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同城即配年度观察:顺丰同城率先全年盈利,行业破局迎参考)
即时消费趋势增强,“万物到家即时可得”成为了消费新常态。这创造出不可忽视的场景潜力,也在无形中让龙头企业的发展质量走到突破点。
3月11日晚,“第三方即时配送第一股”顺丰同城发布公告称,预期实现2023年全年盈利,且净利润不低于约人民币6000万元。这意味着顺丰同城继去年中期率先盈利后,再次成为行业第一家全年盈利的企业。对即配行业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因为在此前,亏损就像围绕在即配行业头顶的乌云,“规模不经济”问题长期存在。顺丰同城实现正向盈利突破,颇具里程碑意义。
(图源:顺丰同城2023年正面盈利预告)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指出,基于即时零售近年来50%以上的年均增速,2025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22年的3倍,剑指万亿。长期来看,即配订单量未来可能超过快递单量,空间依然广阔。
要高质量承接越来越复杂多样的需求、满足客户的期待,即配行业必然要持续升级自身的服务模式和能力。以顺丰同城的盈利实践为参考,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变得更加明晰。
顺丰同城全年盈利即配场景的拓展是基础
商业总是一体两面。基于人力开展业务,一度让外界形成了一种“即时物流的商业模式想象力有限、盈利很难”的刻板印象。但事实上,即时配送服务的边界可以大幅拓展,以此实现规模效应与业务质量的“量质齐升”,最终作用于业绩的改善。顺丰同城,恰恰是在这种提升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了全年盈利。
业务结构方面的变化最为关键。华创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即配行业从餐饮外卖场景快速向同城零售、近场电商、近场服务等多元非餐场景渗透,拉升了行业天花板。而在这个过程中,顺丰同城确立了多个场景中的长期优势。
非餐场景配送下,不同品类的履约要求跟餐饮标准化的方式有较大差异。顺丰同城的目标是打造“第三方全场景平台”,所以其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配送网络本身能够承载长距离、贵、重、非标等不同的一些配送要求,也就是从“送外卖”到“送万物”的变化。这样一来,频次、场景、价值都得到了升级,多种能力协同融合,后续承接更多业务的潜力更大。
(图源:华创证券)
典型的例子是,顺丰同城去年上半年多个零售品类的收入增长超过了100%,其中包含医药、宠物、珠宝等过去相对“冷门”的品类。例如在去年下半年,顺丰同城推出了一体化医药配送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依托仓配接驳直送到店的“四轮+二轮”多元运力组合运输模式、直连多端系统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对医药新零售和互联网医院的覆盖,客户与收入因此而增长。
在对全场景业务模式的思考与建设中,顺丰同城令餐饮和非餐行业商家的多样化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也反哺了自身的业务体系。一方面强化着规模效应,一方面靠订单密度的提升、订单结构的丰富、订单分布的优化,提升人效和产出,实现降本、增效、扩规模同步发生,步入盈利区间。
并且,B端的客户会倾向于选择合作已经稳定合作的、服务有保障的即配企业,因为后者的可靠性更强,还能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定制服务等价值。对顺丰同城这种头部企业来说,获得长期订单和客户的概率更大,继续在不同垂直领域里收获认可。
(图源:顺丰同城)
C端吸引用户的逻辑也有类似之处,华创证券在一份研报中分析发现,顺丰同城的活跃商家、消费者增速都高于活跃骑手增速,活跃消费者数量在2020年到2022年三年间的CAGR甚至是骑手指标的两倍有余。因为顺丰同城提供了全面的代办、取送等业务类型,高度契合用户痛点。
显然,顺丰同城的品牌效应、服务能力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叠加,带来了红利的共振。在人力成本线性增长的情况下,业务池高速扩容,盈利潜力就会放大。
如何理解顺丰同城长期改善的驱动力?
