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新零售,三年内小米之家目标 2 万店(24Q1 电话会)

来源:海豚投研 2024-05-23 23:41:2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SU7,全年冲刺 12 万辆

(原标题:小米:汽车新零售,三年内小米之家目标 2 万店(24Q1 电话会))

小米集团(1810.HK)于北京时间 2024 年 5 月 23 日晚的港股盘后发布了 2024 年第一季度财报(截止 2024 年 3 月),电话会要点如下:

以下为 小米 2024 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纪要,财报解读请移步《小米:手机回血车爆火,真能一雪前耻?

一、$ 小米集团-W.HK 财报核心信息回顾:

二、小米财报电话会详细内容

2.1、高管层陈述核心信息:

1)近期战略&业务进展:

① 国际业务:

- 连续 15 个季度维持智能手机市场全球前三的地位,在 63 个国家和 56 个市场中排名前三,在 67 个市场中排名前五。

- 在新兴市场的增长显著:中东市场份额从 7.1% 增长到 20.9%。非洲市场份额达到 10.6%,增长了 4.5%。东南亚市场份额为 16.5%。拉丁美洲市场份额为 15.3%,增长了 2%。

② 小米电动汽车业务:

- 预计 6 月份交付量将超过 10,000 辆,2024 年全年交付 100,000 辆,冲击 12 万辆。

- 销售与服务网络覆盖超过 80 个城市,设立约 50 个服务中心,覆盖所有省份、城市、自治区和直辖市。

- ADAS 领域投资人民币 47 亿元,团队规模到 2024 年底扩大到 1500 人,明年进一步扩大到 2000 人。

- 女性车主占比将达到 40% 到 50%,BEV 车主占 29%。预计随着苹果退出汽车行业,将吸引更多苹果用户选择小米车辆。

- 新零售业务已增长到 9%,小米之家计划到 2026 年扩展到 20000 家门店。升级小米之家商店,搬到最佳位置,进一步扩大面积。将继续改变生态系统,以便我们的用户能够充分享受我们提供的生态系统产品。

- 在中国大陆完成高端化战略,占领 4000 至 5000 元市场细分。预计手机和车辆业务将继续推动高端化。

2)财务要点

1)股东回报:已回购股份金额达到 22.5 亿元人民币,超过 2023 年全年总额。

2)ESG:

- 2030 年主要业务委员会达到基准年 30% 的目标。

- 2035 年实现 100% 使用可再生能源。

- 2040 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及 100% 采用可再生资源。

2.2、Q&A 分析师问答

Q:请问小米如何实现电动汽车与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同时,智能手机业务和传统物联网及互联网业务将如何支持电动汽车业务?

A:关于协同效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产品和技术层面,小米已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展开工作,并有进一步增长空间。其次,从用户角度,我们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女性消费者,这是智能手机业务所未能触及的领域。第三,客户粘性方面,小米生态系统内的用户流失成本较高,购买我们汽车的用户往往已拥有多款小米产品,这构成了显著的协同效应。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协同效应将进一步加强,我们有信心继续挖掘潜力,实现持续进步。

Q:关于智能手机毛利率。请问您有哪些措施来控制成本并提高效率?与同行相比,您的优势何在?

A:关于智能手机的毛利率,属于老生常谈的话题,但随着组件成本的上涨,人们担心这是否会影响我们的业务。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核心组件成本上升,但我们第一季度的毛利率依然良好。小米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首先,我们进行了战略储备,以应对行业成本变化,特别是在内存部件方面,这对我们至关重要。其次,随着小米规模的增长,我们与行业领先者的差距正在缩小,而与追随者的差距则在扩大,这表明小米的效率正在提升。此外,我们在产品结构上持续优化,这有助于缓解成本上涨的影响。最后,小米的业务模式是智能手机 +AIoT+ 电动汽车,我们的 AIoT 业务毛利率已经显著提高。在非手机业务方面,我们正努力实现业务的一致性和协同发展。

Q:关于新零售,新的一年里,您计划在中国增加门店,能否详述扩张计划的规模,包括您直接运营和特许经营的门店?另外,海外扩张将涉及哪些区域,从哪些 SKU 开始?

