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公司报道 - 正文

“创新药+AI医疗”战略获“北水”认可,探寻东阳光长江药业(01558)年报后的配置逻辑

来源:智通财经 2025-03-31 09:10:1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创新药+AI医疗”战略获“北水”认可,探寻东阳光长江药业(01558)年报后的配置逻辑)

对于东阳光长江药业(01558)而言,“入通”是2024年绕不开的话题。去年9月公司股票“入通”后不久,港市便开启了“北水南下”的重要窗口期,直到现在“北水”的选择逐渐成为港股投资者配置东阳光长江药业的重要风向标。

今年以来,北水在港股市场大规模“扫货”。例如今年2月港股通净买入超过1500亿港元,3月上半月净买入即近千亿。截至目前的今年第一季度,南向资金已扫货逾4200亿港元,累计流入再创历史新高,由此推动港股通平均持股占比达到约17.2%。

从细分行业来看,科技股无疑是“北水”此轮行情的心头好。相较之下,代表医疗医药板块的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一季度累计回撤5.39%,预示着医药板块整体尚未进入配置周期。但这也从侧面衬托出获北水持续增持的东阳光长江药业背后的内在价值。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虽然在板块回调以及市场流感疫情表现波动影响下,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价近期处于震荡期,但港股通资金一直保持增持策略。数据显示,自去年“入通”以来,港股通资金一直在提高对东阳光长江药业的持股比例,从去年9月11日的11.99%大幅提高至截至今年3月28日的25.57%,其增持比例位列当期港股通增持排行榜前30。

究其原因,东阳光长江药业持续获得港股通资金青睐,主要在于公司近年来积极推进的“创新药+AI医疗”发展策略。因此,投资者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在公司最新披露的2024年报探寻其不断增长的投资确定性。

差异化创新迎来收获期

近年来,东阳光长江药业正从患者的临床实际需求出发,依托自身强劲高效的研发实力,全面加速创新转型,目前公司创新管线已迎来全面收获期。

从东阳光长江药业最新披露的2024年年报数据来看,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37.24亿元(人民币,下同),当期毛利为27.94亿元,对应股东应占溢利为4.83亿元。稳健规模收入以及现金流,为公司带来创新研发端的强支撑。

研发投入方面,公司近年研发开支均以两位数的增速逐年增长,今年也不例外。财报显示,公司当期研发投入4.9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6.62%。在强有力的投入支撑下,公司差异化创新管线研发实现稳步进展。

作为东阳光长江药业旗下新的业绩增长曲线之一,以胰岛素为代表的慢病产品线在2024年表现出色,期内实现营业额1.37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01.14%。在财务业绩增长的背后,公司自主研发的5种胰岛素产品,重组人胰岛素注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和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30R)已全部获批准上市。

上述产品的规格在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等方面数据与原研生物制剂高度一致,并且5款胰岛素产品全部中标集中带量采购,随着胰岛素系列产品的进一步推广,预计将为公司慢病线业务带来显著的业绩增长。

与此同时,凭借其在代谢疾病治疗领域的深厚积累,公司糖尿病创新在研管线也进展顺利。其中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类创新药物SGLT-2抑制剂荣格列净已提交新药上市申请。SGLT-2类抑制剂已逐渐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线口服用药,市场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有望为公司后续持续增厚业绩。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东阳光长江药业宣布与Apollo Therapeutics就公司自主研发的FGF21/GLP-1双特异性融合蛋白HEC88473(APL-18881)签署了一项总价达9.38亿美元的高里程碑独家许可协议。此次合作刷新了国内GLP-1/FGF21双功能分子的BD交易金额新纪录。

从从市场角度来看,GLP-1已成为糖尿病、肥胖等多种治疗药物的基石,其对应的全球减重市场更是近年热门。据辉瑞预期,到2030年,GLP1药物销售额将达到900亿美元;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30年全球GLP-1药物市场规模将达1150亿美元。

作为东阳光药自主研发的Fc融合蛋白FGF21/GLP1R双重激动剂,同时也是国内首个获批临床的GLP-1/FGF21双重激动剂,后续HEC88473在大中华区以外成功商业化,将有望在未来10年为东阳光药带来从高单位数到低双位数比例内的特许权使用费。这无疑是东阳光长江药业推进国际商业化踏出的关键一步。

除了慢病业务线外,创新药业务线也在逐渐成长为公司业绩贡献的重要一极。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公司获批的首款一类创新药磷酸依米他韦胶囊为例,随着产品的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该药期内实现收入8949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20.06%。

