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城建设计(1599.HK):逆风前行,稳中求进,在行业变局中夯实根基,以创新与韧性蓄力新增长)
2025年3月26日,城建设计(1599.HK)发布2024年度财报。这份财报呈现了行业转型压力下,城建设计的破局之道:传统业务承压,新兴领域突破,企业降本增效,战略调整初显成效。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基建投资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城建设计以稳健的财务策略和前瞻性的市场布局,展现了国有基建龙头企业的韧性与潜力。
行业结构性调整,设计业务基本盘稳固
2024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方政府财政承压,国内基建投资增速放缓至5.2%。作为公司核心业务的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直接受到新建项目审批趋严的影响。此外,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波及市政工程业务,工业与民用建筑板块收入收缩。
在此背景下,2024年城建设计实现营业收入86.58亿元,同比减少16.44%;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17亿元,同比下降40.78%,每股收益0.38元。尽管业绩数据整体下滑,公司仍宣布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1077元,股息率约8%,体现了对股东回报的重视。
从业务板块看,核心业务收入分化显著:
设计、勘察及咨询板块收入43.83亿元,同比减少9.94%,主要因合同执行周期延长。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板块收入31.24亿元,同比下降10.97%,反映出地方基建投资节奏的调整;工业与民用建筑及市政工程收入12.59亿元,降幅7.29%,显示房地产行业波动对关联业务的传导效应。
工程承包业务板块实现收入42.75亿元,中标项目覆盖北京、广州、重庆等核心城市,包括北京1号线支线、南京5号线维保等标志性工程,印证了公司在施工领域的综合实力。
值得留意的是,公司在轨道交通设计行业地位继续稳固,2024年中标北京、深圳共6条轨道交通设计总体项目,蝉联行业榜首地位,2025年公司将重点跟踪成都、南京、绍兴、西安、福州、厦门、苏州等城市的总体设计项目。
城建设计的业绩波动,本质上是基建行业周期性与结构性矛盾的集中体现。面对市场整体挑战,城建设计利用业务优势和技术实力,积极拓展市场,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中标金额78.24亿元,在手合同额249.47亿元。
创新驱动与市场拓展双向发力,在存量中寻找新增长点
尽管面临短期压力,城建设计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与管理模式升级,展现了逆周期布局的前瞻性。2024年公司在数字化与新兴业务不断实现突破,全国化布局与业务多元化也取得积极成果。
1. 全国首例既有线停运改造项目。成功承接长春轨道交通3号线扩能改造工程,该项目是国内首个对既有运营线路进行系统性停运改造的示范性工程,标志着企业在存量轨道交通更新领域的领先地位。
2. 区域一体化基建标杆。中标关中城市群富平至咸阳机场铁路项目,该线路作为西安都市圈北部核心交通走廊,将推动关中城市群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3. 数字化技术商业化落地。自主研发的“城市仿真”大数据平台首次实现市场化应用,为城市规划提供动态模拟支持,验证了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商业价值。
4. 智能交通新赛道突破。斩获北京地区最大单体自动驾驶基础设施设计合同(金额6597万元),巩固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先发优势。
5. 前瞻性市场布局深化。持续拓展前期规划项目,成功承接北京、杭州、金华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任务,通过顶层设计锁定后续工程招标主动权,实现区域市场拓展。
公司项目承接与市场突破所获成效为未来持续增长奠定良好基础,上述项目体现了企业三大核心能力升级。
1.技术壁垒构建:通过长春3号线改造积累的既有线升级技术标准,形成可复制的存量市场开发模式;
2. 业务边界拓展:自动驾驶设计合同的获取,标志着从传统基建向新基建的技术迁移能力;
3.区域渗透强化:关中城市群项目与长三角规划任务的协同,实现国家级城市群市场的全覆盖布局。
此类项目储备将有效对冲传统基建周期波动风险,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支撑。此外,面对行业人工成本上升与项目周期延长的情况,公司采取降本增效措施,整合营销资源成立十大营销中心,2024年营销开支6300万元,同比下降23.17%,降本增效初见成效。
从行业机遇看,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存量优化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市场正经历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的转型。截至2024年底,全国运营15年以上的城轨线路达30余条,运营10-15年的线路达50条,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这些线路面临设备老化、安全隐患和服务效能下降等问题。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测算,未来五年既有线改造资金需求年均达154亿元,形成千亿级市场空间,既有线改造已成为城轨行业"二次增长曲线"。
城建设计作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咨询龙头企业,拥有勘察设计行业最高综合甲级资质,并主导制定多项行业技术规范。随着智能化改造技术成熟度提升,为具备技术储备和区域深耕能力的企业创造结构性机遇。城建设计有望通过"技术+资本+模式"三重优势,在行业存量竞争优化中,进一步确立行业竞争优势。
积极财政政策发力,低估值下的修复预期
作为逆周期调节重要工具之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近年来备受关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批准了《关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其中2025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44000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增长12.8%。新增专项债额度首次突破4万亿元,且今年新增专项债增速明显高于2025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预计增速,创下2021年以来增速新高,成为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发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年专项债政策通过“规模扩张+机制改革”双轮驱动,国泰君安证券预测2025年广义基建资金同比增长7.3%,增速提高14个百分点。受益地方化债节奏前置,2025年基建有望提早发力。随着“自审自发”试点深化和负面清单制度落地,资金使用效率有望提升,为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等战略提供核心资金支持。
随着政策边际宽松与公司转型成效显现,城建设计2025年净利润有望实现修复性增长。截至2025年3月31日,城建设计市盈率仅3.4倍,市净率0.23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当前8%的股息率具备较强防御属性。
结语
城建设计的2024年财报,既是一份反映行业阵痛的“体检报告”,更是一张彰显战略定力的“行军图”。在传统基建向新基建跨越的历史关口,公司通过技术创新筑牢护城河,凭借全国化布局打开成长空间,以国企改革激发组织活力。对于投资者而言,当下的低估值窗口或许正是一次“逆向布局”的良机——正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穿越黑暗的隧道才能抵达光明站台,企业的价值重构同样需要时间与信念的沉淀。城建设计的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