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荣昌生物挖走何如意博士,扬子江药业发力创新药)
扬子江药业冲劲很足。去年11月,8亿元入股港股上市疫苗公司瑞科生物后,今年开年又有新动作。2月13日,业内多方消息报道称,荣昌生物前高管何如意或将加入扬子江药业,暂任首席医学官(CMO)一职。但截至目前,此消息尚未获得双方的正面回应。
为什么何如意的新入职会引来业内热议?
一方面是荣昌生物失去了一位猛将,另一方面是扬子江接下来是否会有大动作。
资料显示,何如意博士在医药圈积累了30年的经验。他曾在美国霍华德大学获得内科医学博士学位,还有监管经验,在中美两国药监部门担任重要职务。具体经历如下:1999年7月至2016年7月,何如意博士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药审中心工作了17年,担任医学主管、医疗团队负责人、代理部门副主任等职务。
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何如意博士担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现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的首席科学家。
一个同时在美国FDA和中国药监局任职过的猛将,一向是药企争夺的对象。2020年1月,何如意博士加入荣昌生物,担任首席医学官兼临床研究主管。
任职期间,贡献的亮点不少,比如,指导荣昌生物在新药研发、临床评估审批等方面取得稳步发展,荣昌生物的多款创新药物快速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最终获得上市批准,尤其是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的上市过程,何如意博士贡献卓越。
在商业化方面,何如意也穿针引线,让荣昌生物药品市场化轻松落定。比如,2021年荣昌生物与国际知名生物制药公司Seagen达成了全球独家许可协议,用以开发和商业化维迪西妥单抗。这笔交易总金额最高可达26亿美元,一度刷新了当时国内药企单品种BD交易记录。
不过,2024年8月,何如意博士职务调整为首席战略官,不再担任首席医学官及高级管理人员。
何如意博士的离开让业内为荣昌生物惋惜的同时,也对其未来业绩产生一丝担忧。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荣昌生物营虽然增长57%,高达到12.09亿元,但是其归母净利润仍然亏损达10.71亿。难扭亏也一直是这家企业的心病,2023年荣昌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0.83亿元,同比增加40.26%;但归母净利润则亏损15.11亿元,亏损额较2022年的9.99亿进一步放大。
如今,扬子江药业又要获得何如意博士的助力,行业的期待也很高。
2021年7月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突发心梗意外离世,创二代掌舵人徐浩宇接任后进行了一系列改进。近年来,该公司在中药、化学药、生物药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进展。根据米内网的数据,2023年和2024年的前五个月,扬子江药业有29个新品种获批上市。
虽然老牌药企的“老底子”很厚,但是创新领域依然是徐浩宇的短板。不过,在公开场合,这位创二代也提到,公司计划用“自主研发+外部引进”的方式,推进中药、化学药和生物药“三药并举”,全力打造龙凤堂中药品牌,加快进军生物药领域,布局大健康产业。据悉,今后的布局重点也会放在抗肿瘤、神经系统、内分泌、心血管等领域的创新药研发。
有如此雄心壮志,再加上何如意博士的加盟,扬子江药业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创新力很值得期待。据推测,何如意在扬子江药业很可能会分管新药研发和临床评估审批业务。同时,他还可以利用自己在医药界的广泛人脉和资源,为扬子江药业带来更多的国际化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