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4药企出海:做难而正确的事)
2024年,出海依然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关键词。ADC、双抗药物合作交易火爆,出海数量再创新高;交易金额上限不断突破,多家药企凭借出海扭亏为盈。
海外市场为生物医药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量和发展方向,但走好出海之路绝非易事。近年来,创新药海外合作数量上升的同时,也有部分合作半路终止。此外,还有企业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割舍或是调整海外业务。
不过,好在各方都没有放弃,而是积极探索出新的道路。“NewCo”这一新模式的出现,备受企业青睐。
出海之路机遇与风险并存,但对中国药企而言依然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
ADC、双抗药物合作火爆
从2024年出海药物的品种来看,ADC药物依然火爆,海外合作热度持续高涨。
在刚刚过去的12月4日,映恩生物宣布,与全球生物医药公司葛兰素史克(GSK)已就一项潜在同类最佳ADC药物(DB-1324),达成独家授权协议。根据协议,GSK将获得全球(不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独家授权,以推进该ADC药物的研发与商业化进程。
根据协议条款,GSK将预先支付3000万美元预付款及其他行权前里程碑付款,以获得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除外)推进DB-1324研发和商业化的独家授权许可。
如果GSK行使许可权,映恩生物将收取行权费以及后续在开发、法规注册和商业化不同阶段的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9.75亿美元。商业化成功后,GSK将对全球净销售额(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除外)支付不同比例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并从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的净销售额中获得特许权使用费。
2024年4月,普方生物被Genmab以18亿美元收购,前者手握靶向FRα、CD70和PTK7等靶点的多款ADC药物,普方生物也成为首家被收购的中国ADC公司。此外,年内还有宜联生物、百奥图赛、药明生物等同海外药企达成ADC药物的合作。
2024年部分国产ADC出海交易 (唐菁阳制表)
ADC火爆的背后,一方面是ADC药物市场相对仍有开发空间;另一方面是中国创新药企的配套研发能力在不断得到认可。
据浦银国际证券统计,2021年至2024年11月底,国产ADC药物领域BD交易总额已超400亿美元,包括科伦博泰在内的领先ADC药物企业实现了2笔以上的交易,超过50%的授权交易的首付款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科伦博泰、百利天恒、荣昌生物等代表性国产ADC药物的交易金额均超10亿美元。
研发方面,2025年多款国产ADC药物有望上市。科伦博泰的博度曲妥珠单抗(靶向HER2)、恒瑞医药的瑞康曲妥珠单抗(靶向HER2)、乐普生物的维贝柯妥塔单抗(靶向EGFR)、Therapeutics/瓴路药业的泰朗妥昔单抗(靶向CD19),均已在国内递交上市申请,有望在2025年获批上市。
双抗类药物的交易热度在今年也逐渐崛起,受到海外合作方的青睐。其中,默沙东花费近33亿美元拿下礼新医药一款双抗药物备受业内瞩目。2024年12月20日,默沙东宣布已完成关于在研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LM-299的全球独家许可协议,并将向礼新医药支付首付款5.88亿美元。
另基于LM-299多项适应证的技术转让、开发、获批和商业化进展,礼新医药还有资格获得最高27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其中包括预计在2025年完成技术转让后支付的3亿美元。
2024年部分国产双抗类药物出海交易 (唐菁阳制表)
交易金额屡创新高
2023年年底,百利天恒与百时美施贵宝(BMS)84亿美元的合作刷新了国产创新药出海交易金额记录。根据双方合作协议,BMS和百利天恒将共同开发及推动BL-B01D1的商业化。其中,BL-B01D1是全球首创EGFRxHER3双靶点抗体偶联药物(ADC)药物,已在多种癌症类型中表现出显著疗效。
2024年上半年,百利天恒已获得BMS的8亿美元首付款,公司业绩也由此高涨。最新的三季报数据显示,百利天恒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56.63亿元,同比增长1399.22%;归母净利润为40.65亿元,同比增长889.23%。
2024年同样有多个出海项目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其中,金额最高的为恒瑞医药以60亿美元出海了3款GLP-1产品。据恒瑞医药公告,公司将HRS-7535、HRS9531、HRS-4729产品的海外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有偿许可给Hercules,交易总金额约60亿美元。
交易后,恒瑞医药近期将获得1亿美元首付款和完成技术转移后的1000万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此外,这笔交易还包含临床开发及监管里程碑款累计不超过2亿美元,销售里程碑款累计不超过57.25亿美元,及达到实际年净销售额低个位数至低两位数比例的销售提成。
国产小分子创新药的出海交易金额也在2024年被刷新。2024年6月,港股上市公司亚盛医药宣布,公司旗下核心产品奥雷巴替尼(商品名:耐立克)的海外独家许可将授予武田制药。
依据协议,亚盛医药将收到1亿美元的选择权付款,并有资格获得最高约12亿美元的选择权行使费和额外的潜在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年度销售额提成的双位数比例特许权使用费。交易总金额超越此前被称作“最贵”出海小分子药物——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商品名:爱优特)。呋喹替尼的交易对象同样为武田制药,授权总金额最高为11.3亿美元。
2024年部分国产创新药出海交易情况 (唐菁阳制表)
