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当43万亿资产的农行仍在“双增”,支撑股价的底气是这些......)
3月28日下午,农业银行召开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会上公布的主要经营数据显示,作为资产规模突破43万亿元的国有大行,农行去年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尤其是净利润增速高达4.8%,这对体量庞大的银行“巨轮”而言殊为不易,好于可比同业。
“农行盈利增速在(2024年)上半年可比同业中率先由负转正的基础上,下半年继续逐季改善。”农行行长王志恒在发布会开场,先从大家关心的经营业绩谈起,详细介绍过去一年农行如何让经营质效持续提升。
先用一组数据看农行2024年经营质效:
1.全年实现净利润2827亿元,同比增长4.8%;营业收入7114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利息净收入5807亿元,同比增长1.6%。
2.新增贷款2.29万亿元,增速达10.13%;总资产突破43万亿元大关,达到43.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4%。
3.境内存款日均增量2.29万亿元,存款偏离度缩小至0.42%,均为可比同业第一。
4.不良贷款率1.3%,较上年末下降3BP;关注类贷款率1.40%,下降2BP;逾期和不良“剪刀差”连续18个月保持为负,超前缓释风险压力。
5.拨备覆盖率299.61%,保持较强风险抵补能力同时进一步夯实资本实力;全年累计发行3200亿元资本债和TLAC债,资本充足率同比提升1.05个百分点至18.19%。
农行经营业绩量增质优,资本市场同样反响热烈——
2024年A股、H股股价较上年末分别增长55%、58%,涨幅均居可比同业首位,总市值涨幅连续两年居可比同业首位。股价的不俗表现也为农行进一步回馈投资者提供了空间,农行2024年度派息总额较2023年度将增加38.5亿元。
“董事会建议在中期分红基础上,再向全体股东每10股普通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255元(含税)。两次合计每10股派发2.419元,派息总额为846.61亿元。”王志恒称。
聚焦实体经济
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业务稳健增长
“展望2025年,我们有信心保持盈利持续增长。”过去一年的“增长密码”尚未剖析完,王志恒就“剧透”起今年前三个月的业务发展——
央行口径普惠贷款在同业中率先突破5万亿元大关;个人贷款同业首家突破9万亿元大关;民营企业贷款同业中率先突破7万亿元大关;县域贷款同比多增,增量占比达47%……
“从这些数字来看,我们在服务国家战略同时,也实现了自身业务的稳健发展。”王志恒称。
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寻找业绩增量,既是农行未来发展的信心所在,也是过去一年经营向好的经验所在。
王志恒用“五个聚焦”来解释过去一年农行良好的业绩增长:
一是聚焦主责主业,强化“三农”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为农行发展带来了广阔空间。在业务增量上,县域对农行经营贡献度持续提升——贷款年增量突破万亿元、日均存款年增量达1.12万亿元,县域存、贷款占全行存、贷款比重均超40%。
二是聚焦实体经济,倾力书写“五篇大文章”。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等多方面业务贷款增速均呈双位数增长,其中,普惠贷款余额达到4.66万亿元,余额、增量均居同业第一。
三是聚焦金融为民,守护人民美好生活。目前农行已建立完善的消保制度体系。数据显示,2024年农行每千家营业网点和每千万个人客户投诉量为可比同业最少,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监管评价实现升级进位。
四是聚焦风险防控,高质量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王志恒指出,农行始终将风险防控作为第一要务,前瞻性部署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同时,做实风险穿透监测,调优投资组合和风险敞口,确保市场类业务运行平稳;此外,持续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确保全年未发生重大生产运行事件。
五是聚焦改革创新,着力打造业务经营新动能。王志恒透露,农行已完成DeepSeek全系列大模型在行内的部署运用,目前在智慧办公、智慧营销等多个领域已取得初步良好效果。
“应该说经济回升向好、一揽子宏观政策落地显效,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增长点。”王志恒指出,下一步,农行还将进一步把握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提振消费等战略机遇。
不搞价格“内卷”
首家个贷余额突破9万亿元大关
截至2025年3月17日,农行个人贷款余额突破9万亿元,成为首家迈上9万亿元台阶的金融机构。
实际上,农行零售业务再上新台阶,不仅体现在零售业务资产端取得新突破,负债端同样成为可比同业的“排头兵”。
“可能还有一个信息没有披露,其实我们个人存款也是首家突破了19万亿元。”农行副行长林立称。
做大零售客群,是任何一家大行都高度重视的战略。这一点,农行近年来持续发力。目前,个人客户总量超8.8亿户,保持同业首位。个人客户AUM突破22万亿元,新增近2万亿元。
