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联想拟斥巨资并购超10亿美元存储外企,高端存储新版图下的估值“蝶变”)
高科技发展,半导体是核心,尤其是在尖端 AI 产业已然成为全球各大科技企业纷纷全力角逐的热门赛道之后。
1月16日,联想集团官方宣布其附属公司已达成最终协议,将收购全球高端企业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Infinidat,公告尚未披露收购金额。
但2011年成立的Infinidat至今已融资3.5亿美元,上一次估值超过10亿美元。这必然是一次大手笔的收购案例。
而联想集团看重的则是吸纳Infinidat后,能对其产业构成的协同效应。即便最终未能成功,联想集团想要进一步强化产品力的意图也昭然若揭。
2024 年被业内外一致认定为AI PC商业化元年。这一年,联想集团作为全球PC市场领军企业,继续以高于行业的复苏速度领跑同行,总收入也成功再创新高。
但深入剖析此次并购案后,从估值的角度来看,似乎能够察觉到联想集团的产业增长逻辑尚未被市场全面认知到。
收购难添巨额收益,联想集团的高端考量
公开资料显示,Infinidat是一家以色列企业存储公司,2011年成立,主攻高端企业存储解决方案。旗下拥有能为企业和服务提供商提供原生主、二级存储平台InfiniVerse,该平台旨在支持跨本地和混合多云环境的现代工作负载。
据悉,截至目前Infinidat的年销售额达到数亿美元,处于盈利状态。按照联想集团2024财年(2023年4月1日—2024年3月31日)568.64亿美元的营收体量,收购Infinidat并不能直接为联想集团带来十分可观的增量收益。
但可以填补联想集团在高端存储中的空白。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此次收购符合其增长战略,并增强了其企业存储产品的竞争力。
联想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集团首席技术官GregHuff也指出通过收购Infinidat,能够加速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
“联想提供全面的存储解决方案,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为先的方法来满足各种企业需求。Infinidat在高性能、高端数据存储解决方案方面的专业知识增强了我们的产品组合,为增长开辟了新的机会。”
都知道联想集团是一家知名的PC产品国际供应商,但强化存储产品组合又从何谈起?
2021年-2023年,分别基于口罩事件下线上化需求、市场饱和和供应链问题等原因,全球PC市场经历了先增长后略微下滑的周期。2024年开始市场才重新逐步走向温和复苏,出现三年多来出货量的首次增长,全年全球PC总出货量同比微增1.3%。
期间,联想集团作为领军企业,在去年第四季度实现了连续五季度领跑市场,全年增长4.5%;同期惠普、戴尔均同比微降。
图源:联想官微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的2025财年第二财季,联想集团实现营收1279亿元,同比增长近24%;按照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近29亿元,同比增长48%。
其中,业绩规模最大的个人电脑业务虽然在行业中依旧表现最佳,增速达12.1%,并与全球第二的市占率差进一步拉大逾4个百分点。据悉,在刚刚过去的第三财季,联想集团仍在持续推动其PC市场份额的增长。但显然,驱动联想集团业绩增长的核心另有源头。
非PC业务占比近半,联想悄悄冲向了端到端之路
进一步细究联想集团财报数据,发现旗下布局了IDG智能设备业务集团、ISG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SSG方案服务业务集团三大业务板块,
其中,最知名的是以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设备产销为主的IDG智能设备业务,该业务贡献了集团2024财年73.1%的总营收;剩余两大业务,本身不面向C端客户且没有得到企业核心聚焦,各自都只占到集团营收的10%+,经常容易被市场忽视。
但实际上,这些方向正在为联想集团贡献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利润来源,且增长态势仍在不断积蓄力量。并且截至2025第二财季,公司PC以外业务营收占比已经提升至近46%。
其中,SSG业务是2021年才成立打造的新增长曲线,2024财年营收占比已经提升到12.3%,且得益于“即服务”及人工智能驱动的解决方案的强劲需求推动,已经连续14个季度实现双位数增长。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的前六个月,SSG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至40亿美元。盈利贡献更是突出,同期该业务的分部溢利占三大业务分部溢利总额的32%。
以服务器产销,以及为企业级客户提供服务器、储存设备及一体化解决方案的ISG业务更是发展成为集团营收增长最快的业务。
2025财年第二财季,集团ISG业务总营收以65%的高增速连续第二个季度创下历史新高,首次达65亿美元。其中,存储、软件和服务业务的营收总和涨超35%,海神液冷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过48%,纷纷创下历史新高。
正如,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此前表示,联想集团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大的端到端基础设施方案提供商。不只是在个人用户端,数据资产呈指数级增长的企业级用户方案市场也不容被忽视。
近20年深耕,联想存储事业“蜕变”时机成熟了
