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源证券:全球股票和债券的投资范式改变 贵金属框架重构)
智通财经APP获悉,华源证券发布研报称,黄金作为独特的大类资产,有别于股票、债券和其他大宗商品,其具有货币、金融、避险属性,对应抵抗通胀和危机两种情形,底层买入逻辑是保值。此外,不建议用实际利率、美元与黄金的负相关性框架来判断黄金的涨跌。自2018年以来,全球股票、债券的投资范式经历了明显的改变,除黄金以外,全球其他市场的估值和定价的逻辑也已经和21世纪初期不一样,而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去美元化浪潮等因素都对黄金价格产生影响。
华源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了解黄金:三属性,两情形,一逻辑
黄金是与股票、债券截然不同的大类资产,因其不提供贴现价值,也不同于其他大宗商品,因其对工业需求不够敏感。
黄金具有货币、金融、避险属性,这些属性之间相互交集,对应到抵抗通胀和危机两种情形(危机发生早期黄金只有相对收益),这些特征对应到黄金的底层买入逻辑——保值。
黄金和美元可以同时具有保值属性。美元计价使得黄金与美元有负相关性,但在外汇非自由浮动的地区,黄金和美元或同时具有保值属性。近年来黄金价格上涨的部分动能来自亚盘。
实际利率、美元与黄金
实际利率、美元与黄金的负相关性框架,是很好的交易、择时指标,但不建议用来判断黄金的涨跌。
实际利率拆解:根据费雪效应,实际利率可以简单理解为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其隐含了两个变量,即衰退预期(影响名义利率)和通胀预期。黄金是抵抗经济危机和恶性通胀的品种,因此这两个变量本身都会影响黄金价格的预期。比较明确的一点是经济增速快速下行和高通胀同时发生时,实际利率会比较低,这时黄金弹性最大(类似70s滞胀时期的黄金行情)。
黄金的宏大叙事
2018年以来,全球股票、债券的投资范式经历了明显的改变,除黄金以外,全球其他市场的估值和定价的逻辑也已经和21世纪初期不一样。其中有许多原因,包括不限于:中国进入工业化进程后期、中美贸易摩擦开启、俄乌冲突以及AI产业趋势的兴起。
拉长时间来看,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是脉冲式的。70年代和2004-2010年是瓶颈期,90年代和2010-2018年是快速上行期,瓶颈期黄金通常会有大行情。当全要素生产率进入快速提升时期,黄金的行情会告一段落。每一轮全要素生产率走势的变化,都需要衰退和出清。
历史两次典型的去美元化都持续了10年以上。去美元化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黄金大级别的行情:1)1960年代末,瑞士、法国等欧洲国家按照固定汇率要求兑回黄金,引发了第一波“去美元化”浪潮。美国最终切断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率,打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进入贬值通道;2)1999年欧元正式诞生,欧元区国家放弃了各自的主权货币,共同推出欧元,在欧元区内部实现了“美元替代”。
本轮去美元化浪潮与前两次不太相同,但确实显著增加了黄金储备的需求。本次去美元化进程中,美元指数与美元储备的走势脱钩,美元仍在持续升值,主要原因在于外汇反应了主要经济体之间经济情况的相对强弱,当前美国经济数据相比欧洲更为强劲,美元与黄金会同时存在避险属性。和90年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当美国没有强大的对手时,就没有去美元化,黄金的价值也会弱于美元。
风险提示
经济失速下行:进出口总值同比下滑,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预期较弱抑制需求,存在经济“失速”风险
宏观经济政策显著收紧:政策显著收紧可能带来预期以及经济形势的改变
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中美摩擦加剧可能影响对外国际贸易等,相关行业或个股可能会有负面影响
美联储政策推进速度不及预期风险:若美联储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则有可能对相关行业或个股形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