在政策引导下,当前银行个贷业务尤其是消费贷业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这是否会影响银行发展的稳健性,成为当前各方都在重点讨论的话题。
林立在回应中明确指出要在“三稳”中满足居民消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广大农户的融资需求。
所谓“三稳”,也即“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稳中求优”。近年来农行投放个人贷款量在可比同业中增量份额始终领先;与此同时,个人贷款不良率仅为1.03%,较全行贷款不良率低0.27个百分点。
“个贷定价怎么看、怎么办是很重要的一点。”林立强调,从统筹发展安全角度,农行将坚持做好量价协同管理,坚持风险定价原则;同时,作为大行要有大行担当,防止价格“内卷式”竞争,维护市场良性发展秩序。
对于如何把控个贷的资产质量,林立在发布会上分享了一个体会:只要是真客户、真需求、真使用,个贷的风险是可控的。因此,在合规展业过程中,重点要保真打假、防非法中介,确保资产质量安全可控,更好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传统强项更强
县域金融大有可为
与个贷业务一同迎来难得政策窗口期和市场机遇期的,还有农行传统优势业务——县域农村金融。
截至2024年末,农行县域贷款余额9.85万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超40%,增量突破万亿元,增速12.3%,高于全行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连续4年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监管考评中获评最高等级“优秀”。
面对传统优势,农行并未止步“吃老本”。围绕乡村全面振兴重点领域,近年来,农行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扩大农村金融服务渠道覆盖面。
农行为农户专属打造的“惠农e贷”产品余额1.49万亿元,新增4087亿元,增速37.7%。强化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服务作用,优化推广“农银惠农云”数字乡村平台,平台已入驻机构26.4万个,覆盖2657个县(区),服务客户超650万。专属新产品“粮农e贷”余额972亿元,新增707亿元......
在农行看来,县域金融蕴藏着巨大的增长势能——
“新兴客群不断成熟,农村电商直播、生态旅游、农事体验等新业态层出不穷,农业银行有更多机会与县域、乡村新主体新业态相伴成长。”农行副行长孟范君称,农业新质生产力也在不断培育壮大,包括特别国债、地方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金融需求纳入重点投向,“未来农行服务乡村全面振兴重点领域,我们觉得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打造资产质量最好、经营最稳健的银行”
在内外部复杂环境影响下,保持资产质量稳定无疑是对银行展业的核心考验。2024年末,农行逾期贷款率为1.18%、关注类贷款率为1.40%,这些前瞻性指标持续保持在可比同业领先水平,为农行持续保持资产质量稳定注入了重要底气。
王志恒介绍,截至2024年末,在重点领域中,农行对公贷款不良率连续四年保持下降趋势;个人贷款不良率虽较年初有所上升,但整体仍处于较优水平。房地产领域不良率较年初已下降0.02个百分点;伴随一揽子化债政策的落地见效,农行融资平台客户数量和债务规模也实现了“双下降”,资产质量保持总体稳定。
“展望今年,我们认为资产质量应该仍然可以维持平稳态势,不良率将保持可比同业较优的水平,逾期率和关注率等前瞻性的指标保持稳定,风险抵补能力持续保持充足。”王志恒称。
提到风险抵补能力,农行的拨备覆盖率多年来位列可比同业之首,截至2024年末,拨备覆盖率达299.61%。2024年,农行信用减值损失1308亿元,同比小幅降低3.6%,在这种情况下,农行资产减值准备依然超过万亿元,保持高位的贷款减值准备同样是农行资产质量稳固的巨大底气。
“从自身管理来看,继续把防风险、促发展作为我们的工作主线,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把‘防风险’放在前面。”王志恒强调风险防控之于银行经营的重要性,一方面,农行今年将加大对国家战略和经济转型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严把贷款准入关,持续优化信贷结构。
另一方面,农行将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按照去年行之有效的办法,强化房地产业务关键环节管理,“一户一策”扎实做好大型房企风险管控;对重点分行实行“一省一策”方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持续完善法人客户分层排查和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健全更加主动、更加智能化的风险防控体系。此外,还将全面加强普惠零售领域的风险管控,进一步严格准入管理、不断完善产品模型、丰富多维度数据来源、在业务流程优化过程中,更加强调线上线下有机融合。
“我们相信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有能力保持资产质量稳定。农业银行将努力打造资产质量最好、经营最稳健的银行。”王志恒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