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陆金所控股一季报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
3月底,陆金所控股(LU.N;06623.HK)因其特别分红方案受到市场高度关注。但在4月23日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财报中,陆金所控股营收同比下降30.9%,净亏损8.3亿元。
两者对比,外界不由得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产生疑惑。但如果从小微贷款市场的金融规律看,陆金所控股的这份“惨淡”财报中反而透露出不少好转的趋势。陆金所控股税前依然保持了盈利,财务压力主要来自风控所需的风险拨备。未来,这些反而会使得业绩表现更加稳健。
税前依然盈利,透视一季报的“真相”
由于陆金所控股向100%担保模式转型,短期会因必要的金融成本给财报增添压力。今年一季度其实已进入战略验证阶段。一些重要的变化被掩盖了。
首先,一季度净利润亏损主要原因为分红导致的所得税同比增加234%,这属于为了回报市场和投资者而产生的手续成本,不能体现真实业绩水平。在剔除这项影响后,陆金所控股一季度税前录得了4.5亿元利润,实质上处于盈利状态,和当前业务调整后的整体表现是相符的。其报告期内总支出同比下降27%,体现了成本控制上的努力。
其次,在表面上的赋能贷款余额有所减少的情况下,陆金所控股一季度前期风险指标C-M3由2023年第四季度的1.2%改善为1%,信贷减值损失同比下降8.6%。已经逾期和造成的信贷损失,代表过去的资产质量,而C-M3这样的贷款风控指标属于“贷款迁徙率”,体现的是正常贷款与不良贷款的关系,用于动态预测未来资产质量,越低则未来表现越好。
所以,在战略调整中,陆金所控股的资产质量表现已经更稳,风控能力相对以往得到提升。
最后,截至第一季度末,陆金所控股的收入率为9.0%,高于去年同期的7.3%。收入率是一笔新增业务里公司的收入占比,也就是变现能力。在100%担保模式中,陆金所控股更多的收费由公司自身收取,看似业务规模不增长,但变现能力在提升。所以在稳住信贷损失的情况下,理论盈利能力反而会增强。
此外,在陆金所控股“消费金融+小微融资”双引擎结构中,一季度消费金融贷款占新增贷款销售额的42%,大幅高于去年同期的24%,消费金融贷款已经占到当前贷款总余额的14%,意味着陆金所控股的业务集中度在继续优化。消费金融业务的增长不仅兑现了前期承诺,也让陆金所控股能更好地分散业务风险。
这实际上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陆金所控股对战略调整的阵痛早有规划。大刀阔斧的多项去风险措施终于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指标的企稳。
适应环境,瞄准业务长期价值
陆金所控股早有成功转型的经验。这次调整中,2023年第三季度末,陆金所控股已经完成向100%担保模式的过渡,2023年第四季度新增贷款全部由消费金融子公司作为表内贷款发放,或由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100%承担风险的业务模式下提供。当把风险都揽到自己身上,前期的贷款规模收紧或许是必然选择。
深挖这项行动的意图,陆金所控股其实在适应大环境的变化。
一方面是政策的推力,2023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着重强调要扩大融资担保机构对农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但我们知道,在市场层面,小微企业领域一直是优质企业已经融资过饱和,而普通小微企业在宏观经济波动中,不容易证明自身偿债能力,机构的信心也不足。
风险偏好的变化,让不少小微企业不得不面对融资门槛的提高,而信贷机构也更难把增信成本转移出去,陆金所控股自身的发展有可能同步被限制。
因此,对陆金所控股来说,利用好自身融资担保牌照,转向100%担保模式,不但能打通业务通道,帮助小微企业畅通融资渠道,更能提升合作机构的信心,共同扩大未来的信贷业务前景。从中长期来看,业务增量就在这种变化中逐渐累积,且对应着持续提升的资产质量。
截至一季度末,陆金所控股承担风险的贷款余额(不含消费金融业务)比例由去年同期的20.4%增至41.6%。短期花费更多精力在业务模式的转变中是合理的。
风险拨备带来的财务压力无需过度担忧
综上所述,在向100%担保模式转型的过程中,陆金所控股的财务压力其实来自风险管理需求。融资担保作为一种金融服务,需要相应的“风险拨备”。风险拨备是融资担保机构为了应对潜在信用风险专门设置的资金,它需要从机构的收入或利润中提取,主要用于覆盖未来可能发生的贷款违约造成的损失。
所以,陆金所控股的转型意味着贷款余额风险承担的增长,需要更多资源满足风险拨备需求,风险敞口扩大,业绩就会出现短期下滑。
但是,风险拨备本身是应对潜在风险的举措,实际上体现出管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陆金所控股在进行风险拨备后,这部分资金不会成为信贷减值损失。在贷款的整个存续期内,陆金所控股逐步收取费用,会实现更多利润。
这就体现了风险和收益都有滞后性。在陆金所控股进入100%担保模式时,风险因贷款行业的性质会滞后出现,而陆金所控股的应对要提前,短期承压属于自然现象。在经过初期建设后,收益开始转化,也存在滞后性,但最终会反映到报表上。通过自身的主动抗风险管理,陆金所控股将能真正穿越周期,实现长期主义的确定性。
结语
正如陆金所控股董事长兼CEO赵容奭所说,陆金所控股继续把谨慎经营和长期稳定放在首位,重视质量而非数量。在它完成战略转型后,业务自主性提升、资产质量提升和风险管理水平提升优点显著,股东回报也得到市场认可。
截至2024年3月31日,陆金所控股的银行存款余额为394亿元,净资产为928亿元,资产依旧雄厚。业绩变脸,不过是一时的表象。陆金所控股从转型中究竟收获了什么,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港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