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公司报道 - 正文

OTA开战入境游市场:去哪儿上线英文版,携程瞄准团队游

来源:国际金融报 媒体 2025-07-17 20:42:5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OTA开战入境游市场:去哪儿上线英文版,携程瞄准团队游)

据新华社报道,2025年上半年,外国人入出境数量稳步增长,达到3805.3万人次,同比上升30.2%。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的71.2%,同比上升53.9%。

上海作为“入境旅游第一站”,今年以来入境游客、入境消费增长表现强劲。数据显示,1—6月,上海接待入境游客424.8万人次,同比增长38.5%;实现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85%,其中“即买即退”销售额同比增长28.1。

“中国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壮丽的自然风光、完善的旅游基建及高性价比,拥有成为全球入境游第一梯队的坚实基础和巨大潜力。”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近日表示,携程入境游业务已恢复至疫前70%—80%,今年有望全面超越疫前水平。上海前5个月数据也印证潜力:韩国游客增长138.6%,泰国游客激增157.1%,市场爆发力十足。

当前,暑期旅游市场正热,出境游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入境游也迎来升温,在线旅游平台们正在优化入境游服务,为全球游客提供深度、便捷、高品质的中国旅游体验。

7月15日,去哪儿旅行宣布上线英文版页面,安卓用户打开去哪儿旅行APP,IOS用户打开去哪儿旅行Pro APP,在“设置”中可以一键完成语言切换。

“此前,去哪儿并没有英文版,但也吸引了不少外国朋友预订机票和酒店。”去哪儿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用户调研,不少外国人是通过朋友代订,实现了在去哪儿平台的预订。入境游井喷式的发展,以及用户对平台的需求,促使去哪儿加速开发上线了英文版APP。

去哪儿旅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平台上使用非中国护照预订国内航班的数量同比增长近三成,而去年较2023年增加了1.8倍。此外,今年上半年,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是入境游Top10客源地。外国旅客的预订已经覆盖了国内百余个城市,最受外国游客欢迎的TOP10目的地城市为: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深圳、杭州、厦门、青岛、海口和昆明。

今年早些时候,同程旅行推出了服务国内及国际游客的全新域名“DeepTrip.com”,考虑到入境游市场中“旅游信息获取难”这一行业痛点,“DeepTrip”的支持语言扩大至英语、法语、日语等9种语言。在AI生成的攻略中,“DeepTrip”将为国内游客及入境旅游的外国游客提供更精准、更实用的旅行信息。

作为全球OTA龙头,携程也瞄准规模破千亿美元的入境游市场,依托Trip.com国际平台强势入场。

近日,携程团队游业务入驻Trip.com全球22国23个站点,投入超1500条精选线路覆盖中国所有主流目的地。

平台选择从团队游入手,与海外市场需求变化有关。记者从携程方面获悉,当前,海外市场对中国团队游的需求呈现显著增长,但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受益于免签政策,来自韩国、泰国等亚洲国家的游客量增长迅猛,尽管其人均消费与高价值的欧美客群尚有差距,但亚洲国家成为重要的入境增量来源;另一方面,港澳台地区以及泰国、新加坡、美国、韩国、日本等客源地贡献了携程海外平台入境游活动超过80%的交易额,显示出对非遗、历史、美食等深度文化体验的强烈兴趣。

然而,行业痛点依然突出:外卡支付不便、网络服务不稳定、语言沟通障碍成为阻碍入境游客体验的三大难题。同时,自由行比例在疫后飙升,导致传统跟团需求被分流,市场亟需高品质、差异化的团队游产品来破局。

应对利润挤压、人才断层、供应链分散等挑战,携程在产品端针对不同客群需求进行精细化设计,例如为欧美游客打造注重文化深度的“慢旅行”线路,为东南亚游客优化行程、压缩冗余景点,并利用AI智能翻译系统确保多语言信息的精准呈现;在供应链端,携程积极赋能国内优质旅行社转型升级,提升其服务入境游客的能力。

从业绩表现来看,出入境游已经带动携程国际业务成为新增长点。今年一季度,其国际OTA平台整体旅行预订量同比增长超60%,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大增约100%,国际业务收入占比从2024年同期的10%提升至14%。此外,今年上半年,携程定制游在已开站点的入境游营收实现较去年同期八倍的增长。对于接下来的目标,携程明确:在2030年全球团队游2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中,抢占更大的份额,带动数十亿美元的营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同程旅行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