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汽人形机器人GoMate亮相:2026年将小批量生产,计划进入车厂和4S店)
4月9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新闻发布会在穗召开。其间,广汽第三代具身人形机器人GoMate发布。广汽机器人团队负责人张爱民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GoMate目前已在安防领域应用,可以从事巡检等工作,未来还将进入汽车产线以及汽车后服务市场等领域。
为什么广汽集团要造人形机器人?张爱民解释,车企具有技术优势,新能源汽车同人形机器人在技术、供应链等诸多方面具有关联性,例如芯片、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等均可以直接“复制”到机器人身上。同时,汽车生产车间及4S店也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基于此,广汽集团希望通过智能机器人进一步延伸在智能化领域的布局,将现有的技术优势、供应链优势、品牌优势从汽车行业拓展到更多场景。
张爱民认为,目前人形机器人主要面临AI泛化能力不足、运动能力和操作能力不够、机器人整机成本价格高、缺少典型可落地场景等几大问题。对此,广汽成立了智能机器人团队,在运动、操作、大脑技术、硬件自研等方面进行创新,经过两年3个月的攻坚、两轮优化迭代,打造出了GoMate。
同市面其他人形机器人相比,GoMate的突出特点是采取了“轮足结合”的构型设计。张爱民表示,这意味着其效率更高,在平坦路面,GoMate可以采用两轮模式,只需要两个电机使能,节省能耗;遇到楼梯、草地、复杂人群等等极端环境,机器人切换成四轮模式,以最稳定状态通过。
在“大脑”方面,广汽团队针对特定公共安全应用场景对开源大模型进行了调优训练,通过云边端协同架构,实现了AI大模型和自动驾驶算法的无缝融合,赋予了GoMate决策能力;同时多模态感知技术能够实现360度全景感知,厘米级的盲区有助于GoMate更精细化执行一系列指令;强化学习算法技术可以使GoMate通过低成本数据积累进行快速迭代。
据悉,GoMate采取的是远程操控和视觉共享结合的模式,操控者能够在任何地方实时指挥GoMate完成高复杂度、高精度的任务。
此外,在运动控制算法方面,GoMate应用传统MPC和WBC全身控制算法,拥有38个自由度,能够在复杂地形行走。其驱动器体积比传统产品缩小了80%,仅一个硬币大小,重量仅50克,但能提供额定20A的持续电流输出。这种“小体积、大功率”设计让机器人在各类环境下都能应付自如。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GoMate匹配了灵巧手,该灵巧手自重不到500克,但可承载1.5千克重量,指尖和指根根据仿生学分析采用刚柔结合的创新结构,兼顾指根高负载与指端高柔顺双方面应用诉求,满足各种材质物品抓握。
“我们所有核心功能部件全部自研,且关键指标具备较强竞争力。”张爱民表示。
GoMate不会是一个实验品。他透露,广汽集团已经制定了清晰的量产规划,计划在今年自研零部件实现批量全球发售,GoMate整机在不同行业实现示范应用,2026年整机完成小批量生产,并逐步扩展至大规模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