即配行业市场大、机会多,但落到业绩的评价点上,业务规模无外乎由单客户需求频次、客户数量等几个因子交叉组成的一张“网”决定。在使用者这一端,即配行业的一项服务、一个品牌好不好,也离不开时效、质量等评价指标。
所以,行业的长期改善,包括顺丰同城业绩扭转的原因,也就是从商业模式“反推”市场到底需要什么,再去精进业务和服务。
这有助于解释为何行业在顺丰同城之前,迟迟等不到破局者:它们要么缺乏足够多的业务场景,死磕一对一配送这样的人力代劳型业务,缺乏增值点和想象空间,客户及其付费的增长“网”都不够大;要么则是由于业务模式或平台原因,整体偏向单一、集中场景,导致人效不易得到全时段、多场景的最大化发挥。
对比之下,顺丰同城显得更为开放。它敏锐地捕捉着市场上的消费者和商家需求,靠调动、整合、协同用好资源,适应环境并抓住机会。
(图源:艾瑞咨询)
从量化角度看,一方面,即时零售市场潜在增速高,即配规模本身可以随市场需求的增长而增长,这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消费场景中流量分散化、多极化特点突出,商家更希望强化多渠道布局而非捆绑单一渠道,以求增长突破。对于提供基础设施级服务且不与商流绑定的顺丰同城来说,中立第三方优势持续凸显。
目前,顺丰同城的合作伙伴覆盖抖音、阿里、微信、滴滴等,包括抖音团购配送、小时达、直播电商、阿里天猫超市小时达和半日达服务,以及滴滴同城小件快送服务等。顺丰同城能够提供不同的定制化运力和差异化方案,适应多品牌和多渠道需求。
(图源:抖音小时达)
比如,麦当劳、瑞幸等品牌必然会在多个渠道布局销售,但在私域在内的多个生态中,它们都选择了顺丰同城。后者既不和客户在任何平台的流量转化上构成潜在竞争关系,又能提供高质量甚至定制化服务。去年双十一,顺丰同城全品类配送单量再创新高,恰恰说明市场的选择越来越明确。
如果用去年中期业绩报告会上的披露,那就是顺丰同城实现了连接上游参与者的“份额、深度、广度”方面均为行业第一。所以,在影响即配市场规模的几个因子上,顺丰同城已经用业绩证明了优势,且潜力依然值得看好。
做好“新基建”服务长远刚需
去年,美团外卖宣布与顺丰同城、闪送、UU跑腿达成合作,体现了消费社会对稳定的基础设施的需求,而这很可能要经历长时间的共建历程。同理,客户的需求本质上并不是专门指向顺丰同城,只是顺丰同城的能力更完善,它对运力“新基建”的理解和投入,带来了回报。
比如在公开案例中,顺丰同城曾为山东“金涛海鲜”这种地方性的海鲜商家提供过“直播电商+即时零售”履约方案;去年11月,顺丰同城依托“丰配云”即时物流系统,为烘焙品牌21cake搭建了运力管理方案,智能化调度全渠道订单。今年春节期间,顺丰同城不仅在为永辉、天虹、叮咚买菜等各年货采购渠道的履约保驾护航,还开设年夜饭专区,把香格里拉、南京大牌档、海底捞外送等大牌餐饮一键送到家。
(图源:顺丰同城)
无论需求大小,商家总能在顺丰同城找到合适的基础设施和方案。顺丰同城更主动强化专送服务,在服务质量这种非量化的部分,让客户满意。
所以,从客户层面看,顺丰同城既能满足头部大客户需求,也能为腰部和下沉市场的客户提供适宜的解决方案,这构成了价值最大化的基础,释放了其基础设施的竞争力。而根据2023年上半年财报,顺丰同城即配服务全网时效达成率高达95%,即使在节假日高峰波动也小于2.5个百分点。这种服务的稳健性,又是基础设施所必需的底色。
为此,顺丰同城打造了一系列底层设施,夯实即配业务开展的基础能力。例如前文提到的“丰配云”同城即时物流系统,再比如顺丰同城城市物流系统(CLS),一张数据网涵盖智慧业务规划及营销管理、骑手融合调度及智慧订单分发、智慧运营优化三大核心功能。
(图源:顺丰同城)
类似的精密的数据体系,让顺丰同城运力+场景解决方案可以更好地落到实处。它们一方面实现了订单层面的动态调度,在多个行业、场景中优化配送网络,让订单和骑手实现最优匹配,提升配送效率并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帮助实现着对商圈的精准洞察,可以融合商圈内资源进行运营、规划、分发,为商家、消费者都带去更好的体验。
因此,顺丰同城所做的长期建设,具有广泛意义。于自身,这是可以长期复用的基础设施,也最大化了资源价值;于商家和行业,顺丰同城提供的解决方案满足了不同场景下的配送需求,也有能力跟随市场变化,提供新的服务。
即时配送市场的规模仍在继续扩大,而场景也会继续多元化。市场对即配企业服务能力的考验不会停止。在顺丰同城上演的业绩逆转中,仍有许多关键点,值得行业保持长期思考。
来源:港股研究社