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年两大锂矿上市公司纷纷易主!交易规模超270亿!行业要变天了?)
2025年伊始,锂矿行业两宗大额并购行为备注瞩目。
去年全年,国内碳酸锂市场延续震荡下行的态势,全年均价降至9.1万元/吨左右,较2023年均价下跌约65%,锂价下行周期,行业动态却颇为频繁。
1月15日,另一锂资源企业盐湖股份宣布完成易主,新任控股股东为中国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后者系青海当地国资与央企中国五矿共同组建的新公司,交易对价达135.58亿元。
1月16日晚间,紫金矿业发布公告,拟以137.29亿元收购藏格矿业控制权,并获得控制权实现财务并表。
有市场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企业可能认为锂价偏低,属于低估值期,这个时候往往会有企业并购或者增资等获得优质矿产资源,以提升自身竞争力。
溢价收购
藏格矿业卖身紫金矿业,市场声音多认为是一场“双赢”。
1月16日,藏格矿业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藏格创投及其一致行动人永鸿实业和林吉芳,第二大股东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新沙鸿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紫金矿业全资子公司紫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藏格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控制权转让协议》。
当日晚间,紫金矿业亦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紫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计划以35元/股的对价收购藏格矿业3.92亿股股份,对应股权比例为24.82%,交易金额共计137.29亿元。
此次交易前,紫金矿业已通过全资子公司持有藏格矿业0.18%的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紫金矿业将持有藏格矿业25%的股份。结合各方对藏格矿业治理结构的安排,紫金矿业将对藏格矿业实现控股、进行财务并表。
值得注意的是,紫金矿业此次收购价格高于藏格矿业近年股价水平,后者仅在近三年前的2022年1月股价曾冲至35元的高点,属于溢价收购。
就紫金矿业来看,公司前身为1986 年成立的福建上杭县矿产公司,经过三十年的深耕,已成为实力雄厚的全球大型综合性矿业集团。
2023年,公司实现矿产铜101万吨,成为中国唯一矿产铜产量破百万的企业,2024年前三季度,紫金矿业实现营收2304亿元,归母净利润244亿元。
通过此次收购,紫金矿业将显著增厚铜、锂资源储备,新增战略性矿产钾资源,加强公司锂板块布局,进一步拓展“紫金系”资本版图。此前在公告中,紫金矿业也表示,本次收购有利于优质资源整合,提升紫金矿业与藏格矿业投资价值。
就标的公司藏格矿业来看,公司聚焦氯化钾和碳酸锂业务,是国内第二大钾肥生产商和主要的盐湖提锂企业,掌控察尔汗盐湖724平方公里资源,氯化钾年产能200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年产能1万吨。
在碳酸锂价格持续低价运行的当下,生产成本较低的盐湖相较于锂云母等高成本碳酸锂供应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尽管锂盐价格持续低迷,凭借盐湖提锂技术的相对低成本优势,藏格矿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
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产品毛利率58.83%、82%、65.25%及45.18%;同期,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1.02%、11.46%、7.39%及4.85%。
那么,既然公司在看起来并无较大资金缺口、手握优势矿产资源和兼具良好技术的情形下,为何为选择“卖身”这条路呢?背后存在哪些风险?
实控人资金压力
据悉,藏格矿业成立于1996年,从青海察尔汗盐湖起步,随后进军西藏铜矿、盐湖,于2016年借壳金源谷完成上市。
藏格矿业的核心资产包括青海察尔汗盐湖项目100%权益,老挝万象巴俄矿区钾盐项目、塞塔尼县钾盐项目70%权益,西藏麻米错盐湖24.01%权益,西藏龙木错盐湖、结则茶卡盐湖21.09%权益,以及西藏巨龙铜矿30.78%权益。
股权方面,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肖永明个人直接持有藏格矿业9.85%的股权,肖家100%持股的藏格集团、永鸿实业,分别持有藏格矿业合计27.44%的股权,再加上其配偶林吉芳所持0.22%的股份,肖永明家族合计持股比例为37.51%,是藏格矿业第一大股东。
而第二大股东新沙鸿运投资,是沙钢集团孙公司,2021年通过竞拍及大股东转让股权方式拿下藏格矿业17.21%股份。
不过,根据公司2024年三季报,藏格集团所持藏格矿业的股权质押率为94.49%,肖永明则将所持股份全部质押,永鸿实业的质押率为82.12%,还有部分股权被冻结。
如此来看,实控人存在较大的资金压力,通过出售部分股权,获得现金用于还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实控人资金紧张问题。
但IPO日报注意到,在股权质押的同时,近几年,藏格矿业还在大手笔分红,2022年、2023年的分红金额分别为45.07亿元、25.13亿元,分红率达79.71%、73.48%。
