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刘强东与李斌一起吃外卖,最新回应:京东搞外卖是认真的!)
4月9日,蔚来创始人李斌晒出与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一起吃外卖的合影。李斌表示:“蔚来ET9上市后,强东总问我,什么时候能给他看车。到京东总部的时候正赶上午饭时间,我们先吃了一顿京东外卖,吃得挺好。”
“我问强东,京东搞外卖是认真的吗?他说,必须的,京东要做父母、孩子、客人都能放心吃的品质外卖。以后点外卖就点京东外卖。”
2月11日,京东宣布京东外卖上线,并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2025年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金。
3月20日,京东外卖宣布,目前已与超10000名全职骑手签署正式劳动合同,正逐步落实五险一金的缴纳工作。
3月24日,京东外卖宣布,上线40天,日订单量已突破100万。
京东的社保、低佣金能否撼动美团护城河?
京东选择从最核心的骑手资源切入,试图以此为突破口,从美团和饿了么盘踞已久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与此同时,美团今年已多次举办商家恳谈会,致力于打通沟通渠道,快速响应并解决商家问题,这已成为其当前的重中之重。
在这些举措的背后,美团、饿了么和京东三大平台不约而同地将焦点放在了为外卖骑手缴纳社保上,彰显了对骑手权益的重视。然而,外卖行业的竞争远不止于此,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罗兰贝格合伙人严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外卖是个大容量赛道,有多个玩家是常见的。对京东来说,它需要新的增长点,也需要看看其他机会。当前,美团和饿了么主导的外卖市场格局,仍为第三甚至第四家企业的入局留下了空间。京东凭借其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和庞大的忠实用户群体,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京东此次进军外卖领域的动机,更多是出于对业务增长的需求,以及对市场竞争结构和自身物流能力的战略考量。
谈及后续是否会有其他巨头加入外卖大战,严威表示不太可能,因为做外卖很烧钱。“家底不够厚,很难做。外卖业务需要把物流、商家和消费者三端打通,还得有足够厚的家底去烧钱,只有少数公司才具备这样的能力。”
当京东以低抽成策略突破美团和饿了么的防线,并通过社保缴纳倒逼其他平台调整运营逻辑、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时,传统的外卖行业格局或将迎来重塑。餐饮老板们期待京东地推的电话、骑手手机中不断跳动的接单提示、连锁品牌后台波动的数据,无一不在揭示外卖行业中商户、骑手与平台之间的利益分配正在悄然改变。
对于最新的外卖平台社保政策,有全职多平台骑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自己仍在观望中。“如果平台能交社保,我一定会交。但具体情况还要等政策实施后再看。交多少、怎么交、全职如何认定,现在都还不清楚。”
另一位美团众包骑手李军则直言自己不会缴纳社保。他认为,接单赚钱比交社保更实际。
两位骑手都流露出对外卖行业现状的担忧。相比几年前“人少价高”的局面,过去五年里,外卖配送单价持续下滑,配送时长也在逐年压缩。如今,超时一秒就要扣掉百分之四十的配送费。
采访结束时,李军透露了自己的收入情况:“每天能跑四五十单,每单3~4元钱。有人一天跑十几个小时确实能月入过万,但我不想透支健康,我想休息。”
京东宣布为全职骑手缴纳社保,高调打响了进军外卖市场的第一枪。不过京东能否在外卖领域真正站稳脚跟,仍是一个未知数。当品牌形象和公众好感度成为平台竞争的新维度时,或许我们可以期待,终有一天,外卖骑手不必再被困在系统里。
刘强东或再收获一家上市公司
近日,京东工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美银证券、高盛、海通国际。这是京东工业继2023年3月、2024年9月分别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后,第三次向港交所上市发起冲刺。
京东工业曾吸引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关注,A轮和B轮融资的投资方包括纪源资本、红杉中国和CPE等。B轮融资完成后,京东工业的估值约为67亿美元。
IPO前,京东持股77.32%,红杉中国持股1.37%,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通过Max I&P Limited持股3.68%。
目前,刘强东旗下已拥有京东集团、达达集团、京东健康、京东物流、德邦股份等上市公司。若京东工业此次成功登陆港交所,刘强东的资本版图将再度扩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李斌微博、新华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