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联民生”本周五亮相A股)
2月10日晚间,国联证券发布公告称,经公司申请,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办理,公司A股证券简称将于2025年2月14日起由“国联证券”变更为“国联民生”。
受访人士认为,证券简称变更的影响取决于更名背后的实质性变化以及市场对这些变化的解读和反应。投资者应关注更名背后的业务和战略调整,理性判断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简称更名在即
据公告,国联证券于2025年1月13日召开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会议以全票通过的结果,逐项审议通过《关于变更公司名称、证券简称、注册资本并修订<公司章程> 及其附件的议案》,同意公司A股证券简称进行更改。
经公司申请,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办理,国联证券A股证券简称将于2025年2月14日起由“国联证券”变更为“国联民生”,公司A股证券代码“601456”保持不变。
对于公司拟变更A股证券简称的原因,公告指出,这是基于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同时使公司证券简称更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公司基本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
记者还注意到,在本次公告前几日,国联证券已完成公司名称及注册资本变更,并对《公司章程》及其附件进行了相应修订。
具体来看,2月7日,国联证券公告称,已经完成公司名称和注册资本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了无锡市数据局换发的营业执照。公司名称由“国联证券”变更为“国联民生证券”,注册资本由28.32亿元变更为54.72亿元。
2月6日,“国联民生证券”公司章程首次出炉。公司章程显示,公司中文名称为“国联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Guolian Minsheng Securities Company Limited,公司的注册资本为54.72亿元。除公司名称及注册资本的变化外,新章程相比于之前并未出现明显的调整。
理性判断影响
“A股上市公司变更证券简称的案例屡见不鲜。”财经评论员张雪峰表示,通常情况下,A股上市公司会在主营业务调整或转型、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变更、公司全称变更、风险警示或撤销风险警示等多种情况下对公司证券简称进行变更。
那么,变更公司A股证券简称是否会对公司造成实质性影响?
“证券简称变更的影响取决于更名背后的实质性变化以及市场对这些变化的解读和反应。投资者应关注更名背后的业务和战略调整,理性判断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张雪峰分析说道。
香颂资本董事认为,由于A股存在非理性的交易情绪,所以有时候更改简称也会出现短期的股价波动。
国联证券在公告中则强调,公司本次变更A股证券简称不涉及主营业务的变更,符合公司战略规划和整体利益,不存在利用变更证券简称影响公司股价、误导投资者的情形,也不存在损害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截至2月11日收盘,国联证券股价微涨0.69%,报11.6元/股,最新市值635亿元。
有序推进整合
作为新“国九条”后首单券商并购重组过会项目,“国联+民生”的并购历程受到广泛关注。在此次公司名称完成变更登记后,市场普遍认为,“国联+民生”整合进程有望进一步加快。
“国联+民生”的并购案最早可追溯到2023年3月。彼时,国联集团通过竞拍方式取得民生证券34.71亿股。此后,国联证券并购民生证券高效推进中。
2024年4月,国联证券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停牌公告,标志着两家证券公司的重组整合正式拉开序幕。
2024年12月,证监会同意国联证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注册申请,“国联证券+民生证券”整合进入实施阶段。
2025年1月,“国联证券+民生证券”重组注册获批后,新公司名称出炉。公司中文名称拟变更为国联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A股证券简称拟变更为国联民生。
对于此次并购,国联证券曾表示,公司将稳妥有序推进与民生证券的整合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新“国九条”以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锚定“打造一流投资银行”目标,持续完善优化体制机制,激活改革发展活力,注重系统集成,在规模、质量和效益上实现“1+1>2”的协同效应,迅速提升行业地位和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
公开资料显示,国联证券创立于1992年11月,注册资本28.3亿元,2015年7月6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2020年7月3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民生证券是一家综合类证券公司,成立于1986年,注册地为上海。2004年公司注册为保荐机构,2005年成为首批股权分置改革保荐试点保荐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