站在PC产品的产业链维度,存储服务器本身就是其中技术含量、价值量都不低的核心部件之一。为此,联想集团也早在2003年就已经进入了存储行业,此后20多年通过一系列战略收购、战略合作、投资等手段加深了在该领域的布局。
例如,2004年,与日立数据系统(HDS)达成合作,成为HDS高端存储阵列的代理,在中低端领域推出“联想|HDS”联合品牌以及基于HDS的Thunder9500V系列。
2012年,联想集团又宣布与美国信息存储资讯科技公司(EMC,2015年被戴尔收购)合作组建LenovoEMC子公司,计划在服务器和存储业务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两年后,联想集团成功发布了首款独家销售的存储旗舰产品-Lenovo|EMCVNX5150,并由此从代工厂正式开始转型做自主品牌。
不过,随着5G数据大爆炸时代的到来,以及数字资产要素化趋势愈发明显,联想集团开始不再满足于入门级存储市场。当时这部分市场只能够满足中国15%存储市场的需求。
因此,时间来到2018年后,联想集团进一步宣布与NetApp(拥有全球首屈一指的存储操作系统DataONTA)达成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联合成立了一家智能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和服务企业联想凌拓,联想集团以51%股权占主导。
历经近20年发展,联想集团做到了存储市场的强者之位,尤其是低端市场。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据IDC的企业存储报告,联想集团已连续两个季度排名全球存储营收第五大制造商,并首次在主流存储市场类别中排名第一。其中,据悉按价格区间计,在低于2.5万美元的低端市场,联想集团位列第一。
这一年,据联想集团当时的执行副总裁、ISG总裁KirkSkauge所言:“我们在存储业务的每个部分都创下了纪录,全闪存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00%,中端存储增长22%,TruScale基础架构即服务同比增长600%。”
产品端,联想集团旗下拥有了包括ThinkSystemDG全闪存、DM混合存储和DESAN阵列,不过大部分是NetApp的ONTAP存储系列的OEM产品。
各类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等技术加速演进下,全球经济、产业数智化早已进入不可逆的蓬勃发展期,海量数据的商业价值也愈发凸显,进而催生了大量的存储计算需求。
这种背景下,联想集团这次收购Infinidat就是想要更进一步完善存储产品矩阵,布局在高端产品中短板。
这其实也是一家高端科技企业面对AI新技术卷起的激流时做出的积极应对。作为一家私有的高性能存储技术开发商,据新浪财经,Infinidat在2024年年底开发了一种新的检索增强生成(RAG)工作流部署架构,能帮助该公司的InfiniBox和InfiniBoxSSA企业存储系统用户使用该架构来优化输出到AI模型的数据。
与此同时,管理层方面也在引入新血液。同样是在去年6月,联想集团引进了曾担任西部数据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兼硬盘驱动器(HDD)业务总经理的AshleyGorakhpurwalla接替了原ISG总裁Skaugen的职位。
西部数据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硬盘厂,2019年Q3曾以35.4%的份额位居全球机械硬盘市场第二,仅次于希捷。联想集团新任ISG总经理的实力可见不一般。
基于存储业务的持续向上发展,联想集团也对该业务的盈利提出了要求,或者说是给出了新的预判。2024年4月,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2024/2025财年誓师大会中,提出了新财年四大目标,其中之一就是ISG实现扭亏为盈、恢复增长,并在混合式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领域力争领。
结语
在人工智能化的浪潮中,AIPC刺激的换代新需求即将刺激联想集团等品牌商开始新一轮爆发,这是整个市场都在翘首以盼的预期。
但就个股而言,联想集团的产业增长逻辑并未被市场完全充分认知到,譬如上面重点谈及的存储服务器等ISG业务、SSG业务,而这些其实都是服务于公司正在重点聚焦的混合式人工智能方向。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 CEO 杨元庆指出,“个人人工智能双胞胎” 与 “企业级人工智能双胞胎”,将与公共人工智能模型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混合式人工智能无疑是未来的发展大势。
他进一步阐述,无论端侧是否具备 AI 功能或操作模式,未来都极有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并持续升级换代。而这,正是联想集团存在的价值体现。但他同时强调“如果没有底层技术的话,是支持不了抱负的,就是要引领潮流,成为颠覆者,而不是被淘汰者。”
为顺应这一趋势,过去一年,联想集团从私有云和公共云、个人与企业解决方案的无缝且安全集成等多个维度发力,推出了一系列新技术。其中包括面向企业的联想HybridAIAdvantage(混合式人工智能优势集),具备创新散热技术的新一代联想Neptune海神液冷服务器,以及最新ThinkPad X1 2合1 Aura Edition AI PC、联想AI Now、联想Learning Zone软件平台等。联想集团正稳步朝着全栈式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方向迈进。
不局限于PC产品端,联想集团是一家正在加速向上的高科技企业。
来源:港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