就公司业绩而言,随着钾锂产品市场价格整体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藏格矿业业绩也出现较大程度的下滑。
2024年前三季度,藏格矿业实现营业收入23.2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8.66亿元,下降 44.53%;同期,净利润为18.68亿元,同比下降37.08%。
结合产品来看,公司主力产品氯化钾产量较去年同比下降1.32%,销量同比下降28.22%;平均销售单价同比下降15.40%,销售成本同比上涨16.84%。
另外,公司碳酸锂产量虽然同比上升12.84%,销量同比上升31.56%,但平均销售单价下降63.73%,销售成本维持较为稳定的水平,同比上升2.39%。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2024年所获净利润中,投资收益占了大半,共计13.63亿元;占公司归母净利润的72.96%,较上年同期增加5.21亿元,增长52.37%。
而这笔投资收益正是来自目前由紫金矿业控股的巨龙铜业。
“买买买”
此次收购,并非是双方的第一次交手。
2006年,肖永明控股的藏格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成立巨龙铜业,持股超过77%。
巨龙铜业拥有的巨龙铜矿,号称国内第一大铜矿,资源储量丰富。2024年备案数据显示,累计查明公司拥有的铜金属资源量达2588万吨,还伴生钼、银等资源,但由于勘探和采集艰难,迟迟难有产量。
2020年,紫金矿业出手,耗资38.8亿获得巨龙铜业50.1%的股权,藏格矿业持股比例降至30.78%。
在紫金矿业的经营下,巨龙铜业开发提速,2024年前三季度,巨龙铜业产铜12.20万吨,销量12.06万吨,实现营业收入92.72亿元,净利润 44.28 亿元,公司取得投资收益 13.63 亿元,占公司归母净利润的 72.96%,比上年同期增长 33.88%。
而此次完成对于藏格矿业的控股后,紫金矿业预计将显著培厚公司主营金属品种铜、锂资源储备,并实现公司对于巨龙铜矿的绝对控制。
目前,巨龙铜矿一期已投产,二期全面开工,预计2026年一季度试生产,届时年矿石采选规模、矿产铜等产量将大幅提升,未来规划中的三期工程,有望使其成为全球采选规模最大铜矿山,年产铜约60万吨,产能提升空间巨大。
将时间线拉长来看,藏格矿业只是近年来紫金矿业持续并购之路上的其中一步。
不同于其他全球头部矿业,大多通过自主选区—获取探矿权获取项目的方式,紫金矿业实行“并购—增储”策略,即并购增储潜力大的项目,并购后再探矿增储。
2001年紫金矿业便开启了并购之路,通过国内外一系列的“买买买”,公司业务得以不断扩展,目前其业务已涉及铜、金、锌、锂、银、钼等多种金属矿产。
2021年,紫金矿业正式进军新能源材料产业,彼时公司表示,锂是新能源战略性矿种,是公司董事会确定的需拓展的战略性资源。
在紫金矿业的产量规划中,计划到2028年实现25万-30万吨的当量碳酸锂产量。紫金矿业最新表示,将充分吸收藏格矿业盐湖开发经验和低成本盐湖提锂技术,叠加藏格矿业远期产量,有望推动公司整体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锂生产商之一。
不过有相关人士表示,截至目前,紫金矿业锂矿相关资源大多还未投产,包括在西藏的拉果错盐湖,也是一直在延期中,且叠加现阶段锂行业供应过剩局面未得到明显逆转,锂价跌势短期还将持续,此次将藏格矿业收入囊中,未来如何进一步形成协同效应,产能如何消化或将面临持续性挑战。
行业风云再起
无独有偶,1月15日,另一锂资源企业盐湖股份宣布完成易主,新任控股股东为中国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后者系青海当地国资与央企中国五矿基于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集团愿景而组建的新公司。
2024年12月30日晚间,盐湖股份对外披露了股份协议转让及权益变动公告,五矿集团入主上市公司的诸多交易细节随之曝光。
综合来看,该笔交易规模十分可观。五矿集团与青海国资共同持股的中国盐湖工业有限公司,以135.58亿元的自有现金收购盐湖股份12.54%的股权,转让价格达到19.9007元/股,较上市公司股价溢价率超过20%。
官网信息显示,中国五矿成立于1950年,是以金属矿产为核心主业、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截至2023年年底,该公司资产总额超过1.1万亿元,旗下拥有包括中国中冶、五矿资本、五矿发展、中钨高新、株冶集团、长远锂科等在内的8家上市公司。
2023年,中国五矿实现营业收入9346亿元,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69位。
与藏格矿业类似,盐湖股份的主营业务同样聚焦于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特别是钾、锂等资源的提取与加工。
以2024年上半年为例,盐湖股份的营业收入中,氯化钾产品营业收入约为53.4亿元,占比73.76%,毛利率约为53.52%;碳酸锂产品营业收入约为16.8亿元,占比23.26%,毛利率约为60.16%。
对此,有行业人士表示,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两家头部盐湖资源开发企业纷纷易主,或意味着行业资源的进一步整合,钾、锂资源开发和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提升,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国家层面对国有企业重组与效率提升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