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东机器人武林大会: 粤企频出世界级绝招,“七剑”引群雄试比高)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吴佳楠广州报道
乙巳蛇年春晚,登台献艺的机器人一举火爆出圈。如今数月过去,机器人产业仍在不断升温,发展景象好不热闹。
广东,这个坐拥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44%份额的省份,更成了一个风云激荡、群雄逐鹿的江湖。今年以来,特别是刚刚过去的3月份,众多机器人企业在此轮番上阵,以新产品、新技术为武器,高招、绝招频出,上演了一场机器人“武林大会”。
以机器人“七剑客”为代表的广东本土企业,凭借多个“全球首发”的新产品、新技术,不断重写“兵器谱”排名:越疆科技推出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优必选Walker S系列成为全球进入最多工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乐聚机器人推出全球首款搭载5G-A技术的人形机器人、众擎机器人更是以“全球首例平地起身前空翻”技惊四座。
另一方面,还有大批机器人企业从四方云集而来,落子布局广东,“论剑”珠江之畔,欲在“英雄榜”上争得一席之地:宇树科技在深圳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云深处科技与深圳国资企业计划集成机器人与AI技术打造建筑安全智能巡检系统、智元机器人将全球首个通用具身基座模型发布地选在珠海。
高手如云,谁能剑指天下?观察人士认为,当前,具身智能正迈向规模化应用,上述案例的普遍核心逻辑是加快技术的集成升级,特别是提升运动控制与智慧交互能力,并力求打通应用“最后一公里”,让机器人走入更多场景、走上更多岗位,从而加速变现盈利,实现持续发展。这背后,广东依托其超级市场、超级生态和超级场景“三大引力”,正深刻影响新江湖秩序。
出招:机器人群雄“论剑”珠江畔
广东机器人江湖之中,没有企业会甘居人后。站在强劲的风口之下,几乎所有企业都希望以“绝招”奠定江湖地位。
出招!2月23日,身高近1.6米的众擎机器人,突破性地完成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前空翻特技,通过“赛博功夫”的形式展现出企业强大的本体硬件潜力和智能算法实力;3月9日,众擎机器人又在深圳湾畔开启“狂飙”模式,瞬时速度最快达12公里/时的,并且姿态稳定流畅,丝毫不输专业跑者。
同时,3月6日,乐聚机器人发布了全球首款搭载5G-A技术的人形机器人,该机器人可实现大场景下的高精度定位,并增强多机协作可靠性。紧接着,3月17日,作为广东机器人“七剑客”之一的越疆科技,接力发布了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这款身高1.53米、重62公斤的机器人,1:1地还原了人类手臂构型,并配置41个自由度。
绝招,或许殊途同归。上述案例的一个共同指向是,加快技术的集成升级,特别是提升运动控制与智慧交互能力。
行业人士还指出,人形机器人能够跑步、空翻和推理,意味着其运动控制能力和智慧交互能力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里程碑式突破,但其意义并不只是为了让机器人从观感上更像人,而是让机器人具备更接近人的技能和智力,从而切入多元应用场景。
这也正是这场机器人“武林大会”上诸多企业卖力比拼的核心原因:谁能率先走通“技术-场景-产业”的生态链路?谁能率先实现“需求反哺研发、制造支撑创新”的发展闭环?