从海外合作方投资的交易金额来看,诺华是2024年在国内“扫货”最为豪气的跨国药企。2024年1月,诺华收购国内生物技术公司信瑞诺医药。交易完成后,信瑞诺医药将整体并入诺华中国。
另在2024年1月和10月,诺华分别同舶望制药和百裕制药达成合作。前者合作项目为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舶望制药将从诺华获得1.85亿美元的首付款,并有资格获得潜在的期权和里程碑付款以及商业销售的分级版税。两项交易潜在总额高达41.65亿美元。
同百裕制药的合作项目则涉及一款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签订独家许可协议。根据协议,百裕制药将收到7000万美元首付款,以及可达11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及商业化等各类里程碑付款和相应特许使用费。三笔交易累计涉及的潜在金额已超50亿美元。
机遇与风险并存
海外市场对于中国药企的确充满诱惑。在国内,药企面临着集采降价、医保控费等政策压力。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缩。海外市场愈发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更有着“不出海就出局”的说法。
据医药魔方、华鑫证券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license-out交易数量达73项,金额达336亿美元,其中首付款达到25.9亿美元。多数国产创新药乘风破浪得到海外市场认可,但也有部分海外合作交易半路终止或是失利。
2024年8月8日,和铂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合作方Cullinan有关终止协议的通知,终止关于HBM7008在授权区域内的开发和商业化,该终止于2024年11月3日生效。由此,和铂医药将重新获得HBM7008的全球权益,并将继续探索其他开发和潜在商业化的机遇。
和铂医药曾于2023年2月将HBM7008在美国的独家权益授予Cullinan,根据协议后者将自费负责HBM7008在授权地区的开发和商业化。合作终止后,和铂医药无义务退还于终止前根据合作协议收取的任何款项。
另一家港股生物科技公司康宁杰瑞也未能成功在海外市场取得佳绩。2024年7月,康宁杰瑞在美国的合作伙伴Tracon公司宣布,恩沃利单抗针对肉瘤的临床试验未达到主要终点,将终止进一步开发,并在短期内探索战略替代方案。恩沃利单抗是康宁杰瑞唯一实现商业化的产品,海外适应症开发失利对公司造成的影响不言而喻。
此外,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以药明康德为代表的CXO(医药外包)企业的海外业务在2024年也倍感压力。虽然《生物安全法案》几经波折未被列入美国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但国内相关企业依然受到影响。
药明康德于2024年12月25日宣布,将其全资子公司WuXi ATU(药明生基)美国运营主体Advanced Therapies以及英国运营主体Oxford Genetics的全部股权以现金对价方式,转让给一家设立于美国的股权投资基金Altaris。该举措被业内视作是在规避海外风险。
2024年年内,康龙化成、凯莱英和九洲药业等国内知名CXO企业均通过出售海外参股公司或是将生产线转移到其他地区等方式对海外业务做出调整。
出海方式趋向多元
面对出海的重重挑战,中国药企始终积极面对,并探索出了更为安全的道路。上述恒瑞医药3款GLP-1产品的出海交易,不仅创下了年度最高金额,还在行业内开启了新的出海模式。与传统License-out模式不同的是,在这笔交易中,恒瑞医药不但能获得首付款加里程碑付款,还能取得美国Hercules公司19.9%的股权。这种模式被称作“NewCo”。
众诚智库高级咨询师邹春燕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解释,NewCo出海模式,就是将公司产品管线海外权利授予海外新成立的公司,获得股权及资金支持,同时引入海外基金,搭建国际化团队,实现产品出海。
鉴于该模式并非一次性买卖,创新药企既能获得资金支持,通过海外基金获得引入合作方的股权,搭建国际化管理团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实现公司国际化布局,越来越多的药企采用这种模式出海。
恒瑞医药率先尝试后,港股生物科技公司康诺亚也在年内完成两笔NewCO交易。其中,第一笔为2024年7月,公司将两款双抗新药CM512、CM536的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授权给Belenos Biosciences。根据协议,康诺亚将收到1500万美元预付款、1.7亿美元里程碑金额,以及特定比例的销售分成。Belenos由医疗专业基金OrbiMed控股,持股比例50.26%,康诺亚全资附属公司一桥香港持股30.01%,康诺亚董事长陈博将加入Belenos的董事会。
第二笔在2024年11月,康诺亚与Platina Medicines Ltd(PML)订立独家许可协议,授予PML在全球(不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研究、开发、生产、注册及商业化CM336的独家权利。
根据协议,康诺亚生物将收取1600万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付款,同时获得Ouro Medicines的少数股权作为交易对价的一部分。在达成若干临床、监管及商业里程碑后,康诺亚生物还有权收取最多6.1亿美元的额外付款,并从PML收取CM336及相关产品销售净额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
此外,嘉和生物于2024年8月也将旗下CD3/CD20双抗GB261的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授权给TRC 2004公司。嘉和生物将获得数千万美元首付款、4.43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分层特许权使用费,并持有TRC2004一定股权。
多位业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NewCo”模式灵活高效,创新药既能从中获得现金支持,又能通过持有“NewCo”的部分股权分享研发管线增值的远期收益,这一模式在未来还将继续受到有出海意愿的企业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