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公司报道 - 正文

蜜雪冰城"平替"?锅圈25H1净利最高暴增146%,供应链效率才是真护城河

来源:港股研究社 2025-07-22 20:44:1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蜜雪冰城"平替"?锅圈25H1净利最高暴增146%,供应链效率才是真护城河)

这场即时零售的“三王”相争,茶饮确确实实是得利的;同样得利还有众多即时消费类商家,譬如餐饮企业中,“在家吃饭”独角兽锅圈或许也是间接获利者。

日前,锅圈发布了超预期的半年度业绩预报:预计2025H1实现净利润1.80亿元至2.10亿元,同比增长+111%至+146%;预计核心经营利润1.80亿元至2.10亿元,同比增长+44%至+68%。

对于此次盈利的超预期,公司给出的解释是“本集团持续推动收入增长,叠加运营效率的稳步优化。”

这一预估数据,一改去年同期收入、销售额同步微降的疲势,并延续了2024年下半年营收与利润双加速的强劲复苏态势。

二级市场股价的技术性走强也印证了市场对其基本面成长的认可。自1月创下历史最低价至今(7月21日),锅圈(02517.HK)累计涨超113%。

2024年埋草蛇灰线,今年爆发!

同蜜雪冰城的类似,本质上锅圈也是一家食品类供应链管理企业。

不同的是,基于消费场景的不同以及价格的悬殊,消费频次区别较大,最终造成虽然都是细分赛道的龙头企业,但经营规模差和市值差都很悬殊。

而不变的是,各自都在持续优化其供应链管理能力,护城河愈发厚实了,这些也体现在其高质量的经营面。

2024年上半年,锅圈曾因消费价格敏感度上升、客单价承压及部分加盟门店收缩,陷入收入与销售额微降的困境。

但彼时的财报中已藏着一丝转机——毛利率从20.9%提升至22.8%,核心经营利润逆势增长4.9%,暴露出其供应链管理的韧性。到了2025年,这种韧性彻底转化为增长动能。

收入增长与效率优化的“双轮共振”,或许是锅圈今年上半年收获超预期业绩的直接推手。

具体按照公司在财报预告中所言,“本集团坚定社区央厨战略,通过多渠道多场景,在线线下相结合,实现了实时零售门店网络的扩张和门店经营效能的提升。”

收入端,锅圈通过“社区央厨战略”加速门店网络扩张。截至2024年底,其门店总数已达10150家,包括加盟店10135家和自营店15家,市占率稳居“在家吃饭”赛道首位

进入2025年,这一扩张节奏进一步提速:一方面,通过低加盟费政策吸引下沉市场加盟商,乡镇店型成为新增长极,推动门店总数提升,龙头效应与规模效应也得以持续优化;另一方面,通过“多渠道、多场景、线上线下结合”的社区央厨战略,强化了即时零售的触达能力——线下门店承接社区流量,线上通过抖音等平台实现“24小时下单、30分钟达”,叠加店外烧烤摊免费加工等引流手段,单店坪效明显提升。

据悉,于去年5月下旬,锅圈开始通过已搭建的多层级抖音账号矩阵陆续推出毛肚火锅套餐,2024年抖音总曝光量突破62.1亿次,同时24h无人零售模式创新逐步落地。

这种爆品策略+渠道创新为其引入了庞大的用户,因为与这些举措相配套的是,锅圈还推出了“会员工程”,进一步强化了与消费者间在线上线下的黏性,认可度与复购率明显提升。2024年年末其注册会员数达4130万,较上年增加1343万,同比增长48.2%,预付卡预存金额达约9.9亿元,同比增长36.6%。

这些其实已经为锅圈2025年延续复苏增长态势储备了非常强劲的增长力量。据悉,就在今年5月,其苏州某店单店单日夜间无人零售销售额达到1964元。

而运营效率的“精准优化”,则是利润增速再次跑赢收入的关键。作为一家供应链管理企业,锅圈不是单纯的加速规模扩张,同时也将“降本增效”贯穿于供应链全环节:

