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公司报道 - 正文

从荣昌生物挖走何如意博士,扬子江药业发力创新药

来源:国际金融报 媒体 2025-02-14 22:27:2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从荣昌生物挖走何如意博士,扬子江药业发力创新药)

扬子江药业冲劲很足。去年11月,8亿元入股港股上市疫苗公司瑞科生物后,今年开年又有新动作。2月13日,业内多方消息报道称,荣昌生物前高管何如意或将加入扬子江药业,暂任首席医学官(CMO)一职。但截至目前,此消息尚未获得双方的正面回应。

为什么何如意的新入职会引来业内热议?

一方面是荣昌生物失去了一位猛将,另一方面是扬子江接下来是否会有大动作。

资料显示,何如意博士在医药圈积累了30年的经验。他曾在美国霍华德大学获得内科医学博士学位,还有监管经验,在中美两国药监部门担任重要职务。具体经历如下:1999年7月至2016年7月,何如意博士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药审中心工作了17年,担任医学主管、医疗团队负责人、代理部门副主任等职务。

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何如意博士担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现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的首席科学家。

一个同时在美国FDA和中国药监局任职过的猛将,一向是药企争夺的对象。2020年1月,何如意博士加入荣昌生物,担任首席医学官兼临床研究主管。

任职期间,贡献的亮点不少,比如,指导荣昌生物在新药研发、临床评估审批等方面取得稳步发展,荣昌生物的多款创新药物快速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最终获得上市批准,尤其是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的上市过程,何如意博士贡献卓越。

在商业化方面,何如意也穿针引线,让荣昌生物药品市场化轻松落定。比如,2021年荣昌生物与国际知名生物制药公司Seagen达成了全球独家许可协议,用以开发和商业化维迪西妥单抗。这笔交易总金额最高可达26亿美元,一度刷新了当时国内药企单品种BD交易记录。

不过,2024年8月,何如意博士职务调整为首席战略官,不再担任首席医学官及高级管理人员。

何如意博士的离开让业内为荣昌生物惋惜的同时,也对其未来业绩产生一丝担忧。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荣昌生物营虽然增长57%,高达到12.09亿元,但是其归母净利润仍然亏损达10.71亿。难扭亏也一直是这家企业的心病,2023年荣昌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0.83亿元,同比增加40.26%;但归母净利润则亏损15.11亿元,亏损额较2022年的9.99亿进一步放大。

如今,扬子江药业又要获得何如意博士的助力,行业的期待也很高。

2021年7月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突发心梗意外离世,创二代掌舵人徐浩宇接任后进行了一系列改进。近年来,该公司在中药、化学药、生物药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进展。根据米内网的数据,2023年和2024年的前五个月,扬子江药业有29个新品种获批上市。

虽然老牌药企的“老底子”很厚,但是创新领域依然是徐浩宇的短板。不过,在公开场合,这位创二代也提到,公司计划用“自主研发+外部引进”的方式,推进中药、化学药和生物药“三药并举”,全力打造龙凤堂中药品牌,加快进军生物药领域,布局大健康产业。据悉,今后的布局重点也会放在抗肿瘤、神经系统、内分泌、心血管等领域的创新药研发。

有如此雄心壮志,再加上何如意博士的加盟,扬子江药业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创新力很值得期待。据推测,何如意在扬子江药业很可能会分管新药研发和临床评估审批业务。同时,他还可以利用自己在医药界的广泛人脉和资源,为扬子江药业带来更多的国际化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荣昌生物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