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回购4个月后迎反弹契机,2024年报或成海吉亚医疗(06078)股价持续拉升关键?)
自去年10月8日单日股价下跌17.98%后,海吉亚医疗(06078)便进入了一段长达近4个月的股价下降通道中。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在去年10月8日盘中触及股价区间高点27.10港元后,海吉亚医疗股价一路下跌,今年2月3日,公司股价盘中跌至最低11.98港元,刷新其上市以来股价新低,区间累计最大跌幅达55.79%。
但实际上,海吉亚一直在进行股价回购以期挽回市场信心。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累计回购1109.72万股。其中自10月9日至12月31日,公司总回购股数达508.74万股。而在2025年,公司年初至今回购股数达192.84万股。也就是说,自10月8日大跌以来,海吉亚截至目前回购股数达701.58万股。
从PE估值来看,2月3日,海吉亚医疗PE倍数仅9.74倍,不仅低于13.73倍的行业平均PE水平,同时也低于公司11.69倍的历史平均PE倍数,处于估值底部区间。
结合公司基本面情况来看,其前期的股价下行主要反映的是市场对公司扩张放缓及近期盈利表现的担忧。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海吉亚医疗因其市场整合所带来的长期机会也有望成为其后续估值修复的重要因素之一。
短期上升通道开启后续走势如何?
2月7日盘中,海吉亚医疗盘中最高股价达14.42港元,距1月7日盘中高点14.54港元仅一步之遥。
具体来看,在量价关系上,自去年10月8日起,海吉亚医疗股价步入了一段较长的下行区间。但在今年2月6日,其单日涨幅达6.43%;量价方面也一反1月末价跌量缩趋势,于2月4日至7日的4个交易日内逐渐放大至647.84万股,在技术面上股价上涨趋势逐渐明显,并形成了短期上升通道。
技术面上,从均线角度来看,海吉亚股价的5日均线分别在2月5日和6日分别上穿10日均线和20日均线,并形成“短期均线多头排列”形态,表明近期下跌趋势有所缓解,短期反弹动能增强。但60日均线仍高于其当前股价,构成中期压力位。因此趋势反转的最终确认还是要看海吉亚后续股价能否放量突破15港元附近阻力。
从MACD指标来看,其DIF与DEA线在2月3日后出现了类似“拒绝死叉”的形态,表明短期上涨动能增强。但MACD整体仍位于零轴下方,需确认金叉后续能否突破零轴以强化多头趋势。与此同时,2月5日,海吉亚股票的RSI(6)指标越过50指标线并于次日到达超买区间(70),短期可能存在回调压力,投资者仍需观察是否回落至50-70指标线的中性区间。
不过在2月7日,海吉亚医疗股票K线显示出“短十字星”形态。这也是海吉亚三连阳后出现的首个放量滞涨的K线十字星形态。通常来说,拉升过程中出现的此放量十字星,或是股票上行阶段的短期调整。与此同时,其RSI12(56.86)、RSI24(47.34)显示出海吉亚股价仍处于中性区域,中长期未出现明显超买信号,整体趋势仍以修复为主。
结合筹码分布图来看,虽然从2月4日起出现“四连阳”,但海吉亚医疗整体仍处在弱势区域,筹码获利比例仅从3.56%升至15.30%,上方尤其是成本线附近套牢盘较多,主力资金拉升阻力明显。因此,在2月7日收出十字星后,海吉亚医疗若没有短期重大利好催化,或在接下来迎来一段主力资金不断吸筹的横盘震荡期。
年报能否成为股价催化剂
正如上文提到,在此次出现反弹苗头前,海吉亚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下行期,造成这一现象的内因之一或在于公司扩张放缓及近期报销压力的担忧。但与此同时,海吉亚医疗因其市场整合所带来的长期机会亦有可能成为其后续股价反弹的催化因素。因此,投资者显然需要研判上述哪种因素将成为海吉亚后续股价走势的主导因素。从当前时间节点来看,即将披露的年报或成为影响其后续股价走势的重要催化剂。
虽然从2021年以来股价持续下跌,但是海吉亚近几年业绩表现可谓相当亮眼。数据显示,近7年,海吉亚的营收增长CAGR达37.8%,经调整净利润7年CAGR更是达到56.2%。
以2024年上半年为例,2024上半年,公司已经经营与管理了 16家以肿瘤治疗业务为核心的医院,覆盖中国8个省的13个城市,另外还在建设的有2家三级医院。海吉亚也由此实现营业收入 23.8 亿元,同比增长37.6%;毛利7.7亿元,同比增长32.5%;公司EBITDA为6.5亿元,同比增长28.7%;经调整净利润4.0亿元,同比增长15.5%。
即便如此,市场空方对其的担忧依旧存在。首先,公司当前业绩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再投资,属于典型的重资产项目,回报周期长。其次,去年上半年海吉亚销售成本同比增长36.7%至16.25亿元,其中雇员福利开支达到7.6亿元,同比增长约为29.03%,占当期销售总成本的46.77%,其医生薪酬的成本增长速度已超过了当期的收入增速。
因此有投资者担心未来随着海吉亚持续扩张,公司的医生薪酬成本压力或会进一步显现,而这也会是海吉亚医疗后续估值增长过程中的一个绊脚石。
但即便如此,市场多方依旧看好公司中长期的增长趋势。
从市场角度来看,我国肿瘤医疗服务需求正逐年提升,市场总收入在不断提高,早在2019年便达到了3737亿元人民币。就国内肿瘤医院现状而言,据统计,2022年中国肿瘤医院数量约为162个,其中公立肿瘤医院数量约为82个,非公立肿瘤医院数量为80个,近年来国内民营医疗市场受到政策推动,民营肿瘤医院建设市场加速,2022年非公立肿瘤医院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9.38%。
另一方面,随着肿瘤治疗逐渐专业化,我国肿瘤的治疗水平也随之逐步提高,肿瘤医院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从产业链角度来看,肿瘤医院的上游包括医疗器械、医药等行业,虽然医院在卫材、耗材、设备、药品、办公用品等方面需求巨大,但市场仍然供大于求,医院与各厂家、供应商在利润空间、产品配置、附加技术支持等方面都有余地可谈,因而在面对上游供应商时,整合能力强的肿瘤专科医院有很强的议价能力。
并且从2009年收购伽玛星科技95%的股权进入肿瘤医疗行业以来,海吉亚医疗便把目光聚集在三线城市甚至更落后的县市。而得益于海吉亚建立的集中管理架构、“双院长制”及微模块式组织管理架构,使得海吉亚医疗对医院的整合速度、运营效率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简言之,自身整合能力较强海吉亚医疗自身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加上其所处肿瘤赛道需求端不会萎缩,因而面临价值毁灭的概率较低,还能实现长期稳健增长。目前来看,海吉亚医疗在短期内难以扭转其业务重资产属性以及受医疗人才及医生薪酬成本限制的现状,但若在2024年报中实现毛利增速高于收入增速,展现出更佳的盈利质量,或许有利于扭转市场部分投资者对其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