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港股研究 - 正文

【券商聚焦】国信证券解读中国货币政策框架:从目标体系到工具演进?

来源:金吾财讯 2025-06-18 09:53:3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券商聚焦】国信证券解读中国货币政策框架:从目标体系到工具演进?)

金吾财讯 | 国信证券最新研报深入分析了中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逻辑,指出理解货币政策需从目标体系、工具选择及传导机制三方面入手,并强调当前货币派生机制已发生显著变化。


一、货币政策框架的核心逻辑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包含目标体系、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三大支柱。央行需根据经济形势动态调整目标优先级,但多重目标(如稳增长、防通胀、稳汇率等)可能相互冲突,导致政策抉择两难。因此,研判央行行为的关键在于预判其政策目标的边际变化。

二、货币派生机制的演变
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级银行体系下,货币派生分为基础货币投放与商业银行信用创造两部分。但近年来,财政净支出成为货币派生的重要途径,2024年贡献了M2增量的约50%。此外,货币流通速度受金融创新、支付技术等因素影响,不再稳定,进一步增加了流动性管理的复杂性。

三、基础货币投放方式的演进
央行调节广义货币的核心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基础货币总量调控。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历经三个阶段:
外汇占款主导阶段(2000年代初):央行通过发行央票、提高存准率对冲外汇流入带来的流动性;
广义再贷款阶段(2014年后):转向以再贷款为主投放基础货币,同步降准释放流动性;
当前阶段:探索“国债买卖+央行贷款”组合调控,未来需完善公开市场操作与政府债券管理机制。


四、数量型中介目标的淡化
随着经济转型,货币政策调控逐步弱化对货币供应量(M2)的依赖,原因包括:
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内生性货币政策与技术变革导致货币需求波动,削弱数量目标的有效性;
经济结构转型:新兴产业资本产出关系多变,直接融资占比提升,数量工具传导效率下降。
结论:中国货币政策正从“数量调控”向“价格调控”过渡,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信证券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优秀,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