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DeepSeek席卷医药圈,“AI制药第一股”晶泰科技先囤钱,火速抛出21亿港元融资案)
DeepSeek在AI制药领域也掀起了巨浪。
国内“AI制药第一股”晶泰控股-P(02228.HK,下称“晶泰科技”)2月19日公告称,公司与配售代理签订了配售协议。根据协议,公司将按一般授权发行股份,配售代理将作为公司的代理出售股份,最多出售3.42亿股,配售股份数量相当于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的约9.31%,以及完成后的约8.52%。配售股份的价格为每股6.10港元,较2月18日收盘价折价5.86%。完成后,配售募资总额可以达到20.88亿港元。
这是晶泰科技最近一个月内发起的第二次配售融资。
1月19日,晶泰科技宣布以每股4.28港元的价格配售2.64亿股,此次配售于1月24日公告完成,配售募资款项总额11.3亿港元,扣除相关费用后的款项净额约为11.25亿元。
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温书豪博士对时代财经表示:“我们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内部业务的进展,同时也在思考AI应用逻辑的升级。要推动更多业务的发展,需要更大的资本支持,有更多的数据才能加速行业超级人工智能的产生。”
温书豪对时代财经指出,近期所募得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晶泰科技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当中,有了资金的支持,公司可以拓展更多的产业应用。基于海量的数据和强大的推理能力,晶泰科技有信心在未来成为生物医药和材料领域内的超级人工智能企业。
就在晶泰科技完成上一轮配售募资后,人工智能行业发生了一件大事。
1月20日,DeepSeek正式发布并开源了其最新研发的R1推理模型,短短几天后就迅速登顶中国区和美国区苹果商店免费APP下载排行榜,在人工智能行业掀起轩然大波,涟漪随之扩散到各行各业。
DeepSeek引起的轰动,也引起了晶泰科技的关注。
“首先,DeepSeek降低了算力的成本。其次,开源的AI技术从算法和算力的角度,为AI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人工智能的应用就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提升应用场景中的数据质量以及深化数据理解方面。在生物医药和材料科学领域,对数据的理解和把握非常关键,我们从中看到了巨大的机会。”温书豪对时代财经表示。
晶泰科技创立于2015年,是一个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赋能和机器人驱动的创新型研发平台。其服务的客户群体范围涵盖生物制药、材料科学(包括农业技术、能源及新型化学品以及化妆品)等多个产业。
2024年6月,晶泰科技正式在港交所上市,上市股票发行价格为5.28港元/股,净募集资金约8.96亿港元,是港股18C规则下首个上市的特专科技企业。
在生物制药方面,晶泰科技主要为客户提供药物发现解决方案、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两大业务。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晶泰科技的客户已经涵盖了全球前20大生物技术与制药公司(按2022年收入计算)中的16家,是国内商业化最成熟的AI制药企业之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缩短药物的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比如可以将药物晶型预测时间从至少数月或数年缩短至数个月或者数周。
在最新的配售公告中,晶泰科技也指出,在上一次配售完成后不久,DeepSeek以极具竞争力的成本推出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取得了惊人的突破。通过实现强大的开源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已经降低人工智能开发门槛,使更多的研究人员、创业公司及组织能够构建及部署人工智能,从而为人工智能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情绪及积极的前景。
在DeepSeek热度的催化下,年后多只与AI概念相关的医疗股都创下了近一年来的股价新高。2月21日,晶泰科技报收8.47港元/股,较年初的上涨幅度超40%。
晶泰科技目前还处于未盈利阶段。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晶泰科技净亏损12.37亿元,亏损额同比扩大了101.80%。根据近期发布的业绩预告,晶泰科技预计2024年通过提供药物发现解决方案及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所产生的收入已经达到了已商业化公司的收入门槛,即2.5亿港元。晶泰科技将收入的增长归结于公司业务的发展以及市场的机遇。
站上风口,晶泰科技也引来更多关注。
2025年2月8日,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走访了晶泰科技,参观了晶泰科技的AI+机器人实验室,了解晶泰科技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建设自动化与智能化新质生产力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2月19日,晶泰科技公告称,公司与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恒健控股”)正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联合体项目的落地。恒健控股成立于2007年,是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投资平台和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该项目旨在响应国家“创新联合体”战略,依托“AI+机器人自动化”技术,联合多方资本资源与产业链上下游先进企业,构建全球领先的研发创新基础设施与产业孵化生态系统,促进战略性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及全球相关产业加速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革新,助力大湾区打造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研究基础设施,引领AI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等产业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