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新股资讯 - 正文

【新股IPO】赛力斯冲击 “A+H” 上市:销量遇冷 拟剑指海外?

来源:金吾财讯 2025-04-29 18:44:0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新股IPO】赛力斯冲击 “A+H” 上市:销量遇冷 拟剑指海外?)

金吾财讯 | 4月28日,赛力斯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中国银河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早在去年12月底,就有市场传言称赛力斯与潜在顾问就可能上市事宜洽谈,目标集资额或超过78亿港元。

此次赛力斯开始真正地冲击“A+H”两地上市,或许是在智能化与电动化浪潮加速推进、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争夺市场份额的战略意图,或许也是即将发力海外市场的第一步。

2024年首次扭亏 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赛力斯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86年,并经历过三次创业:1986年以零部件起家开启第一次创业征程;2003年进入整车制造领域开启第二次创业征程;2016年,公司转型至新能源汽车领域。

2016年之前,公司的营收规模以并不出众的增长率发展,至2015年突破100亿水平,而转型的数年也未有明显的增长。

2021年底,问界品牌正式推出,凭借华为以及鸿蒙智能座舱上车的光环,问界在发布之初成为成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数年的积累过后,终于在2024年实现业绩的爆发式增长,营收从300亿的水平直接突破千亿大关,至超过1450亿元,较2023年同比增长305.5%。

(来源:wind)

值得注意的是,在问界品牌推出前的2020年,公司开始出现盈转亏,在近5年的沉淀后,直接从亏损超40亿翻身至盈利超47亿,一跃成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来源:wind)

而支撑这一点的,正是销量。2024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2.69万辆,同比增长182.84%,这一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业绩翻身或源自“华为”标签

赛力斯2024财年的靓丽业绩离不开问界系列产品的市场突围,而问界的成功离不开华为的赋能。

(公司产品图;来源:招股书)

2024年,赛力斯以115亿元收购华为车BU(现更名为“引望智能”)10%的股份,并在2025年3月前完成前两期付款80.5亿元。

作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核心载体,引望智能整合了智能驾驶、鸿蒙座舱、车控系统等核心技术模块。问界系列搭载的华为ADS3.0智驾系统,凭借累计超11亿公里的实际道路测试数据,实现99.6%的主动避撞成功率;其鸿蒙智能座舱日均32次的交互频次,远超行业平均15次的水平,成为产品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标签。

公司进行的该等交易的原因在于希望通过此次收购继续深化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加大智能汽车技术投入,提高智能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的稳定性,深化与华为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及继续加强智能汽车技术前瞻布局及智能电动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扩大与战略合作伙伴的生态系统合作。

这笔资本纽带不仅构建了双方的利益共同体,更确立了赛力斯在华为核心智驾技术应用中的优先地位。

产能爬坡却迎销售热度降温 盈利压力或骤增

在年初时,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向员工们发表了一份题为《坚定不移追求目标》的致辞,张兴海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百万辆的壮举。为此,公司将集中所有资源,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来支持这一目标的实现。”

从产能上看,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生产设施总年产能约为60万辆,主要生产问界系列的智慧工厂分别为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及赛力斯超级工厂。其中,两江工厂设计年产能为5万辆,凤凰工厂的设计年产能为10万辆,超级工厂的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5万辆。

也即是说,实现目标的硬件产能理论上能够勉强能够满足。

(来源:中信建投专项核查意见2025.01)

再在从销量来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4年问界品牌全年总交付量达38.71万辆,同比增长268%。

不过,进入2025年,受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竞品密集投放,车企竞争日渐激烈,赛力斯销量增长动能开始趋弱,首季赛力斯汽车销量为4.5万辆,同比减少46.31%,至于产量约为4.72万辆,同比减少45.66%。

此时,产能端的结构性矛盾与市场端的增长压力形成双向考验。

一方面,现有三大工厂的设计产能尚未完全释放,但产线柔性化改造需持续投入,成本将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为了生产M8,此前收购的龙盛新能源工厂(即“超级工厂”)的改造势在必行,产能进一步受限。

因此,这种 “产能未充分激活” 与 “增长预期迫切” 的错位,正考验着赛力斯的供应链调度与市场策略平衡能力,在短期来看,公司的盈利压力骤增,或许难以再现2024年的壮举。

挑战不少 先发优势或被稀释

抛开销售压力,公司技术路线迭代、供应链协同、以及高端市场竞争均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续航焦虑仍是电车目前的难题。增程式电动汽车有效解决了续航焦虑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有望成为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到2030年,增程式电动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310万辆,占市场的16.4%。

公司目前在技术的研发方向应该还是增程式技术,如2024年12月下旬官宣了第六代2.0T高效增程器的消息。不过,目前固态电池等新兴技术产业化进程可能改变行业竞争格局,这些产业化进程对赛力斯增程式技术路线的冲击值得警惕。

此外,华为智选模式下的产能协同规划高度依赖外部合作伙伴,包括宁德时代电池供应与华为技术整合。华为智选模式合作伙伴的快速扩容也正在稀释赛力斯的先发优势。

最后便是高端市场的竞争。虽然M9车型订单验证其高端市场的突破能力,但比亚迪垂直整合体系与理想汽车增程路线的持续发力,将加剧高端电动车市场竞争。

集资用途明确 或将发力海外

翻看招股书中的集资用途,此次赛力斯赴港上市的目的也昭然若揭。

其中显示,公司拟将其中净额用于研发投入;多元化新营销渠道投入、海外销售及充电网络服务以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以及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在研发投入部分中也提到了加强海外车型的研发适配。公司计划推进高端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本地化落地,持续研发符合当地用户需求的国际化新能源汽车车型,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标准及当地的客户需求。

公司期望进入国际高端品牌汽车市场,并计划逐步探索进入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灯塔市场,以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赛力斯集团创始人张兴海曾表示,“赛力斯做的是高端车,高端车出海和普通车出海不同,要面对海外的各种挑战,门槛更高一些。所以我们首先要在技术、标准上满足国际化、全球化的需要,尤其是(要满足)出口落地国对汽车的要求、法规、适应性、用户使用的要求,必须要满足后才能出去。没有准备好,是不会出去的。”

若港股成功上市,赛力斯或将加速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的开拓。据招股书显示,2024年公司的海外收益占比仅2.9%。

(来源:招股书)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