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产创新药国际化加速,还有哪些企业值得关注?)
近年来,中国创新持续突破边界,从跟跑、并跑迈向领跑,在全球产业变革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根据去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是全球创新指数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在全球排名第11位,较2023年上升一位。
2025年以来,中国创新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从宇树科技的机器狗产品B2-W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热议,到Deepseek的横空出世震惊全球,再到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兆瓦闪充技术成功刷新电动车充电速度世界纪录……众多国外网友甚至科技大佬都被中国的科技实力所震撼。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 (Eric Schmidt) 写道:“中国在很多技术领域都与美国旗鼓相当,甚至正在领先于美国。” 英伟达CEO黄仁勋 (Jensen Huang) 也于日前表示,称中国在人工智能(AI)领域“并不落后”于美国,两国在该领域的差距很小。
近日,三生制药(01530)与辉瑞重磅交易的落地,这让医药行业的中国创新再次站在了全球业界和市场的聚光灯下。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5 月 20 日,三生制药发布公告,宣布其与跨国药企辉瑞就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签订了总额超 60 亿美元的独家许可协议,并以 12.5 亿美元首付款创下国产双抗药物 License-out 首付款纪录。与此同时,辉瑞还计划在该合作协议生效日认购三生制药价值1亿美元的普通股股份。受此消息刺激,公告发布当日三生制药高开高走,反复上行,股价一度涨超·40%,总市值超470亿港元。
这一案例标志着中国创新药企从“仿制跟随”迈向“全球引领”,并推动行业合作模式升级。其实近年来,中国创新药企正通过License-out模式加速全球化布局,以技术授权方式撬动国际市场,深度融入全球医药产业链分工体系,这一发展路径已成为行业显著趋势。阿斯利康(AZN.US)首席执行官Pascal Soriot就曾警告称,欧洲在医药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正被中国快速取代。可以说,欧美引以为豪的医药研发水平,正在逐渐被中国创新迎头赶上,中国正在完成从“医药大国”到“创新药强国”的华丽转身。
其实在创新治疗领域,中国企业的国际合作一直在持续。此前,百利天恒(688506.SH)将双抗ADC(EGFR/HER3 ADC)授权给百时美施贵宝,以84亿美元的金额刷新了中国ADC新药“出海”的交易金额纪录。而刚实现“A+H”两地上市的恒瑞医药(01276,600276.SH)近年来的BD更是进展迅速。截至目前,恒瑞医药已经实现14笔创新药License-out(对外授权),其中近三年对外授权9笔,合作方包括默克、默沙东等国际巨头,涉及GLP-1、ADC等热门领域。
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创新药对License-out完成94笔,出海交易总金额高达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6%。而2025年1-3月,中国License-out交易已有41起,总金额达369.29亿美元,均再创同期历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独特的疾病谱,也使其成为全球医药创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辉瑞日前与精准肿瘤学公司Guardant Health(GH)达成战略合作,利用Guardant的Infinity液体活检平台支持辉瑞的肿瘤学产品组合开发。合作还将为辉瑞提供Guardant在中国的液体活检测试,用于包括中国队列在内的全球临床试验。公开信息显示,Guardant Health在中国的独家合作伙伴为第三方检验龙头企业艾迪康(09860),双方签署了为期20年的独家实验室合作协议。作为Guardant在中国的唯一指定实验室,艾迪康为其提供全面的本地化支持,助力推动中国肿瘤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新药的临床开发和转化研究。
其实,中国医药创新的全球化发展离不开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模式的持续推进。当中国医药行业已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通过自主研发+全球合作的模式,推动前沿技术走向世界。这种开放合作的姿态,大大提升了中国创新的国际影响力。
当中国医药行业开启从"规模积累"向"价值创造"的新历史阶段,从治疗到诊断,从跟随到引领,中国医药创新者正以坚定的步伐,向着世界医药创新高地稳步迈进。随着创新质量的持续提升和国际合作的深入推进,行业也正迎来新一轮价值重估。建议投资者把握产业升级的历史性机遇,重点关注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细分行业创新型企业,分享中国医药创新全球化的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