其收入和市场渗透率之所以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得益于其卓越的疗效和安全性,自2023年纳入医保目录,磷酸依米他韦在医疗界获得了终端市场一致好评。目前磷酸依米他韦的单品销售规模累计已达到过亿规模,市场占有率也有显著提升,2024年已成功跻身行业前三。

目前,公司的创新价值也正获得业界越来越多同行公司的高度认可。

去年11月25日,公司与三生制药签署了一项有关苯磺酸克立福替尼的授权许可协议。根据协议,东阳光药将获得6000万元的首付款和后续的研发注册及商业里程碑付款。该授权许可协议的有效期为签署日起到首次商业销售之日起至少15年。

据了解,苯磺酸克立福替尼片(HEC73543)作为东阳光药创新管线内的新一代、高特异性FLT3抑制剂,可以阻断FLT3-ITD突变引起的FLT3信号通路持续活化,从而抑制AML细胞的无限增殖及抗凋亡作用,最终达到治疗AML的效果。较第一代药物相比,具有脱靶效应低、安全性较高的优势。

从研发进展来看,克立福替尼单药治疗复发/难治AML目前正在国内进行III期临床,是国内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国产高选择性 FLT3抑制剂,其联合化疗针对初治AML患者的Ib/II期临床也正在同步开展。早前I期结果显示,克立福替尼在AML患者表现出较高的CR/CRh率和良好的耐受性。

凭借HEC88473和苯磺酸克立福替尼等重磅品种陆续BD交易实现在商业化上的潜力释放,东阳光药现已逐步在创新药国际商业化方面构建了良好基础。

而东阳光药当前研发管线内共有超过100个在研药物,涵盖感染、慢病、肿瘤等疾病领域,其中不少创新品种研发进度已至中后期,且同样具备License-out潜质,有望为公司打开更广阔的BD交易与合作空间。

AI驱动创新研发范式革新

去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明确将“AI+药物研发”列为重点突破领域,鼓励企业利用AI技术加速创新药开发。

在政策利好下,国内AI医疗行业的市场规模正迎来快速增长。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预计到2033年,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88亿元增长至315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43.1%。

而作为国内AI医疗领域的先行者之一,东阳光药一直致力于将AI技术应用于药物研发的各个阶段,并已建立多个先进的AI驱动模型,以提升公司的创新能力。

去年12月16日,东阳光药基于AI驱动的1类新药、首个小分子创新药HEC169584获批,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试验。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HEC169584是东阳光药通过AI驱动的小分子药物设计平台获得的首个候选药物,团队利用HEC-GEN模型(一款基于稀疏图注意力神经网络的分子片段生成模型)基于THR-β靶标口袋生成了大量结构各异的配体小分子,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评估了它们与靶标蛋白的亲和力。通过上述AI技术手段,公司最终确定具有良好体内外药效、成药性和安全性的候选药物HEC169584。

此前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HEC169584对THR-β细胞的体外活性高;肝靶向性强,肝血比达24.5 (AUC比),可减少对甲状腺轴、心脏等组织影响;在NASH伴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中,具有改善肝功能、血脂、肝脏脂质、肝脏炎症、肝脏NAFLD活动评分及肝脏纤维化的效果,由此展现出东阳光药在AI辅助创新药研发领域深入且成功的探索。目前国内尚无同类药物上市,HEC169584有望快速推进临床,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除了自主钻研AI大模型辅助创新研发外,东阳光药也在加强外部合作,持续提供自身AI驱动研发能力。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自2023年起,东阳光药就与华为云开展AI药物研发合作,对高精度药物分子属性和药物结构进行优化,从药物发现阶段到制药过程打造一站式开箱即用的大模型药物研发平台,帮助公司在小分子药物虚拟筛选提升20倍,设计效率提升30%,大幅缩短药物的研发周期。

在当前加速创新转型的关键节点,东阳光药开创的“AI+专家经验”的协同研发模式——AI负责海量数据筛选和初步设计,科学家聚焦关键决策和优化验证,二者结合释放出倍增的创新效能,有望进一步释放公司的创新价值。

小结

随着近年来美联储持续降息,全球生物科技资本迎来关键融冰期,越来越多具有“投资确定性”的标杆药企正获得市场青睐。

而依托逐步构建的全球化创新研发、海外注册以及国际市场商业化等多方面形成的体系化优势,东阳光长江药业的增长逻辑已脱离传统医药工业发展逻辑,转向估值潜力更高的以创新药+AI医疗为核心的新兴增长逻辑。

并且从港股通资金持续增持情况来看,在当前偏好“更具确定性企业”的市场环境下,作为稀缺的高价值生物医药投资标的,东阳光药不仅手握前沿的AI制药技术还有众多创新药潜力资产,其全新配置价值逻辑正逐渐得到市场定价资金的认可。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三生制药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