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营收下滑,亏损翻倍,软云科技赴美上市背后的K12教育困局)
近年来,中国教育科技公司经历着冰火两重天的命运。
头部企业凭借AI+教育转型市值翻倍,而细分赛道中小企业却在纳斯达克遭遇"破发魔咒"。在“双减”政策余波未平、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江西软云科技(RYET)以“AI+教育”的标签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年内首家赴美IPO的中国教育科技公司。
首日股价上涨12.75%、市值突破1.5亿美元的表现,既折市场对教育科技赛道的期待,也凸显了其营收下滑、亏损扩长的隐忧。这家扎根江西、服务超1500万学生的企业,如何在政策与资本的双重挑战中寻找平衡?
“智慧作业”收入占营收9成,软云科技的护城河与隐忧
天眼查显示,软云科技作为一家以数据为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企业,聚焦于中国幼儿园至12年级(K-12)教育领域。公司致力于借助互联网与AI技术,为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打造全新的教学、学习与评估工具,构建现代化、高效且有效的学习模式。
自2021年提交相关文件以来,软云踏上了漫长的上市征程,迄今已历时三年。早在2021年8月31日,公司便秘密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招股书。直至2022年12月29日,才正式向SEC公开披露招股书,整个过程耗时颇久。
在过往的2021财年、2022财年、2023财年以及2024财年,软云科技的收入分别为1149.94万美元、1280.31万美元、913.29万美元、915.41万美元。与之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52.21万美元、-73.07万美元、-117.71万美元、-200.61万美元,净亏损呈现出逐步扩大的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4财年915.41万美元的收入中,智能作业解决方案的收入占比高达9成。根据招股书内容,软云的绝大部分收入源自两条核心产品线,即SmartExam解决方案(智慧考试解决方案)与SmartHomework解决方案(智能作业解决方案)。
其收入涵盖六大来源,包括平台开发、其他测试服务、软件定制和内容开发、许可证、个性化练习册和MOTKPro,以及数字化服务。
SmartHomework解决方案定位为提供多样化数字教学内容与服务的平台,主要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平台开发、软件定制和内容开发、许可、个性化练习册和MOTKPro,以及数字化服务。
截至2025年2月28日,超过1515万名K-12学生使用在线SmartHomework学习平台,其中平均每月活跃用户数量约为2.1万名。在截至2024年9月30日和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期间,总收入的88.7%和93.6%分别来自SmartHomework解决方案的产品与服务。
SmartExam解决方案主要包含两个层面:其一,开发并实施用于中国学术水平考试的计算机化测试考试平台;其二,提供其他测试服务,涵盖软件定制、硬件销售等全方位的专业测试服务,最终以计算机形式助力完成中国学业水平考试。
自2021年中国“双减”政策推行以来,传统K-12教培机构遭遇严峻的生存挑战,不过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却显著攀升。软云科技通过向B端和G端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成功规避了政策风险,这也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AI自习室——软云科技“AI+教育”的关键布局
尽管软云科技的财务状况欠佳,然而其“AI+教育”的独特亮点,依旧吸引了众多目光。在过往十年间,软云科技的人工智能学习平台,已从单纯的学校学习与评估范畴,逐步拓展至人工智能应用、服务以及硬件领域。其中,招股书中着重提及的,便是其进校的AI自习室建设项目。
软云科技于2020年底正式启动AI自习室建设项目。依据招股书所示,截至2025年2月28日,已在江西省成功建成1000多个AI自习室,而在其他省份也建成了32个。
AI自习室堪称软云科技全面的在线互动学习和AI大数据平台的“零售店”。这是一种配备了电脑、高分辨率扫描仪和打印机的特定教室。在该教室中,学生能够接入软云科技的在线学习平台,上传已评分的作业、测验及考试内容,以便进行评估。
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下载学习指南以及进一步学习的建议。AI自习室为学生使用SmartHomework平台提供了实体场所,相关费用由当地学校和/或学区承担。
此外,软云科技的人工智能学习平台,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额外的在线服务。基于收集到的作业数据,系统能够协助教师,针对学习进度超前或落后的学生,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学生同样能够查看自身的历史学习数据,并根据自身需求,获取个性化在线课程以及自适应在线练习。在进行在线练习时,系统会持续给予反馈,助力学生保持学习进度。
基于APT评估服务,软云科技推出了备考书籍和自适应练习应用程序,并且开始投资研发智能设备,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效率。
在日常学习及测评服务的基础上,软云科技积极投身智能设备的研发,成功发明了用于个性化出版的智能打印机,以及用于英语测评的江西软云智能耳机,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效率。
软云科技始终秉持学生应在学校完成大部分学习任务的理念,因此全力将技术引入校园。公司不仅提供在线学术练习内容,还在校园内构建AI自习室,并将SmartHomework平台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深度融合。
得益于这些举措,K-12学校系统已成为软云科技强劲的增长动力源泉。据招股书披露,自成立以来,公司的数据库已累计收集来自2万多所学校、1515多万用户的100多亿条学习数据。
红海竞争与战略转型,教育科技行业的生死竞速
自“双减”政策落地实施这三年来,众多教育科技公司纷纷将业务方向转向教育信息化赛道,与此同时,该赛道的市场集中度也在加速提升。软云科技当前仅处于区域型参与者的地位,与行业头部企业在规模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
从长远视角审视,软云科技在AI技术与教育场景融合领域仍存在广阔的市场拓展空间。
以其智能作业系统为例,该系统借助扫描纸质作业来完成数据分析工作,能够助力教师实现精准教学,高度契合教育信息化以及个性化学习的长远发展趋势。
倘若软云科技能够在产品创新以及用户体验层面持续取得突破,极有可能开拓更为广袤的全球市场。
依据招股书的内容,软云科技正将资源重点向消费者(2C)市场倾斜。截至2025年2月28日,软云在全国范围内所拥有的注册用户数量已超过1515万。
软云科技认为,注册用户向付费用户转化的比例有望不断攀升,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其一,学生在使用SmartHomework平台时,需要经历一段适应阶段,此过程涉及培训以及学习习惯的转变;
其二,从传统出版商和其他战略业务合作伙伴处吸纳的用户,大多来自省外地区,这些用户无法享受江西政府补贴,均属于付费客户;
其三,随着学生年级的逐步升高,入学考试压力随之增大,他们对于在线学习平台的依赖程度和需求也会显著增强;
其四,特殊情况会促使在线学习工具(无论是订阅类还是免费类)的使用更为普及,并且一旦学生养成在线学习的习惯,通常会保持持续使用的状态。
回顾过往,教育科技行业曾迎来一段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彼时,资本疯狂涌入,催生出一批诸如在线教育、智能硬件、教育信息化等领域的明星企业。
然而,随着政策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尤其是“双减”政策正式落地,行业的发展逻辑被彻底改写。以往“烧钱换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众多企业纷纷陷入增长瓶颈。
软云科技选择上市,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这种困境的一种突围尝试。当下赴美上市潮能否延续,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而这一问题的答案,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在“讲好故事”与“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之间找到精妙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