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股IPO】奇瑞汽车正式递表港交所,汽车出口龙头有何看点?)
金吾财讯 | 2月28日,港交所披露交易文件显示,奇瑞汽车正式向港交所递表,冲击港股。公司是国内少有的尚未实现上市的传统车企,从2004年首次被曝提出上市计划至今,奇瑞谋划冲击上市已有20年的时间。
作为一家主攻海外市场,在电车大时代凭借燃油车成为汽车出海龙头企业的奇瑞汽车,其业务表现、财务数据究竟如何?来看看以下招股信息。
公司全称: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保荐人:中金公司(CICC),华泰金控(HTSC),广发融资(GFSHK)
控股股东:芜湖投资控股(21.17%),瑞创(11.51%),立讯投资(16.83%)。
芜湖投资控股由芜湖市国资委持有95.59%权益,由安徽省财政厅持有4.41%权益。
瑞创为奇瑞汽车创立的员工持股平台。
立讯投资为A股上市公司立讯精密(股票代码:002475.SZ)成立的投资公司,在电子制造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
关键基石投资者:青岛五道口(4.20%)、宁波问鼎(3.15%)、珠海尚顺(2.24%)、青岛城投(2.08%)、国轩高科(1.66%)、青岛火眼(1.47%)。
基本面信息
奇瑞汽车成立于1997年,是全球知名的乘用车销售公司,从事经营、设计、制造和销售乘用车组合产品,包括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的全球销量计算,奇瑞汽车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和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自2003年起连续22年成为中国自主品牌出口汽车销量冠军。
此外,根据奇瑞汽车官方公众号披露,奇瑞集团2024年全年销售汽车达到历史性的260.39万辆,同比增长38.4%,创造了年销量的历史新高。其中出口汽车114.46万辆,同比增长21.4%。
截至2024年,公司主营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五大汽车品牌,每个品牌均有其独特的赛道定位与价格带。其中,奇瑞汽车是公司的主力产品。截至2024年9月30日,奇瑞品牌累计销量超过105万辆,较2023年同期增长36%。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在中国拥有3,218家经销商网点,覆盖中国310多个城市,并于亚洲(不包括中国)、欧洲、非洲、大洋洲及美洲拥有2,541家海外经销网点。公司拥有庞大的经销商网点网络,可确保在各个地区都有广泛的市场覆盖。根据公司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2024年通过经销商实现的收入达到1422.13亿元,占同期乘用车收入比重的86%。
财务数据方面,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1-9月,奇瑞营收分别为926.18亿、1632.05亿、1821.54亿元人民币。同期公司实现利润分别为58.06亿元、104.44亿元及113.12亿元。
从收入来源来看,公司在海外市场的销量规模显著高于同行。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1-9月,公司海外市场收入分别为330.65亿元、794.81亿元、801.48亿元,分别占公司同期收入的35.7%、48.7%以及44.0%。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公司的汽车销售依赖其经销商网络,因此公司的销售成本相较于其他汽车企业而言明显较高。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的9个月,公司毛利率为14.8%,净利率为6.2%。尽管公司汽车销量高但单车利润低,且依赖低端市场。
另一方面,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的流动资产总值为1495.48亿元,而对应的流动负债规模则达到1539.59亿元,其流动负债净额为44.11亿元。根据公司风险揭露一栏提示,公司流动负债过高是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计息银行贷款及合约负债增加所致。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其有充足营运资金以应付本文件日期起计至少12个月之现金需求。
公司招股书显示,公司经营可能存在以下需要关注的风险因素:
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公司未必能在汽车行业日渐加剧的竞争中胜出。
公司乘用车国际销量占比较大,当前国际环境下或面临关税增加、出口限制、经济制裁以及出口国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影响。
公司依赖广泛经销商网络分销乘用车,可能面临与经销商行为及服务相关的风险。
公司智能化方面投入滞后,依赖华为赋能,新能源转型进展或有所不顺。
公司截至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以及2024年9月30日产生了流动负债净额。
募资完成后,公司将把资金用于以下几个方向:
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以进一步扩大公司的产品组合
投入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的研发,以提高公司的核心技术能力
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公司的全球化策略。
提升位于安徽芜湖的生产设施。计划以现有的多个智能互联工厂为基准,将芜湖生产设施的整车厂升级改造为先进工厂。
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