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公司报道 - 正文

直击绿城业绩会:2024年销售额2768亿,新任董事会主席刘成云称中交集团的支持会越来越强

来源:时代周报 媒体 2025-04-01 10:05:4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直击绿城业绩会:2024年销售额2768亿,新任董事会主席刘成云称中交集团的支持会越来越强)


3月31日下午,绿城中国(03900.HK)召开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非执行董事刘成云,执行董事、行政总裁郭佳峰,执行董事、执行总裁耿忠强,执行董事、副总裁李骏等管理层出席会议现场。

这是刘成云就任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后首次亮相业绩会。此前3月27日,绿城中国公告称,张亚东因工作安排辞任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来自于中交集团的刘成云被委任为董事会主席。

“过去一年,房地产行业延续调整,是绿城中国发展极不平凡又极不容易的一年,公司在经营质效和行业排名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和亮点。”刘成云称。

根据绿城中国3月28日披露的业绩报告,2024 年,绿城中国总合同销售额2768亿元,位列行业第三。其中,自投销售额1718亿元,排名行业第六;权益销售额1206亿元,排名行业第六,权益比达70%,较2023年提升4个百分点。此外,公司总借贷加权平均利息成本为3.9% ,较2023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展望后市,刘成云认为,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止跌回稳”阶段。其判断,受宏观经济走势、购房者预期信心、市场库存去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从深度调整到市场拉升的这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各城市止跌回稳周期并不同步,一二线城市比三四线城市率先企稳,二线城市企稳存在分化。与此同时,优质项目头部效应将会凸显。

而对于绿城中国的未来,刘成云则表示,“我们中交集团的支持会越来越强,在中交集团的支持下,在各股东的全力协同下,在全体绿城人的共同努力下,绿城中国有能力从容应对市场变化,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利润指标仍面临一定压力,自投销售有望冲击1600亿

数据显示,2024年,绿城中国实现收入约为1585.46亿元,同比增长20.7%;股东应占利润约为15.96亿元,同比下降48.8%。

绿城中国在财报中指出,股东应占利润的下降主要是受存货减值的影响。2024年,公司计提若干资产的减值及公平值变动损失达49.17亿元,该数字2023年为20.35亿元。若扣除该影响,公司2024年度股东应占利润同比有所增加。

针对存货减值大幅提升背后的原因,执行总裁耿忠强表示,“去年结合市场形势、行业动态,特别是新规产品的不断出现,导致老产品竞争力快速减弱。”

据他透露,上述49.17亿的资产减值拨备及公允价值变动,几乎全部来源于2021年的项目,主要包括存货减值39.25亿、往来款减值9.2亿等。其中,往来款减值9.2亿,主要源于一些亏损较大的合联营公司,公司对其应收款项计提了减值。

耿忠强预计,“2025年,公司的整体收入将保持相对稳定,但受收入结转结构以及重难点库存去化的影响(2021年之前尚有一定量的存货在结转),利润指标仍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但是可以明确的说,基本处于底部。”

对于今年的销售目标,副总裁李骏表示,公司将根据存量项目可售货值及今年新拓项目情况铺排。

据他透露,2025年,绿城中国自投项目可售货值约2002亿元(不含2025年1月后新获取项目当年可推盘货值),可售面积约628万平方米。在存量项目可售货值方面,公司预计能够完成销售1250亿,去化率 62%;而在新拓项目方面,根据前三季度拿地情况铺排,预计转化超过300亿;两者合计自投销售有望冲击1600亿左右,较2023年预计下降10%以内。

拿地货值或超过去年,年内已获取超500亿

回顾过去一年,拿地亦是绿城中国绕不开的话题。去年8月,绿城中国在以高达13.1万元/平方米的成交楼面价斩获上海徐汇滨江地块,时隔八年再度刷新了全国土拍楼面价纪录,一度备受市场关注。

据悉,2024年,绿城中国共计新增42个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18万平方米,预计可售货值约人民币1088亿元,一二线货值占比达92%。其中,权益投资484亿元,权益比提升至79%。而2025年至今,绿城也频频出手,在杭州、苏州、嘉兴等多地拿地。

谈及对当前整体土地市场的看法,行政总裁郭佳峰指出,当前土地市场回暖明显,特别是上海、杭州、成都等市场的核心区域,优质地块竞争异常激烈,大型国央企自去年11月下旬开始明显发力,部分项目土地楼面价甚至高于原先的住宅限价,局部出现过热的迹象。

郭佳峰表示,对于明显过热的地块,绿城会在合理的地价范围内出价,始终保持理性,不会为了拿地就大幅放松投资标准。“ 我个人认为,并非双限放开,房地产市场就企稳回升了。我认为(局部过热)是时间阶段性、地域局部性的现象,我们会很谨慎的去迎接、应对这样的现象,我们会更重视对项目自身质地的判断。”

据他透露,今年拿地货值目标跟去年基本相当,如果机会好的话,可能超过去年。截至目前,绿城中国今年已经获取超500亿的货值,相当于去年一半的水平,权益拿地金额约250亿左右。

“今年做得好的话,预计超300亿元左右可以当年转化,这样,下半年投资后劲也会更足。”郭佳峰称。

2025年剩余未到期境内债85亿元、境外债2.9亿美元

在经营计划之外,公司的财务状况依然是媒体与投资者们关注的焦点。

今年2月24日,绿城中国完成发行2028年到期票息为8.45%的优先票据(ISIN:XS2971601336),本金总额为5亿美元,用于现有债项的再融资。

相比国内融资,上述美元债的利率明显要高上不少。所以,彼时也引起了市场不小的热议。对此,耿忠强回应称,这笔5亿美元债是2023年2月以来中资地产板块发行的首笔美元债,标志着中资地产美元债融资渠道重启。这次发行是基于绿城自身的股东架构、负债水平、经营态势的综合考量做出的决策。

耿忠强称,“公司会进行外汇掉期交易,降低该笔债券的实际利率水平,预计降低2%左右”。

财务数据方面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5077.85亿元,同比下降5.2%;总负债3943.01亿元,同比下降6.5%;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67.3%,较2023年下降1.1个百分点;公司净资产1134.84亿元,净资产负债率56.6%,较上一年下降7.2个百分点。

此外,绿城中国的债务结构亦有所改善。于2024年12月底,公司带息负债1371.87亿元,同比下降6.1%,银行借款占比76.3%,一年内到期债务约317亿元,占比为23.1%。

至于现金方面,公司银行存款及现金(包括抵押银行存款)总额约为人民币730亿元,足以覆盖短期债务,现金短债比为2.3倍。

据耿忠强透露,2025年,绿城中国公开市场到期境内债126亿元(含行权),境外债7.68 亿美元。截至目前,境内债已到期41亿元(含行权),境外债已到期0.27亿美元,并已要约提前回购4.5亿美元;公司剩余未到期境内债85亿元,剩余未到期境外债2.9亿美元。

耿忠强指出,“绿城目前境内、境外两个融资渠道都是非常畅通的,境内安排了详细的铺排计划,按照到期金额借新还旧的方式来进行发行,境外部分目前在手的发改委额度是充裕的,届时公司将结合市场及成本情况再择机发行。”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绿城中国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