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申万宏源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优秀,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