A:关于零售业务的进一步扩张,2021 年我们对门店进行了整合,以提升效率。未来几年,我们计划新增 1 万家门店,使门店总数达到 2 万家。此外,我们还将对现有门店进行升级,包括迁移至更佳位置和扩大面积。对于电动汽车新零售,今年我们已有 59 家门店,但需求量大,顾客有时需要等待一至两小时,因此,我们计划将电动汽车门店扩展至超过 50 个城市。同时,我们注意到一些顾客需要长途跋涉才能到达门店,于是我们计划增加更多门店。在中国,我们计划将门店面积扩展至 500 平方米,以展示更多颜色和款式的汽车,如受欢迎的浅紫色车型。目前,我们已有超过 2000 家门店在海外市场,但与中国市场相比,海外门店在建设、效率和控制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我们认为小米新零售模式有潜力在海外市场复制,未来五年内计划开设 1 万家小米之家门店。这不仅将支持我们的智能手机业务,也将便利我们的 IoT 业务海外扩张。目前,中国市场的移动业务和 AIoT 业务各占约 50%,而海外市场的 AIoT 业务不足 20%。海外扩张对于我们的 IoT 业务至关重要,因为目前我们缺乏高效的销售渠道。展望未来,我们还需要建立小米新零售的基础设施,包括建筑等。

Q:第一季度海外互联网业务增长了 40%。能否分享这一增长背后的原因?

A:今年的 ARPU 约为 5 元人民币,我们提高了将收入转化为现金的能力。增长主要得益于出货量的持续增长,收入增加,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吸引新客户加入我们的平台。用户基数的扩大对我们非常有利。此外,随着客户数量的增加,我们在利润中的份额也在提升。展望未来,我们预计海外业务将持续增长。

Q:首先,祝贺您取得的卓越成绩。关于 IoT 业务的毛利率,您能否分享当前的情况?有消息称,您正利用互联网业务来缓解 IoT 业务 20% 的利润压力。请问这一毛利率是否可持续?公司在继续优化 IoT 业务方面,您期望达到的理想毛利率是多少?此外,关于海外 IoT 业务的扩展,比如家电和可穿戴设备等,您有何部署策略?在产品推出和计划方面,您有何考虑?

A:关于 AIoT 业务,我们今年的策略是围绕人、车和生态系统展开。我们认为这是行业领先的策略,因为我们的 AIoT 业务始于我们的生态链,并且我们团队一直在这个基础上构建。这种模式使我们能够快速交付产品,并且在业务发展上取得了良好成果。尽管我们看到了这种模式的一些困难和缺陷,例如仅依赖轻资产模式是不够的。过去几年,我们增加了新的例子,如笔记本电脑,并将其纳入智能手机业务。对于空调业务,我们从生态部门的 ODM 模式转变为完全自主研发。通过利用这些能力,我们实现了这一领域的增长。我们正在逐步实施这些策略,今年已经实现了大部分产品,例如,我们的空调销售非常好,我们能够掌握所有关键组件。平板电脑也表现出色,使用了 100% 的可穿戴资源。这些决策是三年前做出的,我们将继续关注电视业务,如 Mini LED 等新技术产品。

关于毛利率,我们没有具体的目标,因为不同产品的毛利率差异很大。我们会根据每个产品的特性进行基准比较,例如空调业务会参考格力,电视业务会参考三星等。

在全球化方面,我们考虑两个要点:一是产品的合规性,需要在每个市场中实施;二是产品与市场的匹配程度。我们正在解决这些问题,并确保产品能够以高效率销售。小米之家和小米新零售是重要的平台,对于海外市场,AIoT 具有巨大潜力,我们需要集中精力解决小米的问题并建立我们的能力。

Q:近期市场观察到一些订单被分配给了其他企业,这表明小米在获取订单方面可能面临挑战。您是否考虑通过营销策略等其他手段来增强市场竞争力,以获得更多订单?

A:小米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产品交付。用户在我们的应用上可以看到,目前的预计交付时间超过 30 周,即要到明年新年后。订单积压问题严峻,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提升产量和缩短交付周期。例如,我们的 Pro 版本原计划 5 月底交付,但我们力争在 5 月中旬完成,以避免对用户过度承诺。我们希望实际交付时间能比 PPT 中展示的更短。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正采取措施提高生产效率。目前工厂实行三班制,我们正努力改造业务流程和工厂,预计 6 月产能将翻倍,帮助缩短客户订单的交付时间。

我们的目标是确保今年年底前交付 100,000 辆车,挑战目标是 120,000 辆。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如果能有效解决交付问题,鉴于我们目前良好的口碑,订单量预计不会成为主要问题。

Q:在 5000 至 6000 元价格区间,您的市场份额在短时间内显著提升。考虑到 6·18 促销活动包括 iPhone 在内的市场竞争加剧,短期来看,这对公司的价格和销量有何影响?关于高端化趋势对市场的影响是什么?

A:关于 6·18 的销售活动,我们从 5 月 20 日就已开始准备,相比往年提前了,电子商务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在 6·18 的促销活动中,小米的产品在所有排名中位列前三,整体表现符合我们的预期。

就竞争而言,去年 9 月我们就讨论过高端化战略,并预计了其成果。目前,小米的市场份额有了显著增长。根据 MIS 和第一季度的数据,我们注意到有三家品牌市场份额在下降,而包括小米在内的三家公司则在上升。面对竞争压力,我们相信小米的市场份额将继续提升。

我们相信小米能够应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回顾去年的预算,我们发现实际进展比预期更快。对于第二季度,我们预计业务运行不会受到促销活动的影响,一切都在预期之内。

Q:与去年同期相比,观察到库存有较大增长。这是否因为针对组件价格上涨进行了战略性库存储备?在成品和核心组件方面的库存情况如何?

