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股前瞻|现金骤降47%仍豪赌扩产 大行科工或扛起29万产能消化?)
随着全球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骑行运动正掀起新一轮消费与资本热潮。其中,折叠自行车凭借其独特的便携性优势,深得城市通勤者及户外运动爱好者青睐。
在这一背景下,“全球折叠车龙头”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行科工”)正在加快推进港股IPO。2025 年7月17日,大行科工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通知书,随后在7月22日更新招股书,二次递表港交所,正式进入IPO冲刺阶段。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2024年零售量计,该公司于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行业占有显赫地位,市场份额达26.3%,按2024年零售额计,亦于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市场份额为36.5%。
折叠自行车龙头 年销23万量
公开资料显示,大行科工由“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韩德玮博士于1982年创立,凭借经典车型P8等产品,已发展为中国折叠自行车行业的绝对龙头。目前,公司产品矩阵已从折叠自行车扩展至公路车、山地车、儿童车及电助力自行车等,提供超70款车型,覆盖城市通勤、户外探险等多元场景。
该公司的销量由2022年的148956辆增至2023年的156877辆,并进一步增加至2024年的229525辆,复合年增长率为24.1%,另外亦由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四个月的63758辆增至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四个月的93398辆,增长率为46.5%。
财务方面,于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及2025年截至4月30日止四个月(以下简称: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收入分别约为2.54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3亿元、4.51亿元、1.85亿元;同期,年度利润及全面收益总额分别为3143.4万元、3485万元、5229.9万元、2152.8万元。
尽管业绩增长亮眼,大行科工的业务模式却暗藏隐忧。销售端,公司高度依赖经销商渠道,2022年至2025年前4个月,经销商贡献收入占比分别为61.3%、70.5%、68.2%和69.5%,接近七成。但这一渠道毛利率最低,2025年前4个月仅26.9%,远低于线上直销水平。
生产端,公司惠州工厂年产能仅9万辆,2024年销量22.95万辆中,56.8%依赖OEM代工;2025年前4个月代工比例进一步升至65.5%,外包生产成本占销售成本的47.1%。
大行科工还面临内外双重压力。海外销售占比从2022年22.1%跌至2025年前4个月的5.6%,欧美市场拓展乏力。同时,折叠自行车作为小众赛道,2024年全球零售额仅占整体自行车市场的5.3%,中国市场规模2023年仅14亿元。
此次IPO募资拟用于扩建产能(计划新增20万辆,2027年投产)、强化经销网络及研发,但市场质疑其“分红套现后募资扩产”——毕竟公司现有现金及等价物从2024年底1.08亿元降至2025年4月的5902万元,而新厂投产后产能将达29万辆,消化压力巨大。
加码中高端踩准行业发展节奏
全球视角下,中国内地、美国和欧洲是全球折叠自行车行业的三大销售区,分别占全球需求的25.2%、9%及8.6%。其中,中国内地更是当之无愧的全球折叠自行车最主要市场,2023年的零售量冠绝全球,且在2018-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9.1%。
而这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大行科工来说,可以说天然便有近水楼台的优势。实际上,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行业快速扩容的几年里,大行科工也的确抓住了发展机遇。
分市场来看,中国市场的强势增长势头正是大行科工财务表现连上台阶的关键所在。2024年前9月,公司由国内销售产生的收入达到3.29亿元,占整体收入比例的93.4%,规模同比劲增接近六成,显著高于同期海外销售44.4%的增速。作为对比,2022年全年大行科工来源于国内市场的销售收入为1.98亿元,占比77.9%,这也意味着去年前三季度国内市场的收入占比较2022年时已足足高出了15.5个百分点。
如果说有利的行业环境为大行科工引来了“东风”,那公司押注的中高端路线以及提价策略或许更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关键驱动力。据了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人选用专门自行车和中高端自行车,这一趋势推高了定价1000元及以上的自行车产量。2018-2023年千元及以上价格带自行车的产量的CAGR为7.7%,而未来几年增速预计会上升至双位数。
作为折叠自行车里的领军企业,大行科工敏锐察觉到了上述趋势,并第一时间顺应客户需求的变化而加码中高端产品。经测算,大行科工中高端产品的权重由2022年的44.9%提升至次年的60.9%。
如果置于全产业视角之下,折叠自行车只能算作是千亿级自行车市场里规模较为“迷你”的一个分支。根据行业资料,2023年全球自行车行业按零售值计算的市场规模为3740亿元,而同期折叠自行车的市场规模168亿元,后者的占比还不到5%。
另外,诚如前文所述,中国内地又是折叠自行车零售量最大的单一市场,占据全球需求的四分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折叠自行车领域基本可算作是“得中国内地市场者得天下”。事实也正如此,2023年大行科工在中国内地卖了约14.9万辆折叠自行车,对应市场份额达到21.1%,而同期行业老二在这一市场的销量仅为9.7万辆,甚至可以说大行科工取得了断层领先。
但如果将视线拉回到全球市场,2023年大行科工的销量为15.7万辆,虽然依然是第一,但与第二名的销量差距其实不到7万辆。两组数据交叉对比后不难发现,若就中国内地以外市场来说,大行科工与头部梯队的竞品公司相比其实并没有优势可言。
虽然中国内地市场增速更快,但单一市场的规模总归有限,再考虑到现阶段大行科工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超过两成,因此对于像大行科工这样的头部企业来说,接下来公司如果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业务的全球突破基本可算是“必答题”。
综上,大行科工凭借国内折叠车龙头地位及消费升级红利实现高增长,但过度依赖经销商和代工模式、海外市场萎缩、小众赛道天花板等隐患突出。IPO扩产能否成功,取决于其高端化战略的持续兑现及全球化突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