以越疆科技的Dobot Atom为例,这台人形机器人主要面向咖啡店制饮操作、连锁药店夜间取药等场景,目前已同多家咖啡店、奶茶店合作,预计于今年年中实现试产和批量。
此外,乐聚的人形机器人已批量交付一汽红旗、蔚来、北汽越野,随着全球首款搭载5G-A技术的人形机器人发布,该企业有望在工业场景中加快应用拓展;优必选则已先后进入比亚迪、富士康等企业,成为全球进入最多工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
“乐聚的目标一直很明确,我们不只是要做一台能跑能跳的人形机器人,而是要真正推动人形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乐聚机器人董事长冷晓琨表示,工业领域存在着大量非标场景,只有人形机器人能凭借其通用性优势解决传统制造的难题。
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产业转型升级所激发的多元场景和庞大市场,不仅让本土人形机器人企业坐享“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先天优势,也引得诸多工业机器人企业加快向具身智能升级、汽车企业跨界入局,以及全国具身智能企业落子布局。
广州里工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年满40岁的民营企业,从自动化装备和工业机器人起家。如今,该企业已推出了第一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里掂”。3月15日,里工又新申请了“人形机器人双臂协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专利。
车企是广东机器人江湖中不容忽视的流派。广东是汽车制造大省,汽车产业与机器人产业有着高度重叠的供应链,依托这一优势和雄厚资金,广东汽车在机器人赛道上势如破竹。
例如,小鹏汽车从2020年起开始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已深耕5年,并于2024年推出首款AI人形机器人IRON。“基于小鹏在L3级别自动驾驶和世界模型的基础上,我们期待在2026年能够量产面向工业的L3级别人形机器人。”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鹏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表示。
当全国机器人独角兽企业“东南飞”,所瞄准的亦是相同目标。3月5日,宇树科技在深圳成立了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了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销售;3月18日,云深处科技与深圳国资控股上市公司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双方计划集成机器人与AI技术,打造建筑安全智能巡检系统。
观察人士还认为,尽管当前具身智能正值风口,但商业化破局仍待进一步探索,并且创新投入仍要加码,机器人群雄齐聚广东“试比高”背后,亦有希望从技术、应用上加快抢占先机、验证价值的意图,以期吸引更多资本关注与支持。
江湖:从“七剑客”到“七十剑客”
广东何以“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
“大湾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拥有机电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地区,这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说的这句话,“含金量”正在飙升。
这句话从生产端精确凝练出广东机器人产业生态优势:强大的制造能力、高效的配套体系和融合的创新能力。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4.68万台(套),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并初步建立涵盖“大脑—五官—肢体”的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截至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过1500家。
对齐聚于此的机器人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产品化效率更高、供应链优势更强、产品迭代周期更短、市场响应速度也将更快。并且,这种优势随着规模效应的增强还将同步放大。
更进一步来看,广东机器人产业的深层次优势还在于第二对关系的统合,也就是将供给端和需求端有机衔接,并依托提供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释放市场力量驱动产业发展。
因此,广东被形象地称之为科技产业的超级试验场。
广东省机器人协会执行会长任玉桐也认为,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广东拥有规模庞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并且与之相辅相成的是,广东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数量众多的机器人企业,因此这里成为全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软硬兼备”和“供需衔接”之下,广东机器人企业已初具竞争优势。日前,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发布研报《人形机器人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显示,共计已有11家粤企入选榜单,约占上榜中国企业的三分之一。
不过,广东要进一步打造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未来仍然需要在创新突破和应用落地上持续“双管齐下”。对此,观察人士认为,这场“武林大会”将有望为广东机器人产业发展创造更有力的创新驱动和场景撬动。
作为广东机器人“七剑客”之一的巨轮智能,总经理洪润龙表示,该企业正加大投资力度,一方面是加大减速器的研发,另一方面则是进行扩产,“希望为广东机器人产业提供优质的机器人减速器,助力粤产机器人走向全国全球”。
此外,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获悉,广东将重点围绕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及特种机器人等方面,组织实施“智能机器人”重大专项,加快灵巧手、空心杯电机、电子皮肤、一体化关节、运动控制、端到端机器人用大模型等核心技术攻关。
应用上,广东则启动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机器人+”行动,前者聚焦教育、医疗、交通、民政、金融、安全等十大重点领域,计划培育 100 个示范应用场景与500 个示范案例;后者则将在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作业等细分领域开展智能机器人的推广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量产”二字开始频频出现在广东机器人企业口中,并隐隐成为各路高手正蓄力的新大招。例如,优必选的Walker S1经过比亚迪首阶段实训后,预计在今年第二季度将具备规模化交付能力;广州里工实业已经收到来自不同领域的多个订单,力争年内交付10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
政策上,根据近期印发的《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该省将聚焦攻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优质企业、部署一批高能级平台、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引进培育一批优秀人才、完善一批标准法规制度。
“未来广东机器人会从‘七剑客’变成‘七十剑客’。”何小鹏这句话,或许离成为现实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