A:库存增长主要由四个因素导致:1. 我们根据市场预判,对原材料进行了战略性储备,以应对可能的价格上涨。2. 自 4 月起,我们开始销售汽车,其中包括 5000 辆创始版车型。这些车辆已生产完毕,尽管尚未销售,但已经计入 3 月 31 日的库存。3. 随着空调等产品进入销售旺季,我们正在为第二季度的销售高峰准备库存。4. 为迎接 6·18 的销售活动,我们已开始储备库存,以确保当天的发货和销售表现。这些策略性举措共同导致了库存的增长。

Q:关于智能手机业务,中东地区实现了 113.3% 的增长,能否请您详细说明这一增长背后的因素是什么?对于过去我们较少关注的其他海外市场,您能否分享一些关键的成功经验?

A:由于疫情影响,我们过去几年的面对面沟通受到了中断。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总部开始指示团队出行,访问了超过 20 个国家。在此期间,我们在西欧、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等重要国家进行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调整,并对团队执行策略进行了优化,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业绩。此外,我们从 2018 至 2019 年制定的策略延续至今,我们不断进行人力资源和战略上的调整。基于这些调整,我们相信我们的市场发展速度将会加快。这些努力也是我们在第一季度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

我们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以沙特阿拉伯为例,目前市场份额仅为个位数,但根据我们的经验,有潜力达到 20% 至 30% 的市场份额。在中东、中美洲,包括墨西哥,以及南非和非洲其他地区,我们的业务增长迅速,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Q:在人工智能领域,小米近期在大模型开发上取得了显著进步,您能否阐述您对 AI 技术的看法以及小米在这方面的长期愿景?

A:对于 AI 领域,小米有自己的原则和长期愿景。我们不涉足通用的大模型,而是专注于开发端到端的特定领域,这一部分发展迅速。我们还与合作伙伴一起,继续推出与生成性大模型相关产品。目前市场上所谓的 AI 智能手机,实际上更多是具有 AI 功能的手机,而非真正意义上的 AI 智能手机。我们相信,真正的 AI 技术将在未来推动重大进展。

首先,在云技术方面,我们正在适应并希望利用 AI 和云服务。我们将通过自己的投资与不同公司合作,以利用这里的最佳模型。第二,我们还将关注 AI 与人类以及汽车的结合。例如,我们将研究在 ADAS 领域如何更多地使用 AI,并注意到这一领域存在的差异。此外,我们还在考虑如何在我们的产品中采用混合模式,以便人们能够享受到技术带来的美好生活。最后,我们将继续推出使用 AI 来提高公司效率的措施。例如,如何将 AI 应用于我们的智能制造工厂,以及如何利用这些 AI 技术优化材料使用。

Q:关于 IoT 渠道策略,北美和日本市场影响重大。若海外市场份额增至 50%,是否有计划扩展合作平台?同时,鉴于其他中国品牌在增长和利润上与小米的差异,小米是否有意向拓展新的市场和渠道?

A:小米在 AIoT 领域有明确的策略。我们通过小米之家和自有渠道有效运营,并与不同的分销商合作,积极拓展渠道和市场。我们坚持高性价比和物有所值的原则,例如在日本,我们专注于线上小米网络而非线下渠道。这与一些追求高利润率并需支付多种费用的全球化公司不同,他们的产品竞争力通常较低,这不是小米的策略。我们在每个核心国家都运营好小米网络,并且在小米之家和亚马逊等全球电商平台上也做得很好。此外,我们也会与一些国家的本地电商平台合作。在欧洲,我们与许多合作伙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我们的品牌也得到了广泛认可。这些策略使我们在 AIoT 领域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Q:能否分享电动汽车业务的毛利率以及未来一年的毛利率目标和生产增长计划?

A:关于智能电动汽车的毛利率,已宣布的目标增长率为 5% 至 10%。目前,我们需要时间来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预计到 6 月底会有更准确和精确的利润率数据。毛利率通常受几个因素影响,包括规模和核心零部件的成本。我们已经设定了从 7 万辆增加到 12 万辆的交付目标,这将显著改变规模。此外,从今年到明年,核心零部件的成本也将决定我们的采购成本,这对利润率至关重要。目前,我们没有设定具体的毛利率目标。

关于产品组合及其潜在影响,我们计划在第二季度的财报中,对电动汽车业务的收入和利润进行单独披露,以便市场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电动汽车业务相对于其他原材料部门的毛利率。我们预计在 8 月份的业绩公告中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此处结束>

本文的风险披露与声明:海豚投研免责声明及一般披露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小米集团-W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