一方面,通过“单品单厂”策略不断强化产业链的控制力,持续深化产供销一体化协同效应,叠加自建的6大核心食材工厂实现核心食材自主生产,大幅降低采购成本。

另一方面,则依托“雪豹大模型”实现供应链全链路数字化,优化库存周转,有效缓解现金流压力。彼时,会员生态的成熟也为利润增长提供了“稳定器”,高粘性会员预计贡献了不少复购订单,从而降低了获客成本。

显然,锅圈的爆发早已在去年的核心经营和运营指标中埋下草蛇灰线。

进入第二个万店“小目标”:万店规模×下沉突围×供应链深耕

如果说2025年上半年的“双增”是锅圈战略落地的阶段性成果,那么其长期增长逻辑,则藏在“万店规模如何转化为壁垒”“下沉市场如何持续捕捉”“供应链如何构建差异化”三大问题的答案中。

万店规模曾是零售行业的一道分水线,迈过了的企业意味着拥有了进入高质量经营阶段的入场券;但这也是行业的“规模陷阱”,不少玩家可能会因为前期过度追求扩张速度,导致门店过多时出现管理失控、单店盈利下滑等问题,最终又跌出“万店时代”。

本质上,于锅圈而言,万店规模意味着其要完成从“数量优势”到“生态壁垒”的跨越。

中国在家吃饭餐食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达9400亿元(CAGR 20.7%),但按零售销售额口径,当前CR5仅11.1%,格局高度分散。

锅圈的万店网络已初步形成“规模效应+网络效应”的双重壁垒:一方面,10150家门店覆盖全国31省,成为触达消费者的“毛细血管”,任何新进入者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复制这一网络;另一方面,门店不仅是销售终端,更是数据入口——通过会员系统收集的消费偏好,能反向驱动供应链优化,形成“门店-数据-供应链”的正向循环。

而按照锅圈的规划,接下来将质量与规模同时兼顾。

董事长杨明超曾公开表示,拟瞄准县市区下沉市场,5年再布局10000家连锁门店,以“性价比”策略实现门店数量与效率的再提升;还将通过“单品单厂”战略等同时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的提升与产业链掌控力的再进阶。

而基于2024年锅圈乡镇店新店型逐渐打磨完善、开店数量增加等情况,乡镇店或为实现该目标的突破口之一。

站在行业视角,中国预制菜市场的增长引擎正从一二线城市延伸至下沉市场。据艾媒咨询数据,2022年三线以下城市预制菜渗透率仅25%,而锅圈的乡镇店正是瞄准这一空白。

当然,这也并非无的放矢。事实上,在经济整体上行的大趋势中,下沉市场的消费习惯正在升级:乡镇居民对“便捷、高性价比的家庭餐食”需求激增,而锅圈的“99元毛肚自由套餐”等爆品,恰好满足了“家庭聚餐场景”的性价比需求。

毫无疑问,同时兼顾好质量与规模的发展,供应链深耕成为成功的关键。

在预制菜行业,“供应链”常被视为“重资产负担”,但参考茶饮界的蜜雪冰城,真正的龙头企业往往都要努力以技术赋能构建独特“护城河”。

除了6大自有工厂,锅圈还通过“产供销一体化”实现了对上游原料的深度掌控,2024年曾新增淡水产品、虾滑、酸汤3家食材生产厂;并通过“独家食材”形成产品差异化。

其次,锅圈的“质价比”本质是研发投入驱动的供应链效率革命。2024年锅圈研发预算同比提升 40%,重点投向冷链 AIoT 设备、动态需求预测模型、区域化供应链技术三大领域以及产品研发侧。全年稳健的盈利表现也验证了其研发投入的转化效率。

进入万店时代,锅圈凭借形成全方位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即时零售体系,通过建设会员体系,叠加供应链优势持续夯实“在家吃饭”龙头标的护城河,相关效益也成功兑现在经营指标中。

结语

锅圈的未来增长,本质蕴含在对“下沉市场”与“家庭场景”两大空白领域的精准卡位中。

不过要想成长为真正能对标蜜雪冰城的消费品牌,锅圈要做的品牌教育、产业链掌控力工作仍有很多。

来源:港股研究社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锅圈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