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股前瞻|活力集团再递表:年营收突破6亿,“出行热”背后仍不乏成长困扰)
在旅游市场,国内向来不乏“人挤人”效应,而这背后也显露了这一行业可观的发展前景。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随着经济稳步增长及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未来旅游需求将不断增加,推断旅游市场的总收入将由2024年的人民币6.4万亿元增加至2029年的人民币12.8万亿元,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14.9%。
出行热持续加剧的背后,显然也给予了相关企业冲刺二级市场的信心。
4月30日,来自深圳的出行服务平台——活力集团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拟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招商证券国际和民银资本。
该公司创立于2009年,最初以航班动态信息应用“航班管家”起家,后推出“高铁管家”,逐步发展成为涵盖出行前、中、后全链条的一站式综合出行平台。该公司有别于传统的移动平台,主要充当旅客与企业之间的交易中介,可无缝整合各类交通方式,包括飞机、火车及网约车服务。
2017年,活力集团以“活力天汇”为主体在新三板挂牌,而后于2021年2月18日正式完成退市,转向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港股市场,2024年10月29日,活力集团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因材料失效不了了之。
那么,在此次赴港上市的背后,活力集团又将凭借什么“生长故事”打动投资者呢?
年营收突破6亿,盈利却“波动不止”
随着消费升级步伐日益加快及人们出行旅游意识不断增强,活力集团也逐渐发展成为业内“上游选手”。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公司在综合出行服务平台中GMV全国第8,GMV为人民币405亿元,市场占比1.4%;其中,在线机票交易额257亿元,排名全国第5,占比1.9%;在线火车票交易额145亿元,排名全国第3,占比2.4%。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活力集团的服务遍及逾220个国家和地区逾5,100个机场,包括逾3,500个国内火车站及为全球逾800,000家酒店提供预订选择。同时,公司所有平台的注册用户群已超过197百万人,自2022年1月1日起增加42.6%。
不仅如此,智通财经APP观察到,该公司的付费用户的粘性也处于较高水平:据招股书数据显示,活力集团2023年的付费用户于2024年再次为公司的服务付费的百分比超过50%,相比约40%的行业平均数,在中国主要平台中属于最高水平。于2024年,公司付费用户群中的大部分用户(超过30%)为平均每季在我们平台上至少订票一次的经常旅行者。
可以预料的是,伴随着公司用户数据的稳步提升及市场地位的逐步提高,活力集团的营收规模也不断扩大。
据招股书数据披露,2022年至2024年,活力集团实现收入分别为2.8亿元、5.02亿元、6.4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2%,整体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
透过收入结构来看,公司收入构成主要分为旅行相关服务、线上营销服务、数据及技术服务这三大板块。其中,旅行相关服务板块为公司的支柱板块,收入占比大致维持在85%以上。2024年,公司旅行相关服务、线上营销服务、数据及技术服务实现收入分别为5.51亿元、0.75亿元、0.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7%、82.8%、16.67%,共同驱动公司整体营收规模的增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营收保持不错增速,但公司实际盈利水平则表现波动——2022年至2024年,活力集团净利润分别为75.8万元、5930.9万元、5115.2万元;经调整净利润(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为-67万元、6164.2万元及7344.9万元。
除此之外,公司较高的负债规模也恐为公司基本面增添一丝“阴霾”。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8.92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4.68亿元,而总负债则高达4.20亿元,同比骤增48.94%。
市场规模或超万亿VS避不可避发展压力
众所周知,中国的旅游市场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包括交通、住宿、观光、餐饮、购物及其他旅游活动。在这其中,交通出行显然是一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随着大众的出行需求大幅增长,中国综合互联网出行服务市场近几年来也保持较高增速不断扩容,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人民币6,700亿元增至2024年的人民币9,92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2%。
预计至2029年,中国综合互联网出行服务市场的收入将达到人民币1.7万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7%。其中,中国在线交通预订市场的收入预计将达到人民币1.4万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6%。
(图片来源:活力集团招股书)
在这其中,活力集团通过垂直场景深度绑定,聚焦“铁路+航空”垂直领域,在行业中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优势。
一方面是,在细分领域中市场影响力不俗,活力集团在在线火车票预订市场排名第三(市占率约2.4%),在线机票预订市场排名第五(市占率约1.9%);另一方是用户黏性与复购率优势较高,付费用户复购率超过60%,月活用户付费比例25.2%,高于行业均值20%,显示较高的用户忠诚度。
然而即便如此,活力集团在中国综合互联网出行服务赛道中亦面临着避不可避的发展压力。
首先,市场高度集中,生态化竞争正在显著加剧。中国在线出行市场呈现明显的寡头垄断格局,前三大平台(携程、美团、飞猪)合计占据88.2%的市场份额,其中携程一家独大(31.6%),活力集团以约1.4%的份额位列第八。行业已从单一票务服务转向全链条生态竞争,头部企业通过整合住宿、交通、本地生活等构建闭环生态,挤压中小玩家的生存空间。
其次,用户需求升级与技术驱动变革也增加了公司发展压力。用户对出行效率、智能化体验的要求提升,同时AI技术、大数据分析成为竞争关键。例如,携程发力直播和社区,美团整合本地生活服务,而活力集团仍以工具属性为主,面临技术和服务模式迭代的压力。
另外,官方平台(如12306)推出“候补购票”功能,削弱了第三方抢票工具的市场空间;同时,用户隐私和数据合规要求趋严,活力集团曾因“过度索取权限”被监管点名。
综上来看,活力集团在垂直领域的数据密度、用户积累、市场占有率均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不过其工具型平台的局限性使其在生态化竞争中处于被动。面对巨头的挤压,其能否通过技术升级、国际化拓展和生态合作实现第二增长曲线,将是港股IPO后资本市场的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